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連線李稻葵:零跑與Stellantis合作,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全球化唯一正確的選擇

汽車十三行 2024-05-15 10:13:15

5月14日,Stellantis集團和零跑汽車宣布合資公司“零跑國際”正式落地,意味著雙方圍繞海外市場的銷售業務體系正式組建完成。按照規劃,零跑T03和C10兩款電動産品將于2024年9月率先在歐洲開啓銷售。零跑國際計劃在今年年底前將歐洲銷售網點擴展至200家,2026年前網點擴展至500家。該合資公司計劃自今年第四季度起,進軍印度和亞太(不含大中華區)、中東、非洲以及南美市場。

作爲全球第三大汽車集團,Stellantis集團是法國與美國兩家汽車企業的結合體,在全球擁有豐富的品牌、渠道和供應鏈倉儲體系。零跑與Stellantis集團合作,不僅是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際開創了兩國汽車産業合作創新模式,也從商業層面讓中歐汽車産業進一步增強互信互通,是打破歐盟對華新能源汽車反補貼調查等限制性政策的有利舉措。

作爲經濟領域研究汽車産業最透徹的學者,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政府與市場經濟學》主編李稻葵,始終關注不同時代中國汽車産業引進來和走出去的創新合作模式。尤其在當下中美、中歐經濟環境變遷的時代,李稻葵致力于增進不同經濟體之間的互信合作研究,在包括汽車産業多個領域提出了許多創新發展經濟理論。

從13年前關注吉利並購沃爾沃汽車到今天零跑與Stellantis集團合作,面對汽車十三行獨家連線,李稻葵認爲,中國汽車産業無論引進來還是走出去,都不能靠單打獨鬥,合作是汽車全球化發展永恒不變的主題。在目前全球經濟波動的大背景下,合作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先決條件,任何一個國家與市場的經濟全球化都需要經過重重考驗。在單一投資模式失效的今天,零跑汽車與Stellantis集團打造的汽車合資合作模式,是當下中國新能源汽車全球化最好甚至是唯一正確的選擇。雙方合作落地,將是中國汽車妥善解決全球化壁壘一個標志性事件,也有可能成爲中國汽車新型全球化合作一個值得探討的模板。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兩國元首不久前也進行了會晤。對于這次中法企業面向全球化的合作,對中國新能源汽車走出去的示範性意義是什麽?

李稻葵:首先要明確一點,Stellantis集團的目標是在商言商。零跑與Stellantis集團的合作建立在完全互利互惠的基礎上,這是對兩國經濟合作共識的一次有效檢驗。作爲全球第三大汽車集團,Stellantis集團積極與零跑合作,目的是通過與中國新能源車企合作,推動Stellantis集團在電動車時代經營模式的建立。

Stellantis集團也在布局“Dare Forward 2030”戰略,要求2030年底前Stellantis集團在歐洲售出的所有汽車均爲純電動車型。如果沒有真正的結構性體系改善,這個目標的完成難度很高。因此,零跑是Stellantis集團找來的一位老師,在成本、技術、整合與産品的性價比上,間接幫助這家全球車企落實電動戰略。

過去,中國汽車是向海外車企學習技術與營銷,零跑與Stellantis集團的此次合作是反向學習。選擇這家兼具美國與法國企業身份的跨國企業合作,說明零跑的全球戰略視野很清晰,既規避了美國企業的風險,又合理應用了Stellantis集團的全球優勢,是一次商業化行爲下考慮到政治因素的汽車綜合全球化行爲。

基于過去合作,中國對德國汽車産業的了解更深。與德國汽車相比,法國車企的商業性格是什麽?

李稻葵:德國與法國兩個經濟體的商業性格完全不同。德國人是方腦袋,對自身的技術與商業模式十分自信和固執。即使開展合作,德國也會局限在他國市場。在這方面,法國的商業思維很活躍、技術包袱也不強。例如在美國,德國車企吃了很多虧,還要擠破腦袋用自建廠等方式謀求發展,法國車企的特點是直接退出,但與美國車企合並。FCA旗下的克萊斯勒當年與奔馳合作並不成功,但FCA與PSA合並成立的Stellantis集團在大家都不看好的情況下,營收、規模和利潤卻成長爲全球前幾名的汽車集團,這就表現出法國經濟思維的靈活與務實,該學習與合作的時候一定會開放。

法國商業文化和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思維十分相符。大家要把過去合資時代法系車的舊印象去掉,接受更多元的全球經濟性格。適合,是全球化合作的第一要務。

對于零跑和Stellantis集團合作運營海外市場,中國汽車産業有兩種聲音,一種認爲零跑拱手讓出了海外市場,另一種聲音認爲零跑是一次從0-1很好的合作模式。如何看待這兩種聲音?

