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方志行貴州|安順是一座瑩白的石頭城

天眼新聞 2024-05-17 11:30:31

安順人住在石礎石階石院的木屋裏,口腹之需也多與石頭有關——鹽巴用石缽擂,米面用石碓舂,糍粑用石臼打。小石磨不緊不慢地旋轉,四面流下潔白的豆汁,在大鍋裏點豆腐。身上穿的更是離不開石頭——新布用石磙輾軋,浣衣放在大石板上搗。

出門走石街,過石巷,穿越城中央的鍾鼓樓石洞門。東西南北十字交叉的石甬道,永遠被挑水夫們濺得濕漉漉的。成人們甯願繞樓而過,小孩卻愛嘚嘚踩過陰涼沁人、石壁長滿厚苔的門洞,還要冷不防大叫一聲,讓整個門洞嗡嗡震響。顫巍巍的賣水扁擔挑來的水,汲自城內的大龍井、雙眼井、五眼井等十多個石井,井們都罩著石蓋,刻著精粗不一的圖案花紋,石沿上滿是深深淺淺的數百年磨出來的繩槽。甜水叫大井水,供飲用;苦水叫小井水,供浣洗雜用,每擔要便宜一個銅板。最甘甜沁人的好水出在東郊一個窄而長的石罅裏,名如其形,叫馬槽龍井,或認爲應作馬場龍井,但東門只趕牛場,叫牛場壩;西門才趕馬場。講究美食的人家推豆腐待貴客,讓水夫專門去挑馬槽龍井的水,要多給一倍的腳力錢。

城裏城外的石牌坊,多得數不過來。我家所住的東大街,短短裏許長,據府志記載就有三座石牌坊。但在我出生前就因擴建馬路拆去了。府文廟的牌坊、龍柱、小橋、院子,全是瑩白的石雕。大成殿前的那對透雕龍柱,至今是鎮城之寶,傳說錾刻此柱的潘石匠,其報酬是按鑿下來的石屑粉重量,一兩石屑一兩銀子計算的。

20世紀40年代安順城內的頤春公園。(蔣旭英攝)

安順的標志性建築,是西秀山的石塔。老媪鄧羅氏逼童養媳爲娼不遂,殺媳碎屍,是小城空前的大案,縣官將她處以惟古書有記載的淩遲之刑,又是銘刻石碑,以警後世。

出城必經東西南北四座城門洞。出了城門,就見環城皆山——金鍾山、鳳凰山、飛虹山、盔甲山、小金山、觀音山、武當山等等,多爲一座座小巧玲珑的孤山,所以俗話說石城有桂林的山,無桂林的水。甚至有金鬥不移、天鵝抱蛋、交椅大坡等奇怪的山名。金鍾觀音二山,高林蓊郁,遮天蔽日;其余諸山多是淺草灌木,露出斑駁的石骨,好像滿天星鬥。有一座螺蛳山,滿山是青色的田螺化石,小學的男孩們大多要邀約朝拜一次,帶上小釘錘,把石螺亂敲一氣,絕難得到一枚完整的。稍稍成形的,就帶回學校向侪輩炫耀。

石山洞多。常年遊客不斷的是城南近郊的華嚴洞。端午遊此洞,是一項傳統。洞口幾只長滿綠苔的大石缸,長年貯著岩漿水,供和尚食用,平時無人一顧,端午節就要論杯賣了。玩家們租用殿堂打圍鼓唱川戲,辦酒席。城東二十裏的清涼洞“天開一竅,前後通明,中有古刹,下有內外二城”。老百姓叫它糧倉洞,說是被諸葛亮七擒七縱的孟獲屯糧的洞窟。城南五十裏有兩個洞合稱二仙洞,傳說當地山民辦紅白喜事,可以去洞口求借仙家的鍋瓢碗盞,後來一戶貪心人家沒有全數歸還,仙家生氣,從此再也借不出來了。我沒去過此洞,傳說卻聽母親說過。此外無數的山洞,多是山民躲避兵災匪亂的處所;太平年月,則在洞裏熬硝。

