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視察,蘇傑生發聲後,中方回應了?重新命名藏南30處地名

3號talk 2024-04-03 10:18:12

藏南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這是不容否認的事實,在最近印度總理、外長先後有動作後,中方疑似做出回應。3月30日,中國民政部官方網站發布公告,根據國家有關規定,中國民政部會同有關部門,對藏南地區部分地名進行了標准化處理,現正式公布第四批增補藏南地區公開使用地名,一共30個。據稱,此次更名涉及11個居民點、12座山峰、4條河流、1個湖泊、1個山口和1個地片,全部用漢字、藏文和拼音標識。

什麽意思?一,藏南地區是中國的,我國在行使管理權;二,這已經是第四秕地名命名了;三,不是一個兩個,是30個;四,全部用漢字和藏文標識,這就是要打上中國印記。對此,我們簡單聊三個話題。

第一個,在邊境問題上,印度近段時間確實小動作不少。

首先,是印度總理莫迪3月9日視察所謂“阿魯納恰爾邦”(即我藏南地區),並出席了一個隧道項目的揭幕儀式。對此,印度國防部還聲稱,該隧道有助于爲達旺地區提供全天候通行能力,強化印軍備戰水平,促進邊境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強化印軍備戰水平?印度軍方這是嫌事情不夠大。

不得不說的是,莫迪此行或不僅僅只是爲了去揭幕,因爲“藏南”是一個非常敏感的地方,而目前正置印度大選倒計時的關鍵時刻,莫迪或許也是想借此舉,展現“強硬”形象,從而吸引更多的選票,畢竟是在對中國示強。

其次,是印度外長蘇傑生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責中國一再對“阿魯納恰爾邦”提出主權主張是“荒謬的”,稱該地區是“印度的自然組成部分”。蘇傑生還表示,在邊境問題上,印度絕不會妥協。

對此,恐怕連解釋的必要都沒有,因爲藏南本就是中國領土,而將藏南“劃入印度”的,是當年准備撤走的英國殖民者,他們臨走還要劃一個“麥克馬洪線”,讓中印兩國從此不得安生。印度不是看不清這一點,但是既喜歡“貪便宜”,又喜歡跟中國比的印度,唯獨在中國面前,始終冷靜不下來。更何況,在邊境問題上,美西方還不斷在背後慫恿新德裏,印度的嗓門就更大了,將無理的事情也說得“理直氣壯”。

最後,中印第21輪軍長級會談結束不到半個月,印度就向邊境增兵1萬,嚴重違背“會談期間,雙方同意保持邊境穩定”的承諾,使得兩國在邊境地區的局勢再度緊張起來。而今年1月,印度在野黨國大黨一名議員,更是指責莫迪當局,拆除了中印邊境熱贊山口的“1962年印軍的紀念碑”,認爲這是“對烈士的不敬”,是屈從中國,並要求莫迪當局做出解釋。

所以綜合來看,印度在邊境的一些動作突然集中到最近一段時間,恐怕也不是偶然的。

第二個,中方已經不是第一次對藏南地區的地名命名了,但公布的時機非常微妙。

早在2017年4月,中國民政部就對藏南地區部分地名,進行標准化處理,並增補了第一批藏南地區公開使用地名6個。《印度時報》表示,這是中國官方首次爲“阿魯納恰爾邦”的6個地方宣布標准化的官方名字。 時任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這是中國對藏南地區行使合法權利的正當舉措。並警告印方,“在邊境問題上,如果印度違背了自己的承諾,對兩國關系造成的損害,過去是有前車之鑒的”。

2021年12月,中國公布第二批對藏南地區的增補命名,一共15個。

2023年4月,民政部發布公告,增補了藏南地區第三批公開使用的地名,其中包括11項地名,進一步強化了我國對中印邊界問題的談判立場。之後,印度隨即對我國命名行爲進行指責,我外交部發言人毛甯回應稱,藏南地區是中國領土,中方進行標准化命名處理純屬內政。

值得關注的是,在中方公布此次增補命名的前幾天,不丹首相策林剛表示——該國與中國沒有“重大邊界問題”,稱不丹已准備同中國簽署邊界條約。中印邊境綿延千裏,但以中不印三國交界地段最爲複雜,如今中不有望劃界,對印度來說可不是什麽好消息,因爲多年來一直阻撓中不劃界的,正是印度。中方選擇這個時機公布名單,當然是要敲打印度——藏南是中國的,印度不要癡心妄想了。

而最新公布的這一次命名,也發生在莫迪和蘇傑生的言行之後,不僅時機微妙,而且“回應效果”明顯。

第三個,印度在邊境問題上如此蠻橫,是哪兒借來的膽量?觀察發現,印度在邊境問題上的蠻橫態度,無疑是受到了多重因素的影響。

首先,我們不能忽視其國內政治氛圍的影響。近年來,印度國內民族主義情緒高漲,一些政治勢力爲了迎合選民,刻意煽動民族主義情緒,將邊境問題作爲轉移國內矛盾、提升自身支持率的工具。這種政治氛圍的營造,使得印度政府在處理邊境問題時,更加傾向于采取“強硬”立場,試圖展示其所謂的“大國雄心”。

其次,印度在軍事實力方面的增強,也爲其在邊境問題上采取強硬態度提供了底氣。近年來,印度在軍事領域的投入不斷增加,不僅采購了大量先進武器裝備,還加強了與俄羅斯甚至美國、法國等國的軍事合作。這種軍事實力的提升,使得印度在與其他國家進行談判時更加“自信”,有時甚至會表現出一種“有恃無恐”的態度。

不得不說的是,美國將戰略重心轉移到亞太後,一直希望印度成爲“協助美國圍堵中國”的重要合作夥伴,因此拉攏印度的動作不斷。在這樣的背景下,印度不僅保持了與俄羅斯的傳統關系,又加深了與美西方的聯系,于是覺得整個世界都在“圍著自己轉了”,沒有自己不能辦的事了。在邊境問題的處理上,也是如此盲目自信。

此外,印度在地區影響力方面的追求,也是其采取“強硬立場”的重要原因之一。作爲南亞次大陸的“老大”,印度一直試圖擴大自身在地區事務中的影響力。在處理與鄰國的邊境問題時,印度政府往往將自身視爲“天然領導者”,試圖通過強硬手段來維護其在地區內的地位。這一“慣性”,也被沿用到了與中國的邊境爭端中。

然而,印度在邊境問題上的蠻橫態度,並非完全沒有風險。過度強硬可能導致與鄰國的關系緊張甚至沖突,這不僅會損害印度的國際形象,還可能對其經濟發展和國際合作産生負面影響。實際上,中方也多次這樣提醒過,但印度似乎並沒有聽進去,倒是一味想在邊境動用軍事選項示強,但印度也該想想了,你面對的是中國,一個在曆史上曾教訓過你的國家,你有這個實力和底氣嗎?

6 阅读:2336
评论列表
  • 博遠 31
    2024-04-03 13:50

    必須全力支持印度分裂解體瓦解,符合周邊國家長遠戰略安全利益。

    Time to say goodbye 回覆:
    別急,在做了
    用戶80xxx36 回覆:
    🤫悄悄做就好

3號talk

簡介:聚焦熱點,深度觀察,專業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