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問界M7這事兒,我們決定還是該聊一聊!

科技狐 2024-05-01 10:38:57

這兩天,老狐在咱評論區,斷斷續續會看到粉絲出來問,我們爲啥不聊關于問界 M7 的事兒。

實話說,這樣的事兒,真應該等官方通報,畢竟人命關天,且咱沒在事發現場,無論怎麽講事件本身,都是無法接近事發真相的...

與此同時,這事兒在網上經過流量發酵後,老狐發現,以這事兒爲背景,部分網友的確還對新能源車的認知,存在一定偏差。

所以老狐還是決定,有必要和大家認真聊一聊!

如果有粉絲還沒關注到這件事,這裏還是先簡單提一下,這事的相關信息與最新進展:

4 月 26 日,有網友公開在網上爆料,一輛黑色問界 M7 在山西運城與一輛工程車追尾,發生著火事故,車上 3 人不幸遇難,包括 1 名 2 周歲兒童。

隨後,疑是事故家屬的網友在網上提出自己的質疑:

事故現場的養護車輛占用快車道速度是否合規...所開車輛宣傳有 AEB 緊急制動,GAEB 異形障礙物自動緊急制動,三元锂電池,阻燃材料和熱失控保護技術撞擊等功效,這些功能在何處發揮作用?安全氣囊去哪兒了?

4 月 28 日,問界官方發微博,證實該事故消息的同時,也給出了問界掌握的事發現場的信息,包括事故車輛爲問界 M7 Plus 、車輛發生事故時車速 115km/h ,安全氣囊正常打開,動力電池包特性均正常...

最新進展!4 月 29 日深夜,一個疑是事故家屬、社交媒體平台賬號名叫 @三個沐沐 的博主公開發聲:

“ 感謝好心人第一時間破窗並開門救出我的親人,雖然已經因爲車輛碰撞失去生命...希望大家忽略或刪除網上種種不實報道和內容,也希望大家不要再打擾我和我的家人!”

截至老狐發稿,還未等到權威官方的調查結果,所以事發現場有關的真相,仍未被公開證實。

所以真相仍沒法講清楚,老狐重點聊聊以下這些 ~

有了 AEB ,就能高枕無憂?

很多人都有一個錯覺,認爲有了 AEB ,就可以高枕無憂。

就目前來看,老狐認爲,這樣的想法是非常盲目的。

所謂 AEB ,其實就是智能駕駛系統中的一項汽車主動安全技術,主要由 3 大模塊構成,包括控制模塊( ECU ),測距模塊,和制動模塊。

其中測距模塊的核心包括微波雷達、人臉識別技術和視頻系統等,百度百科的解釋是:它可以提供前方道路安全、准確、實時的圖像和路況信息。

老狐不否認這個定義的准確性,但可以提供,並不代表可以百分之百的避免風險。

的確,從原理上來說,AEB 系統會通過雷達測出與前車或者障礙物的距離,然後利用數據分析模塊將測出的距離與警報距離、安全距離進行比較,小于警報距離時就進行警報提示。

而小于安全距離時即使在駕駛員沒有來得及踩制動踏板的情況下,AEB 系統也會啓動,使汽車自動制動。

聽起來是很厲害,但是,它的觸動機制是否回回都靈,多遠的距離才能百分之百的觸發機制,什麽情況下會誤觸或者漏觸,這些都沒有一個統一標准。

至少,就目前發生的種種事故上看,100% 的觸發並不存在。盲目的迷信它,而不去時刻專注駕駛,無疑是把自己的安全懸在了半空中。

而幾年前美國公路安全保險協會(以下簡稱 IIHS )公布的一項研究結果,或許更利于我們客觀的看待智能駕駛系統的緊急制動。

這項研究結果表明,如果自動駕駛系統可以像人類駕駛員那樣開車的話,也只能夠預防三分之一的交通事故。

可見,智能駕駛系統,是“ 蜜糖 ”還是“ 砒霜 ”,取決于我們是否對它有清醒的認知,正確的理解。

老狐可以負責任的說,目前,人駕權仍然大于智駕權,如果使用智駕,也要做好隨時接管的准備,一旦智駕退出,你沒有及時接管,後果將不堪設想。

關于智能駕駛,你確定了解?

很多人對 AEB 的盲目,都是有原因的。老狐認爲,關鍵是對智能駕駛不夠了解。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智能駕駛成了不少車企的營銷法寶,很多車企三句不離這四個字,有些用戶更是把智能駕駛水平作爲判斷車輛是否高端的標准。

但是,大家仔細想想,自己真的了解智能駕駛嗎?

