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丨以我芳華,護你康樂——走近四位護齡滿三十年的護士

新湖南 2024-05-12 07:30:18

(省衛健委提供數據)制圖/楊誠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周陽樂 周倜 通訊員 謝愛清 賀詠梅

護理工作是一份崇高而神聖的職業。護士,是一群離生死最近、承載無數期望的人,是一群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崇高精神境界的人。

他們,以一顆執著之心,默默耕耘在護理崗位上,用人生最美好的年華書寫著對生命的敬畏、對護理事業的忠誠;他們,觸摸著生命的溫度,爲患者點亮心燈,留下一個個動人的故事,閃耀著平凡而偉大的光芒。

在第113個國際護士節前夕,記者采訪了四位護齡滿30年的護士。回首一路苦樂相伴,歲月長河留下的珍貴記憶,她們感慨萬千,更意志堅定:“選擇護理,不枉此生!”

1.喜歡鑽研的博士生導師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護理部副主任袁素娥,從業30年,完美演繹了一場逆襲。

30年前,她只是一名護理學專業畢業的中專生;30年後,她成了中南大學湘雅護理學院的博士生導師。

是什麽讓她的逆襲之旅開出“繁花”?

5月9日,袁素娥在我省“發展護士隊伍 優化護理服務”宣傳推薦活動上作爲代表上台發言時,給出铿锵有力的答案——“學習成就夢想”。

“學習,是爲了突破最初的文憑嗎?”記者問。

“學曆只是一張紙,能力才是真本事。”袁素娥表示,護理工作是專業性很強的工作,持續學習是幹好護理工作的關鍵。隨著醫學的進步和科技的革新,護理工作變得更加複雜和多樣化,只有不斷學習和更新知識,掌握最先進的醫療技術和護理技能,才能解決工作中層出不窮的問題。

袁素娥。

臨床上,出題人永遠是患者。

一次,在病房走廊上,袁素娥聽到患者家屬大聲呼救。原來,患者右側腹股溝處留置的人工肝臨時導管脫出導致大出血,患者躺在血泊中的那一幕深深刺痛了她的心。

人工肝支持是感染病科重型肝衰竭患者的重要救治技術,然而患者的凝血功能個體間差異很大,抗凝劑量稍大可能誘發大出血,劑量不足又可導致凝血、血栓形成,“個性化抗凝”“導管相關感染預防”等關鍵技術非常複雜。

袁素娥一旦發現問題,就會抓住不放。

她帶著護理團隊一起做研究——詳細記錄患者術中抗凝及各項指標,留取人工肝導管尖端和外周血培養,准確測量並登記人工肝治療前後患者各項生命體征、主訴與病情,不斷與醫生商討,與血液淨化專家溝通,尋找科學的解決辦法。

“我每天不是在病房,就是在做研究,中午會花1個小時查文獻,晚上花2個小時學習,且不分工作日和周末……”就這樣,經過近7年的時間,袁素娥和團隊攻克了無肝素人工肝技術,成功應用于臨床4000余例次患者,顯著降低了他們的出血並發症。這項技術最終被寫入護理教程。

“看到患者的康複受益于我們的努力,就是高光時刻,被人需要的感覺太好了!”袁素娥說,“護理學科真的大有可爲,只要設身處地爲病人著想,滿地都是可以做的研究。”

從2012年至今,她已成功培養了26名碩士研究生,目前正在培養1名博士研究生。她常用自己的經曆勉勵他們:“好學樂學,堅持不懈,你終將活成你想要的模樣!”

2.嬌小但給力的“拐杖”

她,身高不過1.55米,體重才90斤。

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關節外科護士胡豔輝很“小只”,卻是醫院裏有名的“女力士”。

她笑言,這渾身力氣,是這30余年慢慢攢起來的。

1993年,她來到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外科。當年,這裏包含創傷骨科、神經外科、脊柱外科、手足外科。

胡豔輝(左)。

起初,小身板著實吃不消。胡豔輝連幫病人翻身都費勁,時常一身汗,手臂都擡不起來了。當時,術後疼痛管理水平還跟不上,病房裏時常是“這個喊疼,那個喊疼”,她往往整宿無眠……

