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頭條】四地同日出台公積金優化新政:貸款額度上浮、放寬“商轉公”條件

小康雜志社 2024-04-10 13:50:36

圖源:卡樂圖片 甯穎/攝

一日四城,公積金政策再次向購房者傾斜。

4月8日一天內,北京、廣州、蘇州、沈陽均出台了公積金相關支持政策(含征求意見稿)。

具體來看,北京擬對購買綠色建築、裝配式建築的購房者上浮公積金貸款,最高可貸160萬元;廣州調高公積金貸款最高額度,一人申請貸款的最高額度調整至70萬元;蘇州推出繳納住房公積金新模式,實現“靈活繳存、隨時支取”;沈陽則表示可申請提取公積金交首付,此外還放寬了“商轉公”貸款的申請條件。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和廣州此次都瞄准了綠色建築進行優惠,此前,住建部部長倪虹多次強調要“下力氣建設好房子”,業內專家表示,此類新政便是鼓勵購房者購買綠色、低碳、智能、安全的好房子,也將有利于促進更多開發企業建設高品質住房。

一日內四城發布公積金新政

4月8日,北京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發布《關于住房公積金支持北京市建築綠色發展的實施辦法(征求意見稿)》(下稱《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提到,購買二星級及以上綠色建築、裝配式建築或超低能耗建築的借款人,將享受最高貸款額度的上浮調整,上浮金額從10萬元至40萬元不等。若借款人同時滿足多個適用條件,貸款額度上浮金額可累加,但總額度不超過160萬元。

來源:北京公積金管理中心

《征求意見稿》對綠色建築、裝配式建築及超低能耗建築均給予不同程度的支持。綠色建築方面,對于申請貸款購買二星級綠色建築的借款人,最高貸款額度上浮20萬元;對于申請貸款購買三星級綠色建築的借款人,最高貸款額度上浮30萬元。

同一天,包括廣州、蘇州、沈陽在內,也出台了與公積金相關的樓市支持政策。

廣州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發布通知,使用住房公積金貸款購買自住住房的,一人申請貸款的最高額度調整至70萬元,兩人或兩人以上購買同一套自住住房共同申請貸款的最高額度調整至120萬元。

來源:廣州市人民政府

使用住房公積金貸款購買自住住房,且所購住房爲新建一星級綠色建築或新建裝配式建築的,住房公積金貸款最高額度可上浮10%。

使用住房公積金貸款購買自住住房,且所購住房爲新建二星及以上星級綠色建築的,住房公積金貸款最高額度可上浮20%。

申請人同時符合廣州市多種可上浮住房公積金貸款最高額度情形的,以其中最高可上浮比例爲上限,上浮額度不重複累加計算。該通知自4月9日起實施,有效期5年。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和廣州此次都瞄准了綠色建築進行優惠,廣州也提出使用住房公積金貸款購買自住住房,且所購住房爲新建二星及以上星級綠色建築的,住房公積金貸款最高額度可上浮20%。

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北京和廣州都瞄准或聚焦了綠色建築和裝配式建築,其一方面是從綠色住宅的角度進行,但另一方面其實和改善型住房需求是有關系的。而且,由于此次涉及北京和廣州,對其余一線城市也有啓發,目前一線城市仍有較豐富的政策工具。

“此類政策是有助于持續推進改善型住房需求的釋放。從這個角度看,一些綠色建築等要密切關注此類政策,在項目營銷等方面持續做好工作。類似額度提高,對于更好激活購房需求尤其是綠色建築是有積極作用的。”嚴躍進表示。

除了上調額度外,也有地方面向不同人群進行産品創新。4月8日,蘇州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推出靈活就業人員“樂居蘇城”存貸産品,屬全國第二、江蘇省內首個産品,開啓産品化繳納住房公積金新模式。

在蘇州的靈活就業人員繳存公積金,可享受“靈活繳存、隨時支取”的便利,真正實現“零存零取”,同時還能享受住房公積金的各項政策補貼。據了解,2021年,蘇州成爲住建部批複的首批靈活就業人員參加住房公積金制度試點六個城市之一。

同日,沈陽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宣布,從2024年4月1日至9月30日,職工在沈陽市行政區域貸款購買自住住房時,本人及其配偶可以申請提取住房公積金支付購房首付款。該政策的提取時限爲2024年11月30日前。

此外,沈陽還優化了“商轉公”貸款政策及服務舉措,放寬了“商轉公”貸款的申請條件。原先要求商業貸款已償還5年以上的條件,現在調整爲已償還3年以上,其他申請條件則仍按原政策執行。

公積金政策優化頻繁

進入2024年以來,越來越多城市開始在公積金政策上松綁。

提高公積金貸款額度的城市包括北京、廣州、銀川、青島、武漢等地。其中,武漢住房公積金貸款額度上調20%,並取消戶籍限制;銀川提高了公積金貸款額度,三孩及以上家庭額外上浮20萬元;青島對多子女家庭及購買綠色建築住宅的市民,公積金貸款額度可上浮20%。

還有部分城市擴大了公積金貸款使用範圍。4月7日,據鹽城公積金官微披露,爲響應市民對大戶型住房的消費需求,推動和擴大消費市場,已取消對別墅的限制。現在,只要房屋規劃用途爲住宅,均可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包括購買、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甚至含別墅,均在鹽城的公積金貸款範圍內。

