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開國元帥的女婿,18歲參加新四軍,65歲擔任副總理,今年98歲

悟空談曆史 2024-03-23 07:53:27

1931年,日本侵略者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占領了我國東北地區。九一八事變後,抗日救國成爲社會主流,很多愛國人士也紛紛發起成立了抗日救國會,投身抗日救國的時代號召當中。

在當時的上海,活躍著一批文化界的愛國人士,他們在鄒韬奮、沈鈞儒、厲麟似等人的領導下成立了上海文化界救國會,在上海進行抗日救亡運動。然而,國民黨反動派卻堅持“攘外必先安內”,大肆破壞進步人士的抗日活動,1936年11月,鄒韬奮、沈鈞儒等七人被捕,這就是曆史上的“七君子事件”。

七君子事件發生後,遭到了全國人民的強烈反對,國民黨迫于壓力,釋放了“七君子”。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人與“七君子”之一的鄒韬奮是父子關系,他就是鄒韬奮的長子,名叫鄒家華。那麽,鄒家華的身上都有什麽故事呢?

鄒家華出生于1926年,上海市人,在父親的影響下,鄒家華從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青少年時期的鄒家華就明白了抗日救國的道理,也渴望拿起武器,趕走日本侵略者。“七君子”事件發生時,鄒家華雖然只有十歲,但他已經明白抗日救國的道理,也認識到國民黨消極抗日的一面。

1944年,鄒韬奮因病去世,父親去世後,18歲的鄒家華前往淮南一帶,在那裏參加了新四軍。參加新四軍後,鄒家華先是進入華中新四軍建設大學學習,畢業後被分配到山東,從事實業建設工作。不久後,鄒家華也在我黨的領導下迎來了抗日戰爭的勝利。

抗戰勝利後,鄒家華前往東北,到東北後,他擔任了松江省哈東地委秘書等職務,投身東北根據地的建設。那段時期,鄒家華積極建立和恢複基層組織,動員有志青年參軍入伍,爲發展東北根據地做了很多力所能及的工作。

1948年,鄒家華進入哈爾濱工業大學學習俄文,爲將來留蘇做好了准備。此後鄒家華進入蘇聯莫斯科包曼高等工業學院機械制造系學習,掌握了很多與機械工業有關的理論知識。回國後,鄒家華被分配到沈陽第二機床廠,成爲一名工藝師,此後他長期在工廠從事技術工作,擔任了副總工程師、副廠長兼總工程師、代廠長、廠長等職務,積累了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爲後續走上重要崗位奠定了基礎。

1966年,“十年特殊時期”開始後,鄒家華也受到了沖擊,並被下放勞動。1972年,鄒家華重新複出,繼續投身新中國的建設事業。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中央開始按照“四化”的標准選拔與培養幹部,鄒家華不僅是高級知識分子,而且也有基層工作經驗,他受到重用也是順理成章的一件事。

在這之後,鄒家華晉升很快,1982年,他擔任了國防科工委副主任,1985年,鄒家華改任兵器工業部部長……1991年,65歲的鄒家華擔任了副總理。那段時期,鄒家華以忘我的精神投入到改革開放時期祖國的各項事業建設當中,他兢兢業業,堅決擁護我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嚴格貫徹我黨的決策與部署,爲推進改革開放事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值得一提的是,鄒家華的妻子名叫葉楚梅,葉楚梅是葉帥的女兒,也就是說,葉帥與鄒家華還是翁婿關系。2003年,鄒家華離開工作崗位後返回福建,晚年他主要生活在福建老家,過著平淡的生活,如今已經98歲。

0 阅读: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