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表示祝賀!

長安街知事 2024-05-16 19:45:57

5月16日,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稱,5月15日,李顯龍卸任新加坡總理,黃循財宣誓就任新加坡第四任總理。中方對此有何評論?對中新關系未來發展有何期待?

對此,汪文斌表示,中方對黃循財先生就任新加坡總理表示祝賀,相信在黃循財總理領導下,新加坡國家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將不斷取得新成就。黃循財總理長期支持中新合作,並擔任中新雙邊合作機制新方主席,我們也相信中新關系將在他任內不斷取得新進展,爲兩國人民帶來更多福祉,爲地區和平穩定和發展繁榮作出更多貢獻。

汪文斌表示,李顯龍先生是新加坡資深領導人,也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去年習近平主席同他共同確立了中新全方位高質量的前瞻性夥伴關系新定位,我們期待並相信李顯龍先生將繼續爲發展中新友好事業作出積極貢獻。

黃循財與李顯龍,有何相同與不同

5月15日,72歲的李顯龍正式交棒給51歲的黃循財,後者宣誓就任新加坡總理。黃循財已經公布了新內閣的名單,他將繼續執掌財政部,貿工部長顔金勇升任副總理並承擔多個重要職務,副總理王瑞傑留任,其他內閣部長的職務不變。繼李光耀、吳作棟、李顯龍之後,獅城新加坡進入黃循財領銜的第四代領導團隊時代。

黃循財與李顯龍有哪些相同與不同?在新總理、新內閣的帶領下,新加坡將走向何方?如何展望未來的中新關系?當前亞太地區形勢錯綜複雜,新加坡會扮演何種角色?

廈門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原副院長王勤教授在長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知事會客廳”直播節目(回放)中分析,中新關系目前處于最好的發展階段。去年,中新關系升級爲全方位高質量的前瞻性夥伴關系,確定了未來合作的大框架和重點。新總理黃循財對中國的友好程度較高,多次訪華,對中國發展有深入了解。

深圳大學大灣區-東盟研究中心教授、新加坡研究中心主任呂元禮認爲,新加坡新政府的外交政策將沿襲李顯龍所倡導的不選邊站的策略。新加坡選擇原則而非陣營,這樣做有助于保持政策的一致性和穩定性。而新加坡的外交原則之一就是確保雙方的合作能夠爲對方增值,通過爲中國增值,也實現了新加坡的利益。

直播截圖

“接地氣”的新總理

知事:如何評價李顯龍20年的總理生涯?他爲新加坡留下了哪些遺産?未來在國務資政位置上,他將繼續發揮什麽作用?

王勤:5月15日是新加坡的“交接棒”之夜。李顯龍從政40年,其中有20年擔任總理。他對新加坡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經濟成就。在李顯龍執政的20年裏,盡管經曆了幾次經濟衰退,但整體上新加坡的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尤其在國際競爭力方面取得了顯著提升,在各種國際競爭力排名中都名列前茅。

其次是政府的廉潔高效。這一點對新加坡未來發展至關重要,李顯龍在此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

另一個重要方面是他保持了新加坡多元種族社會的和諧發展。

最後是新加坡“小國大外交”的策略,在處理東西方關系、平衡大國關系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盡管李顯龍退出了總理職位,但他將繼續擔任國務資政,憑借多年的從政經驗和在政府不同崗位的工作經曆,他仍將對新加坡的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5月15日,新加坡前總理李顯龍出席其繼任者黃循財的宣誓就職儀式。圖源:視覺中國

知事:黃循財有哪些優勢,令他在第四代領導團隊中脫穎而出?他的個人風格和施政思路,與李顯龍有哪些相同與不同?

王勤:我們對黃循財的認識主要源于新冠疫情期間。作爲新加坡政府跨部門工作小組的組長,他頻繁舉行記者會,向公衆通報疫情情況和政府政策。他的穩健領導風格、清晰政策解釋以及對細節的把握給人留下了良好印象。

此外,黃循財的個人出身和經曆也使他更容易贏得民衆的共鳴。他是“草根”出身,後來獲得政府的海外獎學金繼續深造。畢業後,他進入新加坡貿工部擔任經濟師,逐步晉升爲高級公務員,並參與政府決策,因此被認爲“接地氣”。

黃循財的中文水平非常好,對中國文化非常熟悉,並多次訪問中國。他非常重視中新關系,也關注中國的發展。他曾表示,永遠不要押注中國衰落,這與李顯龍有相似之處。

知事:此次交接比去年李顯龍預告的提前了半年,有哪些考量?對下一屆國會選舉(最遲于2025年11月舉行)將産生什麽影響?