我們先來看一個定義,對于智能駕駛,百度百科是這麽說的:

智能駕駛指的是機器幫助人進行駕駛,以及在特殊情況下完全取代人駕駛的技術。本質上涉及注意力吸引和注意力分散的認知工程學,主要包括網絡導航、自主駕駛和人工幹預三個環節。

大家有沒有發現,這話說的很嚴謹,我們可以抓住幾個關鍵詞:幫助、特殊情況。

也就是說,智能駕駛主要是輔助人駕駛的工具,即便是要完全取代人駕駛,那也是在特殊情況下。

至于“ 特殊情況 ”包括哪些,並沒有嚴格的定義。所以,它的確智能,但靠不靠譜還未必。

如果你不信,我們還可以從它的實現原理上再做印證。

從原理上看,智能駕駛實現的過程並不算複雜,主要涉及感知、決策、執行三個基本環節。

所謂感知,也就是利用攝像頭、雷達等傳感器以及高清地圖來收集車輛周圍的環境信息和車體的自身狀態信息。

決策是基于收集到的信息,通過算法和數據處理系統來決定駕駛策略,如加速、減速、轉向等。

而最後一步的執行主要是執行決策層的指令,負責控制車輛的制動、轉向、照明和油門等系統,以完成具體的駕駛任務。

簡單來說,其實就和人開車一樣,先看看周邊的環境,然後判斷要加速還是減速,到路口要不要轉彎,判斷完就該怎麽做就怎麽做。

那麽,問題來了,即便大家都知道通過這幾個步驟,可以實現智能駕駛,但誰又能確保其中的判斷 100% 正確呢?

畢竟人是有思想的,也有生活經驗,可以主動思考,而智能駕駛只能依照底層邏輯做有限的判斷。

也就是說,它的判斷靠的是已經設定好的判定機制,比如你告訴它四條腿、有毛,愛搖尾巴、吐舌頭就是狗,只要符合這些條件的,它就判斷爲狗。

即便是有 AI 賦能的一些智能駕駛系統,最多也是根據照片學習識別哪些是狗,哪些是人。

但如果面前的東西不在他的判定機制裏,那它也就不靈了。

所以,在 L3 還沒有落地前,第一責任人還是司機本人。不管車企的牛皮吹得有多大,現在依然沒有哪家車企敢宣傳自己的車是自動駕駛的車,最多就是高階智能駕駛。

不信,大家可以去看他們的發布會。

無底線吹捧智駕,有多離譜?

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老狐今天把這句話送給那些靠“ 小視頻 ”引流的某些人。

我們經常可以在抖音之類的平台上,看到某些人拍的關于汽車智能駕駛的短視頻,選取智能駕駛中最炫酷的部分,短暫的拍攝剪輯幾十秒,就能帶來智駕無敵的效果。

這樣的視頻無疑給很多並不太了解智能駕駛的網友帶來了錯覺,畢竟中國並不是人均“ 汽車專家 ”,大家了解當下汽車技術的渠道,往往就是看一些博主視頻。

通過剪輯無限放大智能駕駛功能,會造成很多網友對它的了解過于片面。再加上部分廠商刻意營造智能駕駛的賣點,而不去真正的引導用戶理智應用。

最終會導致大家在實際應用的時候,因爲過于相信對其産生過度依賴,忽略它的潛在風險。

實際上,你我都知道,車企都不敢打包票的智能駕駛,技術絕對還沒有那麽成熟。至少在 L3 級別都沒有達到的當下,去過度宣揚智能駕駛的“ 完美 ”,等于是把無辜的用戶推向“ 火坑 ”。

可能有人會覺得老狐今天話說的有點重,實話說,的確是重了點,但我希望這樣的話能夠給大家帶來一些警醒。

畢竟,智能駕駛成功無數次,也抵不過一次失誤帶來的傷害。

結語

什麽才是真正的安全?老狐認爲應該是用戶與車企 1+1>2 的結果,而不該 100% 依賴智駕本身。

這也是老狐寫下這篇內容的初衷,希望用戶能更清醒的看待當下的智能駕駛,希望車企能夠給予用戶更客觀的引導,也希望某些“ 流量黨 ”別再誤導網友。

畢竟,很多東西,並沒有表面上看到的那麽完美。

但老狐今天並不是去否定智能駕駛這項技術,此前的視頻中我們也多次強調過,“ 智能駕駛不是自動駕駛,現在的定位是輔助駕駛 ” 。

新能源汽車在智能駕駛技術研發方面的發展大方向,已是大勢所趨!

相關技術,立足于萬億級的未來市場,也是國家現有提倡的 “ 新質生産力 ” 的核心産業之一,最近,部分城市的相關法規條例也已經在落地試行了...

所以老狐一直很看好我們國內在智能駕駛技術上的不斷突破,甚至抱有高期待。畢竟再怎麽說,車上幾十個傳感器,比人的眼睛和耳朵還是要強很多,特別是“ 端到端 ”的到來,我相信智能駕駛會越來越好。

而對于這次的事故本身,老狐實在沒法先入爲主,我們可以再等一等官方的調查,給真相一些時間。

參考資料:

買車 CarBuyer :智能駕駛技術:真的能確保安全嗎?

澎湃新聞:華爲問界 AEB 技術 99% 是假的?余承東反擊何小鵬:缺乏基本認知,他們在爭什麽

百度百科詞條及其他網絡截圖

編輯:Li

1 阅读:134
评论列表
  • viop 21
    2024-05-01 13:28

    說得很中肯。我覺得車企在宣傳的時候不能過度宣傳,誤導消費者。遙遙領先這個詞看上去很諷刺。是怎麽樣就怎麽樣。你個做手機的,跑來汽車行業吹,現在吹爆了,我看你怎麽收場[得瑟]

  • 2024-05-01 15:33

    買的不是智駕版,宣傳的一直都是智駕能力,這波硬黑!

  • 2024-05-01 18:38

    我只問你爲什麽開不了車門?

  • 2024-05-01 14:04

    華爲被黑的越慘就越不買垃圾小米。令人作嘔。

科技狐

簡介:每日分享科技、數碼、汽車、商業、TMT、AI 的新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