安順人就在這個石世界裏,經曆每人一份的生老病死,苦辣酸甜。到得“昨暮同爲人,今旦在鬼錄”,就退居一塊石碑之後,銷聲匿迹。環城衆山,密布層層匝匝的墓碑。記得第一次排隊出東門,一走出城門洞,隔著低窪的牛場壩,撞到眼前的是滿天星鬥般的白石墓碑。一位高班學長脫口得句:“一出東門墳摞墳,老遠看見擺家屯。”

相關鏈接

讀方志 行貴州|貴州最早教育先賢的星辰大海

讀方志 行貴州 | 村超·鄉村師範·黃質夫

讀方志 行貴州 | 畢節養蜂史話

讀方志 行貴州 | 鄭珍成爲比肩偶像尹珍的碩儒

讀方志 行貴州|鬥牛相思,交流和情誼綿綿無絕期

讀方志 行貴州|古往今來的石阡人,是這樣泡溫泉的

讀方志 行貴州|石牛口,一個不該遺忘的地方

讀方志 行貴州 | 護國英烈傳

讀方志 行貴州 | 首批官費留學生與首家公立醫院

讀方志 行貴州 | 貴州舊志中的土司書寫與土司形象

讀方志 行貴州|尋著方志看白雲

讀方志 行貴州|古韻悠悠巢鳳寺

讀方志 行貴州|在村志裏尋找鄉愁

讀方志 行貴州 | 護國英烈傳

讀方志 行貴州|隆裏所村:600年前那位建築設計師,請收下我的膝蓋

讀方志 行貴州|六盤水黃土坡,不見黃土不見坡

讀方志 行貴州|貴州土司從被動修志到主動存史

讀方志 行貴州 | 吳中蕃兩修《貴州通志》

讀方志 行貴州|貴陽亭台樓閣的隱秘往事

讀方志 行貴州 | 遵義舟水橋與八五廠的變遷

讀方志 行貴州 | “廣濟”古橋 曾經的交通要道

讀方志 行貴州 | 從貴州“惜字塔”說起

讀方志 行貴州|貴州“飛地”趣話

讀方志 行貴州|貴州第一位狀元曹維城文武兼備笑傲江湖

讀方志 行貴州 | 相寶留雲

讀方志 行貴州│ 魁膽村:“杉君子”的奇幻漂流

讀方志 行貴州|從江高增侗寨“吃新節”吃的啥?

讀方志 行貴州|黔東南白酸的悠遠曆史

讀方志 行貴州 | “牛癟”和白酸一樣,古已有之

讀方志 行貴州 | 安龍招堤,你知道它的由來嗎?

讀書志 行貴州 | 夜郎壩1300年坐不更名的曆史密碼

讀方志 行貴州|梁啓超的貴州朋友圈

讀方志 行貴州|爲什麽鄭珍和莫友芝不願意承擔《貴陽府志》的編撰

讀方志 行貴州 | 貴州第一座鐵索橋——盤江鐵索橋

讀方志 行貴州|貴陽有座甲秀樓,半截插在雲裏頭

讀方志 行貴州|湄潭茶語

讀方志 行貴州 | 順著《遵義府志》的線頭,牽出許多惺惺相惜又一脈相承的人和事

讀方志 行貴州│《黎氏家譜》,讓家譜從私家譜牒變成折射明清黔北社會的曆史文獻

讀方志 行貴州|貴陽交際處的前世今生

讀方志 行貴州|舊時餐飲廣告中的貴陽美食淵源

讀方志 行貴州│ 把沙灘村作爲“方志之旅”首站,至少就沒輸在起跑線上

讀方志 行貴州|在志書與現實的遙相呼應中,體會一方土地的生生不息

讀方志 行貴州|“橋梁博物館”裏的古代橋梁

策劃/黃蔚 舒暢

學術支持/貴州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

文/戴明賢

編輯/劉立超

二審/姚曼

三審/黃蔚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