呂元禮:李顯龍在演講中表示,他原計劃是在2022年自己70歲生日之前移交權力、卸任總理職務。但疫情打亂了這一計劃。現在新冠疫情已過去,他的交接計劃也重回正軌。2023年11月,他在人民行動黨大會上宣布,將在2024年11月人民行動黨70周年黨慶前交棒。

新加坡將紀念1965年脫離馬來西亞聯邦獨立的8月9日定爲國慶日,那麽爲何不選擇8月交接棒呢?新加坡總理會在每年國慶日後的第一個或第二個星期日向全國發表國情演說,就國家面臨的主要挑戰和問題發表講話,這是總理全年最重要的活動之一。如果李顯龍屆時仍然是總理,他就需要總結自己20年來的成績,並幫助黃循財展望未來,這樣的安排可能不夠自然。相比之下,把這個大場合留給黃循財,更加合理。

在5月1日,李顯龍最後一次以總理身份,在五一勞動節集會上發表演講,回顧了他主政近20年來新加坡的發展,也展望了未來的挑戰和機遇。因此,5月15日這個日子是比較合適的交棒時機。

5月15日,黃循財在新加坡總統府宣誓就任新加坡第四任總理。圖源:視覺中國

中新關系正處于最好的發展階段

知事:新加坡政府的外交思路會有調整嗎?站在新起點上,如何展望未來的中新關系?雙方的合作還將在哪些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

王勤:新加坡的外交政策主要關注幾個方面。首先是其與東盟的關系,這是其外交政策的基石。新加坡努力與東盟國家建立良好關系,並推動東盟共同體的建設,以適應東盟整體外交的需要。

其次是大國平衡外交。新加坡在這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特別是近年來,在大國博弈中保持不選邊站的立場。考慮到當前國際形勢的不穩定和不確定性增強,新加坡在整體外交思路上可能不會有太大變化。

至于中新關系,目前處于最好的發展階段。去年,中新關系升級爲全方位高質量的前瞻性夥伴關系,確定了未來合作的大框架和重點。新總理黃循財對中國的友好程度較高,多次訪華,對中國發展有深入了解。

新加坡對中國的發展了解深入,這也體現在雙邊合作項目上。例如,中新蘇州工業園是中國招商引資的成果之一,新加坡提供了經濟發展和公共管理方面的經驗。另外,中新合作的天津生態城建設和以重慶爲運營中心的“中新互聯互通南向通道”等項目也與中國的發展需求相契合,爲中新關系提供了良好基礎。

呂元禮:新加坡的外交政策沿襲了李顯龍所倡導的不選邊站的策略。他強調,新加坡選擇原則而非陣營,這樣做有助于保持一致性和穩定性,從而與各國建立良好關系。這些原則通常是符合道德和道義的,例如尊重領土主權完整、維護國際秩序、反對恐怖主義等。同時,新加坡將這些道義原則與本國利益相結合,而不是對立起來。

其次,新加坡強調與最發達國家保持親密關系,美國是其中之一。考慮到美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響力,新加坡必須與美國保持良好關系。黃循財強調永遠不要低估中國的發展前景,因爲中國在各個領域領先,與中國保持良好關系也是新加坡的重要政策。

中新關系在2023年確定爲高質量全方位前瞻性夥伴關系。李顯龍對“前瞻性”進行了解釋,即雙方關系應是長期互利的,不是短暫的。新加坡的外交原則之一是確保雙方合作能夠爲對方增值,通過爲中國增值,也實現了新加坡的利益。

蘇州工業園區傍晚景色。圖源:視覺中國

知事:李顯龍在卸任之前表示,新加坡和多個大國都是朋友,希望他們有建設性地在本區域活動,幫助維持區域的安全和繁榮。當前亞太地區形勢錯綜複雜,新加坡會扮演何種角色?

王勤:新加坡在李光耀時代、李顯龍時代以及吳作棟時代都發揮著小國外交的積極作用。然而,現在國際形勢和地緣政治更加複雜多變,這對新政府提出了挑戰。

黃循財領導的新政府可能在外交方面還不夠熟練。特別是考慮到美國推出了“印太”戰略和“印太”經濟框架,其中確定了貿易、供應鏈、清潔能源和公平經濟等四大支柱,旨在遏制中國的發展。新加坡對此表示了明確的立場,主張成員擴大化,不應形成小圈子。

在政治方面,美國正在努力形成亞洲的“小北約”,並建立澳英美等國的安全夥伴關系,可能會擴展到日本和韓國。新加坡在這方面的態度相對明確,不會參與其中,但可能會向美國提供一些軍事基地等支持。

然而,中新關系的互補性很強。新加坡擁有金融和區域中心地位等優勢,與中國市場的需求相輔相成。新加坡的高效率執政和一些實例也值得中國借鑒。因此,中新合作和發展前景值得期待。

新政府需要解決經濟持續複蘇的問題

知事:黃循財上任後面臨哪些挑戰?他會在哪些領域打開局面?

