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爽有多傻?爲何司馬懿對著洛水發誓,他就放棄兵權回家等死

冷兵器研究所 2024-01-12 14:36:41

作者|冷研作者團隊-明憶

字數:3196,閱讀時間:約8分鍾

編者按:三國時期,魏國的高平陵之變最終導致了司馬家取代曹家。而 “冢虎”司馬懿指著洛水爲誓,然後再反悔,誅曹爽三族的故事,更是廣爲流傳。那麽,那場發生在洛陽的滿分政變——高平陵之變,到底是如何發動的,曹爽真是那麽笨嗎?

首先,在思考發動政變時,有一項重要的事情,是先要對你的敵人有充分的理解和分析。作爲此時司馬懿的對手,當時的輔政大臣曹爽,可能很多人的印象,都停留在老三國演義電視劇中,桓範銳評的那句“竟如蠢豬笨牛”。

不過吧,曆史上的曹爽雖然有著貪財好色,任人唯親的惡行,但相比在明帝曹叡時期長期在外任職的司馬懿,一直長期在朝中任職,又被明帝曹叡器重的曹爽,不僅本身在朝堂根基更深。在曹叡死後,又起用“太和浮華案”中遭到打壓的曹魏新生代勢力,形成了龐大的曹爽勢力,對司馬懿完成政治上的擠壓和孤立。

除了政治勢力外,曹爽一派同樣擁有足以壓制司馬懿的客觀軍事力量,明帝曹叡在輔政大臣安排上,給予曹爽和司馬懿“都督中外諸軍事”和“統兵三千”的軍事權利,排除前一個有名無實的權利,當時曹爽和司馬懿在洛陽城中,真正直接掌握的,便是“統兵三千”所賦予的兵權。但在這之外,曹爽利用派系影響力,將自己的兩個弟弟放在了掌握禁軍和皇宮宿衛的中領軍和武衛將軍位置上。

這麽一個有權有兵還年富力強的敵人,對比年過六十的司馬懿老先生,的確算得上是“優勢在我”。那麽司馬懿爲後來的政變做的第一步是什麽呢?答案就是裝病。

雖然裝病這個事聽起來有些小兒科,但卻是司馬懿在高平陵之變前,所作出的最具殺傷力的布局。

究其原因,依然是在曹爽陣營當中,前面說到,曹爽勢力的迅速擴張,是因爲他吸納了當初“太和浮華案”被打壓的曹魏新生代勢力,這些人雖然不乏能力出衆的大臣,但他們在經曆過明帝時期的打壓,翻身後對名利産生了近乎報複性的渴望,讓曹爽集團形成了極強的侵略性,比如曹爽陣營中的丁谧、何晏、鄧飏三位核心成員,就因飛揚跋扈而被譏諷爲“台中有三狗,二狗崖柴不可當,一狗憑默作疽囊。”。

爲了滿足這些派系成員的欲望,曹爽不得不進一步擠壓集團外的老臣勢力,尤其是在曹爽伐蜀的興勢之戰失敗後,聲望受損的曹爽,開始放任派系成員的行爲以此來維護派系成員對自己的認可。在曹爽集團在曹魏政壇突飛猛進時,被新秀們擠占權利的老臣,雖然他們不敢直接站隊司馬懿,但卻也成爲可以拉攏的對象。

不過這些曹魏新生代如果只是貪權斂財也就算了,包括曹爽在內,整個曹爽集團就和職場新人一樣,對于政治鬥爭的殘酷性都缺乏清晰的認知。比如在對司馬懿集團的壓制過程中,雖然曹爽等人不斷將司馬懿邊緣化,但是對他的兩個兒子,同樣是“太和浮華案”中被打壓的司馬師、司馬昭卻因過去的交情,被視爲了集團的“自己人”予以重任。

比如司馬師就在正始初年,接任前往關中的夏侯玄擔任了同樣是統領禁軍的中護軍一職,而曹爽伐蜀的興勢之戰中,讓司馬昭擔任征西將軍夏侯玄的副將。

所以當正始八年,司馬懿在妻子張春華病逝同年,開始了他政治生涯的第二次裝病後。曹爽立刻就對司馬一族放松了警惕,畢竟老臣當中,地位最高的司馬懿已經失去了和自己抗衡的能力,司馬家的下一代頂梁柱又是在自己一邊,那之後,只要自己能夠保證自己對同樣手握兵權的弟弟,和其他集團內部成員的控制,那麽曹魏的朝堂將來就只會是屬于自己的歲月靜好。

于是懷揣著這樣的心情,曹爽帶著自己的弟弟們一起前往了將改變他家族命運,乃至整個中國曆史的高平陵。

不過即使如此,司馬懿對于這次政變依然做的滴水不漏,在整個謀劃過程中,司馬懿僅與自己的長子司馬師商議,甚至在行動前夜告知司馬昭以後,司馬懿依然“既而使人觇之”,結合司馬師和司馬昭與曹爽集團之間的關系,可能到這一刻,司馬懿對自己兩個親身骨肉是否會臨陣跳反還保持警惕。