李稻葵:任何一個國家的汽車産業走出去都是漫長的過程。日本即使到今天,汽車産業在美國仍舊面臨高關稅、嚴管控。我要提醒一點,中國新能源汽車未來在全球化過程中吃的苦,可能要比日本車企多得多。和日本這些美國經濟體依附者相比,中國在全球是一個獨立的經濟體,面對的挑戰會更多。新能源與智能化讓汽車的許多功能觸及各國政策更多。任何一個點狀的小問題,都可能對中國汽車全球化是一個大問題。

在這個背景下,中國汽車企業不要過分自信。零跑全球化走對了關鍵兩步,一個避開了美國企業與市場這一最大的不穩定因素,另一個是選擇與總部位于歐洲的最靈活的全球車企合作。我希望整個中國汽車産業要認真研究這一案例,與Stellantis合作絕對是零跑汽車在資金、技術和産品全球化上正確的選擇。

不久前,商務部剛剛在法國召開在歐中資電動汽車企業會議,討論了歐盟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反補貼調查問題。這次零跑與Stellantis集團合作,加上在華發展成熟的德國反對歐盟這一政策,兩個歐盟最大經濟體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態度,是否會對推動解決歐盟針對中國新能源汽車政策壁壘有效?

李稻葵:這是零跑與Stellantis集團合作最正確的關鍵點,國與國的經濟與文化交流基礎在民間。合作是加深信任的開始,也會大大化解不同國家和地區政治上對他國的敵對情緒,自然也會解決許多貿易壁壘問題。

當年日本之所以到美國設廠投資,就是因爲要突破美國政策貿易壁壘。很長一段時間,日本車企在美國的口號是“我們不是日本車企,我們是美國車企”。所以,貿易爭端最終的解決辦法是合作與互通。

現在,中國企業海外直接投資這條路不一定走得通,那麽就要嘗試找到新的合作模式。我認爲零跑與Stellantis集團的合作模式,是中國當下新能源汽車全球化最好甚至是唯一正確的選擇。中國車企現在單槍匹馬到歐美發達汽車市場去賣車,早晚會被當地政策盯上。就像美國,美國是典型的律師文化,抓住一個事件就往死裏整海外企業。因此,Stellantis集團與零跑合作是中國汽車解決全球化貿易壁壘一個標志性事件,可能也是今後中國汽車全球化合作值得探討的模板。

中國汽車産業目前出現一種聲音,走出去應該靠自己,在中國也要靠自己。對于國內與國外的汽車合資合作,你認爲是階段性還是長期的發展模式?

李稻葵:合資是汽車産業永遠不變的主題。以前,中國汽車産業合資的主要目的是學習,我們和別人學習。今後,汽車合資的目的是外企向我們學習。通過他們與我們的學習,化解一些誤解,化解一些貿易上的摩擦,甚至是政治上的爭議。中國汽車産業一定要從大局出發,相互學習,相互借鑒是永久的主題。中國汽車確實很多方面在進步,但絕不能說已經全面超越有著100多年傳承的歐美汽車工業。

這次Stellantis集團與零跑宣布正式成立合資公司,你認爲雙方在接下來的合作中應該注意什麽?如何保持雙方合作的延續性?

李稻葵:和當年大家預測吉利並購沃爾沃如何運營成功一樣,我對這次零跑與Stellantis集團的合作建議仍然是文化磨合。兩家跨國企業走到一起,一定是技術和商業模式打動了對方,零跑在新能源汽車電子電氣架構、整車自研上的優勢,是Stellantis集團最看重的合作資源。Stellantis集團在全球上萬家渠道、完備的供應鏈倉儲等優勢,也是零跑希望開拓全球市場最倚重的資源,這些都在談判中已經有了共識。

真正開始運營,意味著兩個不同國家的工作人員、不同生活工作方式、不同節奏以及不同文化開始碰撞。這就要求Stellantis集團與零跑必須整合文化,不能說誰主導誰,而是在高度融合中達成共識。共識的前提就是高頻的交流,有問題不怕,就怕不把問題擺到桌面上。Stellantis集團要向中國派駐員工,零跑也要向Stellantis集團派駐,學習和交流是兩個企業運營好海外合資公司的最大前提,而不是你做你的、我做我的。從目前看,零跑基于之前非汽車業務的全球合作經驗,在文化融合上是有曆史優勢可循的。

你認爲中國車企接下來如何正確認識汽車全球化?

李稻葵:全球化的第一前提首先不是以自我爲中心,要從全球視野思考,要堅持開放。開放不僅僅是走出去,還要把本國市場進一步開放,讓大家進入各自的市場去學習融合。過去30多年,中國汽車市場化在本土不斷壯大,做的很不錯。既然現在將目光放到全球,就要在對中國汽車産業有利的同時,也要立于他國汽車角度去發展。互利互惠是全球化的主旋律,不是站在一個車企、一個産業或某一個經濟體的利益上局部考慮問題。中國汽車想要全球化,首先要有全球化的胸懷。

0 阅读:1

汽車十三行

簡介:知名汽車媒體人王鑫創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