1995年的一天,一位大媽接受骨外科手術幾天後,可以下地行走了。體重約110斤左右的大媽,一手拄著木質簡易拐杖,一手緊緊拽著胡豔輝。胡豔輝細細的胳膊被拽得生疼。很快,她的汗水比大媽腦門上的還多,臉都紅了。

“妹子,我弄疼你了吧?可抓著你,我才安心些。”大媽突然停下,伸手抹去胡豔輝臉上的汗珠。

“原來,我是他們心中的‘拐杖’!”胡豔輝恍然大悟。

“做病人的拐杖”——這個理念在彼時才21歲的胡豔輝心裏紮了根。此後,她開始跟前輩們學習如何用巧勁,下意識地鍛煉體力,走路速度也比以前明顯加快……

有天夜裏,外科一口氣收治了9名腦外傷患者,情況緊急。正在值班的胡豔輝迅速行動,來來回回竟連續背來了9個重達幾十斤的氧氣瓶,爲搶救患者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女力士”的美稱,自此留下。

2017年,醫院正式成立關節外科,胡豔輝繼續堅守,大多是與髋關節置換術患者打交道。

時光流轉,閱曆沉澱。在胡豔輝心裏,做好“拐杖”,可遠不只是“扶著病人行走”“幹點重活、力氣活”那麽簡單。除了讓患者在住院期間得到悉心照料外,如何做好患者出院後的康複護理,也被她放在心上。

她申請了一台工作手機,在微信群裏隨時響應大家的問詢;從不關機,時刻提防患者在家因疏忽大意出現脫位險情;時不時在群裏“啰唆”幾句,生怕老年患者忘記康複要領……她像一根無形的拐杖,默默支撐著、攙扶著正在康複的他們。

看著大家有了更好的條件去追求更高質量的生活,胡豔輝很欣慰,更憧憬著,自己的小小身板能釋放更大能量,幫助更多患者穩健地“步入”更健康的生活。

3.舍不得老熟人的“親人”

“向護士,這陣子我身體好多了,可以自己做飯了,住院期間多虧了你們啊!”5月10日清晨,辰溪縣孝坪鎮衛生院護理部主任向群葉在上班途中,偶遇74歲的馬奶奶。馬奶奶親切地拉著她的手,說了很多話。

前不久,馬奶奶因摔倒入院,下不了床,可家人都不在身邊。向群葉見狀,組織護士們一人一天輪流照顧老人的生活起居,讓她感受到家人般的溫暖。

孝坪鎮衛生院服務轄區2萬居民,留守老人居多。由于一些老人老年病、慢性病長期反複發作,磕傷摔傷也時有發生,往來多了,“老病號”就成了“老熟人”。

沒想到,這竟成了向群葉一直紮在基層不願離開的原因。

“年輕時有去上級醫院的機會,但是舍不得啊,跟患者都搞熟了,也放心不下。”她說,“在這裏,患者們都依賴我。”

向群葉幫助病人翻身。

三分治療,七分護理。在向群葉看來,基層醫院的護理價值可以得到更高體現,因爲護士與患者更熟悉、更親近。“有時候,我的健康宣教地點可能是菜市場,因爲買菜時碰到他們,總會忍不住問候和提醒他們兩句。”向群葉笑著說。

然而,在基層當護士並非輕松事。

“城裏大醫院專科性更強,而在基層,我們基本上是全科護士,什麽方面都要懂,什麽情況都要上。”一次,向群葉進入手術室,一股濃濃的血腥味撲鼻而來,病人身上多處裂傷,左下肢嚴重挫裂傷合並開放性骨折,血壓低,呈失血性休克狀態。

她迅速給病人建立靜脈通道、輸氧、抽血交叉、輸血、清創、協助麻醉……手術進行了5個小時,由于當時科裏護士少,自始至終沒人替換,她就足足站了5個小時。當離開手術室時,已是深夜,她到家後一倒在床上就睡著了。

向群葉坦言,從業30年,自己有時也會因不被病人認可而感到辛酸難過。“少數患者會質疑你夠不夠資格、夠不夠專業,從而影響患者的依從性。”因此,擔任護理部主任的她,特別重視護士專業技能的提升,力求用最規範的操作流程爲群衆提供專業優質的服務。

“我們要先把病人視爲親人,如果他們也把我們視爲親人,那就成功了。”向群葉感歎。

4.愛“唠叨”的“顔媽媽”