王勤:黃循財接班的時間點確實充滿挑戰,因爲新加坡國內外形勢都充滿了不確定性。在國內,新加坡政壇出現了一些貪腐行爲,影響了人民行動黨的形象。此外,全球形勢影響了新加坡的經濟,導致經濟增長放緩和通貨膨脹問題。在國際上,地緣政治的變化也對新政府構成了挑戰。

對于新政府來說,首要問題是國家安全和政治穩定。在經濟方面,新政府需要努力實現經濟複蘇。去年的經濟增長率只有1.1%,今年大概也是1%到3%左右。通貨膨脹率已經從原來的6.1%下降到4.8%,今年有望降到3%到4%左右。新加坡的增長率原來在東盟國家當中是領先的,現在基本墊底。新政府需要解決經濟持續複蘇的問題。黃循財作爲搞經濟出身的領導人,在這方面可能會采取一些重大舉措。

此外,對外關系也是一個重要考驗。雖然新加坡選擇在大國博弈中保持中立,但在具體操作上需要領導人的政治智慧。去年,以黃循財爲首的新加坡第四代領導團隊發布了“新加坡攜手前進”報告,揭示了未來七大轉變和共建未來的路線圖,這基本上公布了他們的執政理念。

5月15日,新加坡總理黃循財(左)與前總理李顯龍(中)握手,新加坡總統尚達曼在旁觀看。圖源:視覺中國

新加坡的七大可借鑒之處

知事:新加坡近年來的發展思路,對于中國的大城市如北上廣深等,有哪些值得學習借鑒之處?

呂元禮:新加坡的發展經驗對其他城市確實具有借鑒意義,尤其是在環境建設、治安維護、政策制定和國際化方面。

新加坡樟宜機場。圖源:視覺中國

首先,新加坡致力于打造成爲東南亞投資的總部所在地,這需要城市具備優良的環境和穩定的社會秩序。因此,新加坡注重城市的整潔、美化和綠化,同時保持良好的治安水平,這些因素都是吸引外國投資和人才的重要因素。

其次,新加坡強調政策的可預見性,這有助于企業和個人做出長期規劃和決策。預見性的政策可以增加投資者和企業的信心,吸引更多的投資和人才。

另外,作爲一個英語國家,新加坡的官方語言是英語,這使得其更容易吸引來自西方國家的投資和總部。因此,其他城市可以加強英語教育,增強國際競爭力。

最後,新加坡注重知識産權保護,這有助于吸引科技創新和高端産業發展。其他城市也可以加強知識産權保護,推動科技創新,提升産業水平。

王勤:新加坡在産業轉型、勞動生産率和社會發展政策方面提供了許多值得借鑒的經驗。

首先,新加坡在産業轉型方面提供了一些先進的經驗。2016年,新加坡提出了首個産業轉型藍圖,其中包括了25個産業轉型的計劃,涵蓋了制造業和服務業等多個領域。去年,他們又推出了第二輪的産業轉型藍圖。這些藍圖關注數字化轉型和綠色低碳轉型等內容,但新加坡更關注制造業的轉型問題。

制造業對于新加坡至關重要。與有些城市不同,新加坡一直致力于保持其制造業的競爭力。新加坡政府早在很早之前就規定,制造業的産值增加值比重必須占到25%,後來雖然無法完全實現,但仍然堅持保持在20%左右。這種重視制造業的做法是新加坡經濟發展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中國,上海也提出了類似的目標,即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不低于25%。這表明了制造業在城市經濟中的重要性。雖然服務業也很重要,但制造業仍然是實體經濟的核心。因此,保持制造業的穩定比重對于城市的發展至關重要。

第二個方面是勞動生産率。隨著工資成本和其他成本的上升,勞動生産率變得非常重要。新加坡一直非常關注勞動生産率的指標,因爲該國的工資水平相對較高。如何保持國際競爭力,勞動生産率的提升變得至關重要。

第三個方面是社會發展政策。近年來,新加坡政府的財政預算中,社會發展方面的支出占據了主導地位。例如,今年的財政支出中,超過一半用于社會發展。這些支出包括爲家庭提供購物補貼、提升勞動者技能以及終身教育等方面。對于處于一定發展階段的各個城市,尤其是像北京、上海、廣州等發展水平較高的城市,加大社會投入是非常值得的。例如政府組屋政策,新加坡做得非常出色,爲其他城市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鑒的經驗。

此外,新加坡在海洋政策方面也提供了許多值得學習的經驗。深圳提出要建設世界海洋中心城市,而新加坡在建設海洋中心城市方面,特別是海洋經濟開發、海洋資源保護和海洋科技創新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31 阅读:26559
评论列表
  • 2024-05-17 16:56

    新加坡雖然是個華人國家,但是李顯龍在位的這幾十年,新加坡對中國是一點都不友好!已經徹底倒向北約的新加坡往後的路必將艱難。因爲他們太忘恩負義!忘了祖宗!中國是他們的祖宗,他們就是這樣對祖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