挨了一刀的英特爾,有點扛不住了

BT財經數據通 2024-05-10 15:30:14

在全球科技舞台上,美國商務部的一紙公文,猶如一塊投入湖中的石子,激起了層層漣漪。7日,美國商務部正式發聲,證實了媒體的先前報道——對華爲的出口特定許可已被撤銷。然而,具體的受影響企業卻如霧裏看花,模糊不清。

身處這場風波中心的英特爾,于次日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一份監管審查文件。文件中,英特爾宣布,美商務部已“撤銷了向中國客戶出口消費者相關産品的某些許可證,且該決定即刻生效”。雖然英特爾在文件中並未直接點名華爲,但明眼人都能看出,這家科技巨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出口限制困境。

與此同時,高通也在其提交給SEC的文件中直言不諱地確認了這一點,表明美國商務部已經對華爲實施了更爲嚴格的出口管制,而高通自身也受到了波及。兩家芯片巨頭的表態,無疑讓外界對這場風波的影響有了更爲直觀的感受。

英特爾在文件中進一步透露,此次出口限制將對其下一季度的收入産生不小的影響。 公司預計2024年第二季度的收入雖仍將保持在125億至135億美元之間,但這一數字已低于市場分析師的預期。盡管英特爾試圖保持樂觀,聲稱2024年的全年收入仍有望實現增長,但市場的擔憂情緒顯然難以平複。

美國《巴倫周刊》尖銳地指出,根據證券文件顯示,2023年中國市場占據了英特爾營收的整整27%,而此次出口許可證的撤銷預計將影響其營收的6個百分點。

彭博社的報道更是爲這場風波添上了一抹陰影。

在英特爾發表上述聲明後,其股價在午盤時段繼續下滑,跌幅達到了2.5%,收至29.91美元。截至8日美股收盤時,英特爾的股價下跌了2.22%,收于30美元,創下了自2023年6月5日以來的收盤新低。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不久前,英特爾還滿懷信心地發布了2024年一季度財報,業績超乎市場預期。然而,即便如此,其股價仍難以抵擋當前的頹勢。

面對突如其來的出口限制,英特爾似乎有些不知所措。這家科技巨頭將如何應對這場風波?其未來的道路又將何去何從?這一切都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問題猶存的一季報

在這個數據爲王的時代,每一次財報的發布都像是一次大考,尤其對于科技巨頭英特爾來說,每一次的成績單都牽動著市場的神經。然而,這一次,英特爾的一季報卻讓人大跌眼鏡,問題重重。

從數字上看,英特爾一季度總營收達到了127億美元,同比增長9%,看似還不錯。但深入挖掘,卻發現問題遠比表面看起來要複雜得多。首先,雖然總營收有所增長,但這一增長主要得益于全球PC市場的恢複增長,特別是英特爾客戶端計算事業部(CCG)的強勁表現,貢獻了75億美元的營收,同比增長高達31%。然而,這也就意味著,英特爾的增長仍然高度依賴于傳統的PC市場,而在當下這個快速變化的科技環境中,這種依賴顯然不是一個好消息。

再來看看其他業務部門的表現。數據中心和人工智能事業部(DCAI)雖然扭轉了上一季度的下滑趨勢,實現了5%的同比增長,但相比于英偉達數據中心業務近200億美元的營收和超過400%的增速,這一成績顯然有些相形見绌。更糟糕的是,網絡及邊緣事業部(NEX)的營收同比下滑了8%。

英特爾代工部門于2024年第一季首次公布獨立損益表。財報顯示,英特爾代工部門第一季營收同比下滑10%至44億美元,營業虧損25億美元,主要因晶圓廠建置成本極高,根據英特爾之前的預測,至少要2030年才能達到盈虧平衡。

最讓人擔憂的是,主營FPGA的Altera營收同比下滑了驚人的58%,自動駕駛技術部門Mobileye的營收也下滑了48%。這些數字無疑在告訴市場一個殘酷的事實:英特爾在新興領域的發展並不順利。

這樣的業績表現自然也對英特爾的盈利能力造成了嚴重影響。雖然一季度淨虧損同比收窄了86%,但仍然虧損了4億美元。這對于一家科技巨頭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關鍵,從英特爾給出的二季度業績指引來看,接下來的情況並不樂觀。公司預計二季度營收在125億到135億美元之間,低于分析師預期的136.3億美元。每股收益(非通用會計准則)和毛利率也均低于市場預期。

這意味著,英特爾在未來的日子裏,仍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財報顯示,英特爾的一季報雖然總營收有所增長,但深入剖析後發現問題重重。傳統業務的依賴、新興領域的發展不順以及盈利能力的下滑,都讓市場對英特爾的未來充滿了擔憂。

在這個日新月異的科技時代,英特爾能否找回昔日的輝煌,仍然是一個大大的問號。而這一次的財報,無疑給這個問號又加上了一個沉重的注腳。

正在努力的intel

曾經,英特爾是芯片行業的領軍者,但近年來卻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爲了重塑輝煌,英特爾正在積極推進其IDM 2.0戰略,並大膽提出了“四年五個制程節點”的宏偉計劃。如今,這一計劃已接近尾聲,但英特爾的複興之路似乎仍然崎岖。

確實,英特爾在制程技術方面取得了顯著的進步。Intel 7、Intel 4和Intel 3制程已經實現了大規模量産,這無疑是技術實力的一種體現。然而,當我們將目光投向更先進的制程技術時,卻發現英特爾的步伐似乎有些沉重。盡管Intel 20A和Intel 18A制程即將在未來兩年內相繼投入生産,但與競爭對手相比,英特爾是否已經落後了一個身位?

