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瘋狂擴張:70萬名員工,研發投入400億,新增1566億債務

DearAuto 2024-03-29 10:10:24

比亞迪,這家以新能源汽車爲主打的企業,在2023年再次用亮眼的數據證明了其在行業內的領先地位。最新發布的財報顯示,比亞迪不僅實現了營收和淨利潤的顯著增長,更在員工人數和研發投入上達到了新的高度。然而,負債的快速增長也引發了對其擴張戰略的關注。

01,營收淨利潤雙雙增長,業績表現搶眼

3月26日晚間,新能源龍頭比亞迪[002594]發布了2023年財報。

2023年,比亞迪實現營收6023.15億元,同比增加42.04%;實現淨利潤300.41億元,同比增加80.72%。在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公司的淨利潤仍達284.62億元,同比增加82.01%。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下,比亞迪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確實令人矚目。

比亞迪的主營業務包括手機部件、組裝及其他産品,以及汽車、汽車相關産品。其中,汽車業務占集團總收入的比例高達80.27%,收入爲4834.53億元。2023年,比亞迪全年産銷量分別爲304.5萬輛和302.4萬輛,同比增長61.84%和67.79%。

這一銷量成績不僅遠超行業平均水平,更使得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占據了重要地位。

汽車行業的規模效應在比亞迪身上得到了充分體現。隨著銷量的激增,汽車業務的毛利率也由去年的20.39%上漲至23.02%。相比之下,同樣專注于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蔚來毛利率是5.5%,理想是22.20%,小鵬是1.47%,零跑是0.5%。

02,員工超70萬,隊伍繼續壯大

比亞迪在2023年的財報中另一個引人注目的亮點是其員工隊伍的壯大。報告期末,公司在職員工數量竟然達到70.3萬人,新增招聘13.3萬人(2022年、2021年分別是57萬人、28.8萬人)。

這是一個什麽概念?

新勢力中的零跑汽車在職員工數量是0.93萬人,小鵬是1.3萬人,理想是3.5萬人。同樣作爲國內頭部自主車企的年吉利汽車在職員工的數量是6萬人(2022年、2021年分別是4.9萬人、4.4萬人)。

短短三年間,比亞迪在職員工從28.8萬人激增至70.3萬人。這一數字不僅遠超國內其他車企的員工數量,也反映了比亞迪在擴大規模、提升産能方面的決心和實力。

在員工薪酬福利方面,比亞迪也展現出了大企業的責任感和擔當。我根據財報數據計算出了比亞迪員工的平均薪酬,年薪爲12.71萬元,較2022年的10.47萬元有所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比亞迪在招聘過程中注重應屆畢業生和社會研發人才的引進。2023年,公司新招了3.3萬名研發人員,使得研發人員總人數達到10.2萬人。其中,30歲以下的研發人員占比達到60%。財報中比亞迪也公布了研發人員的薪酬,平均年薪21.2萬元。

03,新增1566億元債務,擴張之路充滿挑戰

可能有人會好奇,比亞迪爲什麽要招這麽多人?

答案是比亞迪在瘋狂擴張。

2023年,比亞迪負債合計5290億元,相比2022年新增1566億元債務,資産負債率達到77.86%。這一負債率水平已與房地産公司不相上下。

深入剖析比亞迪的負債結構會發現,比亞迪的負債增長主要集中在流動負債方面,其中應付賬款和其他應付款占總負債的67%,新增負債的61%。這反映出比亞迪在上下遊産業鏈中的地位較高,能夠同時實現先收錢後給貨和先拿貨後給錢的經營模式。

不過,比亞迪在2023年進一步加大了財務杠杆的使用力度,包括增加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長期借款以及租賃負債等。這一舉措雖然有助于比亞迪獲取更多的資金支持其擴張戰略,但也可能增加了公司的財務風險和償債壓力。

值得關注的是,財報並沒有公示比亞迪舉債擴張後的産能規劃以及現有産能利用率的情況。

據網上信息顯示,目前比亞迪在深圳坪山、西安、長沙、常州、合肥等全國九大城市已經建立或正在規劃9座整車工廠,規劃年産能共582萬輛。同時,還計劃在泰國、巴西、烏茲別克斯坦、匈牙利等地設立大型生産基地。

2023年比亞迪銷量爲302.4萬輛,與網上顯示的規劃産能之間存在較大的差距。投資者在評估比亞迪的投資價值時,需要警惕這點。如果市場需求增長緩慢或低于預期,那麽規劃的高産能可能無法完全利用,導致資源浪費和財務壓力。

04,典型理工男,投400億搞研發

不過,比亞迪敢于進行如此大規模的擴張並非無的放矢。

多年來,比亞迪一直堅持打造自己獨特的體系能力,並在研發投入上持續加大力度。2023年,比亞迪的研發投入金額達到399.17億元(2019年研發投入的4.7倍),同比增長97.39%,占營業收入的比例達到6.63%。

這一巨大的研發投入不僅體現了比亞迪對技術創新和産品研發的高度重視,也爲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提供了有力保障。