“顔媽媽,不用您‘唠叨’,我們也會自覺把這周的學習分享會給做好的,等著瞧吧……”5月9日,湖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護理部例會上,不少年輕護士又開始“撒嬌”。

護理部副主任顔敏被逗笑了。眼前這些稚嫩的臉龐,令她仿佛看到了當年青澀的自己。

1993年,顔敏成爲一名護士。她原本以爲只是“打打針、換換藥、倒倒班”,但怎麽也沒想到,自己此後會成爲一塊“磚”。

初來乍到,顔敏進入了神經內科,這裏大多是中風、偏癱的患者。協助患者翻身、預防壓瘡、打針換藥、創面護理……這就是她的職業起步。但也正是在這裏的兩年時光,她逐漸意識到,“護士”二字,何其沉甸甸。

顔敏。本版照片均爲通訊員攝

腦病科、婦科、手術室、腎內科、脾胃肝病科、骨科……因爲醫院發展與人才培養需要,她輪轉過很多科室,如此豐富的經曆,在醫院鮮見。

在脾胃肝病科工作的時候,很多病人肝火旺得很,動不動就發脾氣,顔敏也總是偷偷哭鼻子。

有一次去查房,倔強的李大爺又沖顔敏發了頓火。她忍住委屈忙活完,關門前卻無意間聽到李大爺的歎息:“小姑娘肯定蠻難過,但我真不是故意的,我身子難受喲……”

那一瞬間,顔敏釋懷了,鼻頭一酸——原來,疾病帶給人的痛苦,是如此令人無奈。她記得,那晚在值班室小憩,“如何與患者擁有同理心”這個問題,她想了很久。

2021年,顔敏來到了腫瘤科,這是她奮鬥在臨床護理一線的“最後一崗”。在這裏,她時常眼見悲歡離合,更覺生命之寶貴、責任之重大。

“我愈發覺得,身爲護士,要傾情給予他們關愛,讓他們感受到命運之平等、世間之純良。唯此,溫暖才會在人間傳遞,人類在疾病前方能堅強。”這是顔敏寫在日記本中的一句感悟。

2022年,顔敏從臨床護理一線“退”了下來,成爲護理部副主任。30年芳華,當年的小護士已挑起了大梁,如今,很多人都喜歡這位“顔老師”。

凡是過往,皆爲序章。其實後輩更愛直呼其“顔媽媽”——

他們知道,她喜歡把護士的“八大核心制度”反複唠叨,會習慣性把“仁心仁術”挂在嘴邊,能反複地挑出學術分享時大家各種“小毛病”……

但他們更喜歡聽她講那些過往——因爲順著那些故事,大家正慢慢感受身爲白衣天使該有的初心。

在你心裏,護士是怎樣的人

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患者邝良:他們對待每一位患者都如同親人一般,用無私的奉獻守護患者的健康。

婁底市中心醫院患者徐梅:永遠用精湛的技術,助力每一次治療;永遠用善意與真誠,讓人如沐春風。

嶽陽市婦幼保健院患者張雪:時刻在旁的照顧,不眠不休的守護。護士像一盞小小的燈,讓病房變得更明亮;更像一把溫暖的火,驅散疾病衍生的陰霾。

華容縣人民醫院患者家屬李楊:讓患者和家屬,擁有了“家”的感覺;用器械與藥物,充分釋放治愈的力量。

醴陵市中醫院患者家屬田英:專業技術與精心護理,他們用每份敬業,築牢患者生命的健康屏障。

湘西州人民醫院(吉首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患者家屬陳紅:他們身爲“天使”,爲治愈身體、撫慰靈魂全力以赴。

桃源縣人民醫院患者蘇安:危難的日子裏你逆風而行,是你的堅守讓世界更溫暖。平凡中的美麗,勝過一切光環。

懷化市第二人民醫院患者家屬周壯:護士是醫療團隊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他們的護理,給我們帶來滿滿的希望;他們的照料,讓我們在病魔面前變得更加堅強。

永州市婦幼保健院患者家屬張秀麗:護患之間的良好互動,讓我們對治療更有信心,也對這份崇高的職業有了更深的理解。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他們用實際行動踐行何爲“南丁格爾精神”,何爲“醫者仁心”。

(文內患者及患者家屬均爲化名。整理: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周倜)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