但即使如此,由于司馬懿此時所控制的兵力依然弱于曹爽,該重點控制那些地方就是整場行動的關鍵。雖然此時曹爽兄弟都到城外高平陵,但是城內依然留有兵力並留魯芝守衛將軍府。

司馬懿的行動結合:《三國志》“宣王部勒兵馬,先據武庫,遂出屯洛水浮橋”;《漢晉春秋》“司馬懿閉四城,遂與太尉蔣濟俱屯洛水南浮橋”;《魏略》“及宣王起兵,閉城門”;《晉書》“帝于是奏永甯太後廢爽兄弟。時景帝爲中護軍,將兵屯司馬門。帝列陣阙下,經爽門……帝親帥太尉蔣濟等勒兵出迎天子,屯于洛水浮橋” ,“晨會兵司馬門,鎮靜內外,置陣甚整”;《王隱晉書》“悉起營兵及城中馀衆,承制發武庫仗,開四門,出迎魏帝于洛濱”。

總結一下,首先司馬懿先是占據洛陽城中武庫(《三國志》、《王隱晉書》),同時司馬師代領自己“陰養死士三千”控制通往皇宮的司馬門(《晉書》),而後在控制關閉城門的情況下(《漢晉春秋》、《魏略》),司馬懿代領支持自己的老臣蔣濟屯兵洛水(《三國志》、《漢晉春秋》、《王隱晉書》、《晉書》)。

這一套組合拳的目的,第一時間控制屯放武器的武庫和司馬門,讓司馬懿可以保證自身武力和洛陽城的秩序,同時獲得來自皇室中同樣具有極高效力的太後背書。關閉城門這一點從後來魯芝和桓範出逃來看,象征意義大于實際,但還是對城內的曹爽勢力産生極大心理威懾,導致魯芝“犯門斬關,出城門赴爽”,曹爽在洛陽城內的府兵陷入群龍無首再無法構成威脅。

最後屯兵洛水浮橋,一是像魏國高層,尤其是厭惡曹爽集團的老臣擺足姿態,表示自己只是爲了匡扶魏室,同時也對在高平陵的曹爽集團進行的軍事威懾。

到這裏,就只剩最後一個問題,司馬懿爲何會用一個“指洛水爲誓”後,曹爽就放下翻盤的可能,選擇躺平等死的結局。這裏首先要說的是,筆者個人觀點,曹爽的頭銜與其說是司馬懿的“指洛水爲誓”起到作用,倒不如說是如《晉書》中司馬懿對曹爽“驽馬戀棧豆”的評價,他認定曹爽是不會選擇利用控制的皇帝和軍隊進行軍事對抗。

原因也很簡單,在司馬懿已經得到太後蓋章的削曹爽軍政權的诏命,對于地方的大員來說,就算曹爽代發皇帝命令的權利,選擇支持曹爽還是司馬懿,也只是一個沒有政治負擔的純粹選擇題。但這裏問題來了,曹爽集團本身過度集中于朝中的曹魏新生代,在地方軍隊中不能說影響力有限吧,因爲曹爽對吳國和蜀漢的戰績,一直是從一個失敗走向另一個失敗,說他一句人厭狗嫌那是完全沒啥問題。

即使是由曹爽集團的夏侯玄控制的關中都不能完全控制,更何況是在司馬懿控制洛陽後,蔣濟、高柔等極具影響力的老臣倒向司馬懿的情況下,許昌一帶的防衛吳國的軍隊,以及臨近重要封疆大吏王淩是否會支持曹爽,這些都要打個大大的問號。

這之外還有個問題是,曆史上的提出前往許昌的桓範,他自己也並非是曹爽集團的成員,甚至在高平陵之變時,司馬懿還試圖用中領軍的職務來拉攏桓範,只是最終桓範在司馬懿和曹爽之間,選擇了手握皇帝的曹爽。

從曹爽的視角來看,真要利用外軍殺回洛陽,先不說能不能成,就算成功,那麽外軍的統帥和桓範會不會取代曹爽呢?畢竟外軍入京這種事,已經有漢末董卓爲我們進行了充分的案例展示,而召外軍入京的另一位大將軍何進的下場,大概也在曹爽的腦中午夜夢回。

更關鍵的是,正如前面所說,曹爽集團的新生代官員們,都是在曹魏篡漢後,相對平和的政治氛圍中發展起來,這導致他們普遍對政治鬥爭的殘酷性缺乏認知,無論是曹爽的投降,還是何晏的“豈謂晏乎”,都是在幼稚的政治思維下誕生的悲劇。

不過在完成整個高平陵之變,司馬懿依然還有不敢掉以輕心,他利用急于自保,又輕信了自己的何晏大肆網羅曹爽一黨罪名,最後用曹魏律法將曹爽集團的整個核心夷滅三族。無論前期准備還是作戰時的精准布局,乃至之後的收尾,整場高平陵之變都堪稱古代政變的巅峰。甚至影響了之後千百年李靖和李善長的命運。

參考文獻

《三國志》

《魏略》

《世說》

《漢晉春秋》

《王隱晉書》

《晉書》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明憶,任何媒體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4 阅读:605

冷兵器研究所

簡介:十八般兵器,樣樣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