此外,英特爾在封裝技術方面的創新也值得關注。 他們正在努力推動Foveros 3D Direct技術的演進,並計劃到2027年實現4微米的連接間隙。同時,英特爾還在探索用玻璃基板替代傳統有機基板的可能性,以提升芯片封裝的密度和性能。這些舉措無疑展示了英特爾在技術創新方面的決心和投入。

然而,技術創新並非一蹴而就。盡管英特爾公布了令人矚目的新制程技術路線圖,並新增了Intel 14A等先進制程,但這些技術從研發到量産需要時間和大量的資金投入。在此期間,英特爾必須面對市場競爭加劇、客戶需求變化等多重挑戰。

在AI領域,英特爾也展現出了積極的態勢。 他們推出了Gaudi 3 AI加速器,並聲稱其性能在某些方面超越了NVIDIA的H100。這無疑是一個大膽的聲明,但也反映出英特爾在AI市場的野心。然而,AI市場的競爭同樣激烈,英特爾能否憑借Gaudi 3加速器在市場中脫穎而出?這仍然是一個未知數。

畢竟,根據美國富國銀行的統計,英偉達目前在數據中心AI芯片市場擁有98%的份額,AMD只有1.2%的份額,英特爾則只有不到1%,今年可能拿到近2%的市場份額。

過去一年中,盡管二者營收規模差不多,但英偉達的淨利潤是英特爾的近7倍,並且持續保持數倍的高速增長,這也是市場對英偉達高預期的原因。

與此同時,英特爾還在努力推動AI PC的發展。 Canalys預估,今年全球AI PC出貨量將達4800萬台,占比約18%,明年占比將升至40%;IDC表示,2027年全球AI PC出貨量將增長至1.67億台,占比約60%。

這是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但也暴露出英特爾在AI領域的布局和野心。

問題是AI PC概念剛剛興起,未來能多大程度提振英特爾的業績,仍存在不確定性。另一方面,資本市場對AI PC的熱情,似乎也沒有大模型、GPU等概念高。

背刺的影響

在科技行業的激烈競爭中,英特爾一直以其強大的芯片技術占據著一席之地。然而,近日來的一系列事件,卻給這家科技巨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就在不久前,英特爾發布了一則令人震驚的公告。公告中提到,美國商務部在7日向英特爾發出通知,表示正在取消向一家中國客戶出口消費相關産品的許可,且該決定立即生效。這一突如其來的變故,對英特爾來說無疑是一次沉重的打擊。

受此影響,英特爾不得不下調了今年二季度營業收入的預期。盡管營業收入的區間仍然維持在原來的125億美元至135億美元,但公司卻預計實際收入將低于這一區間的中值。這一消息的傳出,立刻在市場中引起了軒然大波。

更爲糟糕的是,據《金融時報》報道,不僅英特爾,連高通公司也收到了類似的通知,要求立即停止向華爲科技公司出售筆記本電腦和手機用芯片。這一舉措無疑是對華爲的重大打擊,但同時也對英特爾等芯片供應商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尤其在中國市場,華爲筆記本電腦的銷售額份額近年來持續增長,從2018年的2.2%增長至2023年的9.7%,而這其中絕大多數都在使用英特爾的芯片。因此,英特爾此次被限制向華爲供應芯片,不僅意味著失去了一個重要客戶,更可能對其在中國市場的地位造成深遠影響。

事實上,這一系列事件已經對英特爾的股價造成了嚴重沖擊。數據顯示,截至8日收盤時,英特爾公司股價在今年以來已經累計下跌了驚人的40.3%,而同期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卻累計上漲了8.6%。這一鮮明的對比,無疑凸顯了英特爾當前所面臨的困境。

盡管英特爾的首席執行官Pat Gelsinger表示對全年持續增長充滿信心,並加速了AI解決方案的創新,試圖在變化的市場中保持執行力和運營紀律,但市場對此似乎並不買賬。美國券商伯恩斯坦的分析師斯泰西·拉斯岡甚至估計,英特爾因此面臨的風險可能在年化收入的5億至10億美元之間,或每股收益減少5至10美分。

值得注意的是,英特爾此前已將“中美之間的地緣政治和貿易緊張局勢”以及“台灣海峽不斷加劇的緊張局勢”列爲其業務風險。然而,這次的事件或許超出了英特爾的預想。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下,英特爾的處境可謂十分尴尬。一方面,它需要遵守美國的出口管制規定;另一方面,它又不願失去中國這一龐大的市場。

總的來說,這次“背刺”事件對英特爾來說無疑是一次嚴峻的考驗。如何在這樣的困境中找到出路,將是英特爾未來需要面臨的重要課題。

作 者 | Rickzhang

0 阅读:0

BT財經數據通

簡介:亞洲有影響力的金融信息服務傳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