類似的還有貴陽,繳存人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時,可申請公積金貸款。

據財聯社報道,4月以來多地的公積金政策出現調整,包括湖南湘潭、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等地均上調最高貸款額度,同時對多孩家庭表示傾斜支持。

在上調額度方面,4月7日起,濰坊市住房公積金最高貸款額度上限提高到80萬元。購買首套自住住房的多子女家庭,住房公積金最高貸款額度上限提高到100萬元。鄂爾多斯表示,單方繳存職工最高貸款額度由50萬元上調至60萬元,夫妻雙方繳存職工最高貸款額度由80萬元上調至100萬元。

對于高學曆人才,湘潭市表示符合條件的全日制大專學曆以上大學畢業生公積金貸款額度按可貸額度上浮30%;鄂爾多斯表示高層次人才最高可貸200萬元。在多孩家庭的政策上,鄂爾多斯二孩家庭最高可貸額提高至80萬元,三孩家庭單方最高貸款額度由60萬元上調至66萬元,夫妻雙方由100萬元上調至110萬元。

廣東住房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表示商品房銷售量下降,意味著買房減少,但公積金還在正常繳存,還款還在照舊,公積金池子水位上升,遠離80%的個貸率警戒線,爲提高額度創造了條件。

李宇嘉表示,公積金屬地屬性很強,地方自主權很高,而且低利率,滿足本地剛需改善的特征明顯,爲各地地方政府所青睐的政策。每有樓市下行,地方便把公積金政策作爲提振樓市的首選。

中指研究院市場研究總監陳文靜表示,優化公積金政策是近兩年各地支持房地産市場發展、促進需求釋放的主要手段之一。短期來看,各地或將繼續結合自身公積金使用的實際情況因城施策,優化公積金相關政策的城市或繼續擴圍,優化二套房認定標准、降低首付比例、提高公積金最高貸款額度、支持商轉公等方式仍是當前各地公積金政策調整的重要舉措。此外,公積金支付首付款、公積金異地貸款、公積金法拍貸、增加公積金貸款次數等也是各地優化公積金政策可參考方向。

嚴躍進認爲,各地公積金支持政策頻出受到行業的關注。這充分說明,各地政策進一步發力,持續助力購房等市場的發展。從今年二季度各地購房政策來看,優化公積金政策、以舊換新、取消房貸利率下限屬于頻率較高的三項政策,實實在在降低了購房成本和交易成本。

樓市新政頻出

總結今年二季度各地的購房政策情況,以舊換新、取消房貸利率下限、公積金政策屬于各地頻率較高的三項政策。專家表示,這類政策可以理解爲二季度政策寬松的“三把斧”。

4月1日,鄭州市房管局等部門發布《鄭州市促進房産市場“賣舊買新、以舊換新”工作方案(試行)》,提出2024年全市目標完成二手住房“以舊換新”交易10000套,以期進一步激活二手住房市場活力。

緊接著,4月3日,無錫市梁溪城市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發布公告,宣布在梁溪區試點開展商品房“以舊換新”項目,由梁溪城發集團指定主體回購居民存量二手商品住房,同時居民在集團下屬在售項目新購商品住房,首批名額爲200名。此外,江蘇常熟也推出相關政策,對“賣舊買新”購房行爲給予契稅補貼。

2023年以來,“以舊換新”已成爲政策支持改善性住房需求的重要手段。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已有超過30個城市明確表態支持此類政策,如鹽城、蘇州、沈陽等地發放購房補貼,甯波、鹽城、濟南等城市則聯手開發商及房地産經紀機構推出“換新購”服務,允許購房者鎖定新房房源,同時委托經紀機構出售舊房,交易成功則購入新房,失敗則退還新房認購金。蘇州相城區、鄭州、連雲港等地國企或開發商直接收購舊房,所得款項可用于購買相應項目新房,其中鄭州的收購計劃旨在補充保障性租賃住房供應,實現保障房與二手市場的良性互動,推動房地産市場整體修複。

進入4月,全國各地針對首套房房貸利率政策的調整動作頻繁,旨在積極應對當前房地産市場的持續下行壓力。據統計,自4月1日起,至少有青島、濟甯、贛州、南昌、新余、九江、潮州、汕尾、煙台、安慶等十個城市采取階段性措施,取消首套住房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下限,旨在爲購房者減負,提振市場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有消息稱石家莊市銀行將于4月1日起統一上調首套房貸款利率。然而,經財聯社記者核實,石家莊市並未實際執行此項調整,首套房貸款利率仍保持穩定。這表明,在各地密集調整房貸政策的背景下,不同城市的具體措施可能存在差異,需以當地官方信息爲准。

近期各地密集出台房貸利率調整政策,其深層次原因是今年一季度全國商品房市場交易規模顯著下滑,已觸及近十年來的新低點。據中指院數據,2024年第一季度,重點監測的100城新建商品住宅月均成交規模較2023年同期大幅下降約四成,凸顯出當前房地産市場的嚴峻形勢。

對此,業內人士普遍認爲,取消首套房貸款利率下限是各地政府基于房價走勢、房貸定價規則靈活施策的表現,體現了國家層面優化房地産政策導向正在各地逐步落地,有助于穩定市場預期,營造持續寬松的政策環境。李宇嘉指出,若新房價格指數連續三個月呈現同環比雙降,這一現象或將演變爲趨勢性調整。

(微信公衆號“財智頭條”綜合自:財聯社、每日經濟新聞、證券日報等)

編輯:白靜

校對:風華

審核:龔紫陌

0 阅读: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