繼刀片電池、DM-i超級混沌後、2023年比亞迪發布了“易四方”架構、“雲辇”智能車身控制系統、“天神之眼”高階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及“DMO”超級混動越野平台等全球領先的前瞻性、顛覆性技術。這些技術的推出不僅提升了比亞迪的産品力和品牌力,也爲其的長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技術能力的支撐之下,比亞迪不斷出新,品牌也順勢升級。目前,已經形成比亞迪、騰勢、方程豹、仰望四大品牌,産品涵蓋高中低端價格區間,覆蓋各類消費群體需求。

此外,比亞迪敢逆勢擴張另一大原因,是它跟國內其他車企水平整合的運作方式不一樣,比亞迪認爲供應鏈體系是整個汽車行業運轉的最重要支撐之一,故一直以來,比亞迪都很重視對供應鏈的打造,對核心部件進行垂直整合。

在上遊的锂礦等初級材料供應鏈,中遊的電池制造、電機、電控、IGBT,下遊的各種生産銷售供應鏈等,比亞迪均有布局。

目前,比亞迪垂直整合水平堪比燃油車領域的豐田。而且,通過對垂直模式的實施,比亞迪實現了有效的成本控制之余,也最大限度規避“被卡脖子”的風險。

總結與展望:

回顧2023年,比亞迪以驕人的業績再次證明了其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領導地位。營收與淨利潤的同步增長,不僅體現了其強大的市場號召力,也凸顯了其在內部管理、成本控制以及品牌建設等方面的綜合實力。員工隊伍的不斷壯大與研發投入的持續增加,爲比亞迪的長期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展望2024年,比亞迪能否延續其增長勢頭,無疑是投資者最爲關心的問題。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海外市場和高端車型將成爲其進一步增長的關鍵所在。去年比亞迪在多個國家的銷售增長以及境外業務營收的大幅提升已經爲其未來的海外市場拓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高端車型的高利潤率也將爲比亞迪的利潤增長提供有力的支撐。

然而,投資者也需要看到,汽車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經濟大環境的不確定性也可能對其未來的業績産生影響。因此,在做出投資決策時,投資者需要全面考慮各種因素,謹慎判斷風險。(文|李健波)

9 阅读:5642
评论列表
  • 阿甘 36
    2024-03-29 12:51

    努力發展代工業務,取代富士康!!!

    用戶92xxx54 回覆:
    你確定?
    用戶13xxx06 回覆: 用戶92xxx54
    央視去年點名表態比亞迪校招3萬名應屆生,還我確定?比亞迪財報研發投入新能源車企第一,就算利潤比特斯拉研發低,研發投入依舊吊打特斯拉,這才是真正做科研的企業。富士康什麽檔次也來碰瓷比亞迪,市值不如比亞迪研發更不用說,員工數量下遊産業鏈更是沒的比,這種代工廠是能跟比亞迪相提並論的嗎
  • 金雞 25
    2024-03-29 20:06

    比亞迪品牌是一個産業鏈,養活了七十萬員工,非常了不起[點贊][點贊][點贊]

  • 2024-03-29 17:19

    如果不是中美對抗,這家公司比亞迪早就稱霸世界了 超級大企業比亞迪

  • 2024-03-29 16:48

    平均才12萬多在深圳這地方是偏低了

    用戶15xxx39 回覆:
    又不是只有深圳,更多的是全國各地,包括內地西安等不少地方
    用戶10xxx00 回覆:
    一線員工也就五六萬 比亞迪掙錢比亞迪花
  • 2024-03-29 19:09

    負債5仟多億,這樣企業會不會很危險?

    用戶13xxx06 回覆:
    傳統車企裏負債率算偏高的,作爲新能源車企這個負債率是非常非常低的,因爲新勢力每年都在虧損啊!比亞迪這利潤完全能熬到國內所有新能源車企先倒閉
  • 2024-03-29 16:28

    加油比亞迪 努力發展航空工業

  • 2024-03-29 19:44

    努力把債務超過兩萬億[笑著哭][笑著哭]

  • 2024-03-29 20:18

    雙刃劍,瘋狂擴張到一定時候就是懸崖峭壁

  • 2024-03-29 20:19

    海豹和比亞迪搞一個保時捷車型,並把BYD幾個字母加框和底色,類似保時捷和小米的車標。

  • 2024-03-29 23:21

    才1千多億債務,比許皮帶差遠了,恒大燒了幾百億都沒個車

  • 2024-03-29 22:59

    下一個恒大

  • 2024-03-29 21:43

    規模夠大就不怕債多[得瑟]

  • 2024-03-29 21:38

    不瘋狂不成活

  • 2024-03-29 23:29

    産能嚴重過剩。。。。。

  • 2024-03-29 16:47

    [點贊][點贊][點贊]

  • 2024-03-29 18:21

    必死無疑

  • qian 1
    2024-03-29 21:15

    下一個恒大。

  • mars 1
    2024-03-29 21:31

    說句實話,比亞迪幹了個中海油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