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爲何在位13年就把國庫留給乾隆3453萬兩?他改革了哪些制度?

保言包語 2024-02-25 11:46:47

康熙死後國庫剩2716萬兩,雍正死後剩3453萬,乾隆去世時剩多少?

雍正爲何在位13年就把國庫留給乾隆3453萬兩?他究竟改革了哪些制度巧妙積蓄財富?

康熙的繼承人之爭

康熙晚年,身體每況愈下,皇位繼承問題成爲重大隱患。四皇子雍正憑借自己在軍營中積累的人脈和威望,很快就在爭奪皇位的鬥爭中占了上風。十四皇子胤禛雖有故宮太後所支持,但在朝堂上雍正操控權勢的手段更勝一籌。最後,在雍正的政治手腕下,胤禛無力回天,雍正順利繼承大統,成爲康熙的繼承人。

爲了鞏固自己的皇權,剛剛登基的雍正展開了一系列清洗異己的政治運動。他先是罷黜胤禛的黨羽大學士郝玉麟,後來又將年僅9歲的胤禛軟禁在府第,不讓他再對皇位産生妄想。雍正嚴厲處決了反對他繼位的黨羽們,通過大肆查禁言論,使朝局爲之一震。

雍正改革與革新

盡管雍正登基的過程較爲血腥,但他本人作爲一個明君,首要任務是提升國力、改善民生。在位期間,他選擇了一批官員協助他治理國家,並在財政、軍事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

雍正首先平定了青海藏族地區的叛亂。他派大將年羹堯進入西藏,威懾當地藏族首領歸順。另一方面,他采取懷柔政策,任命藏族大喇嘛管理藏區事務,長期維護西北太平。這爲國庫的積累創造了穩定的環境。

此外,雍正注重加強中央集權,檢查各地官員貪汙情況,建立“欽定禮儀”加強皇權。他改革科舉,重用暢、張敬端等能臣治理國家,使吏治漸上正軌,爲日後積累財富奠定了基礎。

最關鍵的是,雍正實施了一系列財政改革。他進行糧儲改革,采取存糧制度;實行支出責任制,壓縮非必要開支;清查火耗,減輕百姓負擔。通過這些財政措施的改革創新,國庫收入逐年增加,爲乾隆時期的鼎盛積累了財力。

乾隆初年的繼位之疑

雍正于1735年駕崩,留下17歲的四子弘曆繼位,是爲乾隆。年輕的新皇帝剛登基,就遭遇了來自顧命八大臣的質疑與反對。他們認爲雍正立幼子爲帝有違禮法,甚至稱弘曆是“假皇帝”。

乾隆爲了穩固皇權,展開了殘酷的鎮壓。他先是軟禁了大學士李時珍,後來更是以他們“謗讪皇帝”的罪名,把所有八大臣全數處死。通過血腥的手段,乾隆終于確立了自己的皇位,但也埋下了不信任官員的禍根。

與父親雍正不同,乾隆登基後廣施懷柔政策,給予宗室厚祿,減輕地方財政負擔,籠絡人心。他還減少誅殺,在文治武功上力求超越其祖父康熙。經過這些努力,乾隆終于使朝局漸趨穩定,爲日後發展創造了環境。

乾隆盛世的光與影

乾隆在位期間,多次發動戰爭,既消耗了大量財力,又獲得了一定的經濟回報。對外戰爭取得輝煌勝利,疆土達1300余萬平方公裏,刷新了曆史紀錄。對內文字獄等手段鞏固統治,獲得表面上的太平盛世。

但是,乾隆奢靡的生活也在消耗國庫的積蓄。他每年的吃飯花費就高達17萬兩,更不用說那昂貴的衣著開支。此外,他多次南巡,每次花費都相當于一個省一年的財政收入,可見其巨大支出。

乾隆重用貪官和珅,導致吏治日壞,百姓疾苦。和珅不僅斂財無度,還幫乾隆掩蓋財政困難,使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看似盛世,實則民生凋敝,社會危機暗藏。

嘉慶朝的亂象

乾隆駕崩後,嘉慶即位。新皇上初期政務尚稱克勤,但很快就沉溺于後宮聲色犬馬之中。他不再正視國家大事,任由霍啓甲等奸臣當道,導致吏治進一步惡化。

與此同時,太平天國起義爆發,揭開了晚清亂象的序幕。嘉慶不以爲意,直到局勢擴大,一切爲時已晚。香港被占領,國庫空虛,清朝自此步入衰退期,最終導致了滅亡。

嘉慶肆意玩樂、任由奸佞當政的作爲,無異是雍正、乾隆積蓄下來的財富與基業的毀滅者。如果說乾隆時期蒙上了“盛世”的光環,那麽嘉慶朝就完全暴露了這盛世背後的危機與黑暗面。曆史終究要對這一切荒謬的腐朽統治做出無情的審判。

0 阅读:38

保言包語

簡介:從曆史中窺探生活,從生活中回顧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