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狄公案:張晞臨演的長孫卿說冤也冤,燒了一棵樹背上盜印之名

清淺之說 2024-02-28 18:38:13

文|吳清淺

電視劇《大唐狄公案》“鳳印案”中,張晞臨飾演的長孫卿說他冤吧也著實有點冤,因爲整個案件始末他不過是燒了一棵武後喜愛的梧桐樹,但卻要背負盜竊鳳印的罪名,還牽涉十幾條人命。

長孫卿是堅挺的倒後派,一心想廢掉武後。原因一是武後涉政,皇帝仁弱,他不想大唐江山落入武氏之手,二是武後新政觸犯長孫氏這門舊貴族的利益。爲廢後,長孫卿不惜設局把武後最喜歡的梧桐樹燒了,然後將此傳成天火之說,說上天也看不下去武後的新政了,請求皇帝廢後。

武後爲反擊倒後派便自導自演了鳳印案,讓心腹康執宜、雅馨去執行。按照原來的計劃是鳳印丟失後,康執宜、雅馨故意露餡被抓,進而咬死長孫卿。因爲康執宜父親康懷恩背叛唐太宗投靠薛延陀,本來要誅連九族的,是長孫卿力保才保下了康執宜性命,之後又是長孫卿作保康執宜才得以進入擔負京城宿衛的金吾衛,來到武後身邊。這層關系下沒有人會不以爲康執宜是長孫卿的人。不曾想中途殺出場大火來。

雅馨“盜印”後躲到平康坊伎館鞠水樓,正好那天狄仁傑、賀大荊前往平康坊喝酒,雅馨唱起並州小調,老家是並州的狄仁傑對這小調很熟悉,也很有感情,就循聲而來,走到鞠水樓。

當時康執宜正帶人在平康坊四處“搜索”雅馨,鞠水樓的老板同時也是雅馨的老鄉應該不知道整個局,更不知道康執宜的所謂搜索其實都是做給別人看尤其是同在平康坊的長孫卿看的,以制造鳳印被盜的假象。老板應該只知道雅馨在宮中犯了點事,出于老鄉情誼,也就幫對方一把。當狄、賀二人前來,方才沒喝成酒的賀大荊又鬧了鬧,本來鞠水樓忽地歇業就不正常,又碰個鬧事的,萬一官兵進來搜查怎麽辦,所以老板就讓二人進來喝酒。這一進就讓鞠水樓陰差陽錯地發生了大火。

大學士魏無疾在賀大荊的酒壺裏放了焱石,並在壺底中間鑽了個洞,本來是設計大火是在科考現場燃燒的。但因爲考場不讓帶酒,酒壺也就沒進考場,還被斜放著,所以壺裏的酒在科考結束後也沒漏完。完全不知道自己被老師設計的賀大荊在考試結束後,拉著狄仁傑帶著酒壺去了平康坊,後進入鞠水樓。

酒只喝了一會兒,賀大荊壺裏的酒就漏完了,焱石便自燃起來。鞠水樓老板爲防止二人知道屋裏藏著雅馨,在他們酒裏下了迷藥,兩個大男人喝沒幾杯就暈糊糊的,火一起來無力逃走。而且一路尾隨他們的魏無疾還在外邊把門鎖了,已經神智不清的他們更是逃不了。樓裏的歌舞伎又不會武功,就這樣除了魏無疾有意留命的狄仁傑,其余人全燒死了。

對于這突發的火災,其實長孫卿根本不在乎是誰放的火,只要有火他就會說是天火,是報複武後的,反正這火于他有利。但對武後來說就不是這麽回事了,計劃被中斷,長孫卿一夥又利用這火對他施壓,真的是焦頭爛額。

所幸半路殺出個狄仁傑,狄仁傑想要查個水落石出,武後便利用狄仁傑“查出”幾場火災背後的“幕後主使”長孫卿。先是讓康執宜去把“假傳”旨意鸩殺陳諸良的四位羽林軍殺了,制造出武後使用過的蠶舍遭遇“天火”的假象,之後又讓康執宜故意在羽林軍檔案室存放康自己的檔案,讓狄仁傑以爲梧桐樹、鞠水樓、蠶舍的火皆是長孫聊刻意制造的火。

當狄仁傑查出鞠水樓的火實際上是老師魏無疾所爲,跟長孫卿一樣痛恨武後的魏無疾爲讓天火之說更猛烈些選擇自燃時,武後就開始收網了,讓康執宜去把狄仁傑引來,和盤托出自己的計劃,意在讓狄仁傑別往下查了,再查下去就對自己不利了。知道一切真相、並支持武後新政的狄仁傑也便到此爲止,在青龍寺現場看著長孫卿被武後鬥倒,長孫卿特制的大燭突然裂開,鳳印露出,進而長孫卿有口難辯,便成爲鳳印盜竊的主謀。

當武後讓康執宜送進青龍寺的鳳印沒露出來時,長孫卿應該十分慶幸有種種情況不明的“天火”吧,甚至以爲自己運氣爆棚,鞠水樓、蠶舍、魏無疾身上的火都是在天助我也。殊不知有一半是武後手筆,最後是所謂的好運全變黴運了,隨著鳳印一露,那幾場不是自己放的火都會被安排在自己身上,尤其是魏無疾爲倒後自燃更是沒法解釋。

當然被扣上盜印之名的長孫卿說不冤也不冤,雖然他是沒有盜竊鳳印,但他是堅挺的倒後派呀,這就注定武後與他水火不融。即使他不燒武後喜愛的梧桐樹,武後不設局讓他成爲“竊賊”,總還會有其他互相陷害的把戲,最終都是成王敗寇的結局。

所以明眼人如萬年縣縣令是一開始就看得明明白白,知道所謂的天火好、人爲吧,都不過是倒後和擁後兩派鬥爭的手段,爲活命還是糊塗地結案好了,誰也不得罪。還年輕的狄仁傑雖支持武後新政,但如此殘酷的派系之爭還是頭回見,所以內心有點彷徨,並沒有立馬抱武後大腿。武後覺得對方是可堪大用之才,但在他還沒徹底投向自己前還不能用,所以把他送到邊疆要塞之地曆練了。

本文由清淺之說原創,未經作者授權禁止轉載!歡迎大家關注,一起挖掘有內涵的娛樂生活!

0 阅读:5

清淺之說

簡介:不要愚樂,要娛樂,更要余樂,一起挖掘影視背後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