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媒:保護主義只會讓歐盟失去競爭力

海外網 2024-04-22 07:20:34

來源:參考消息網

參考消息網4月21日報道西班牙《起義報》網站4月16日刊發題爲《歐洲的對華困境》的文章,作者是佩德羅·巴拉甘。文章摘編如下:

歐盟與中國關系錯綜複雜,涉及經濟、政治和社會等領域。多年來,雙方建立了重要關系,但也在多個方面遭遇挑戰或面臨緊張局勢。

歐盟和中國互爲重要貿易夥伴。中國是歐盟制成品和高科技産品的重要市場,歐盟是中國出口産品的重要目的地。雙方都從這種經濟相互依存關系中受益。

歐盟和中國一直在氣候變化、和平與安全、可持續發展等全球性問題上開展合作。雙方都認識到多邊主義的重要性。

美國對歐洲施加壓力,使歐洲成爲美國對華超越貿易戰範疇攻勢的輔助和從屬。美國的目的是阻撓中國經濟崛起和防止自己喪失全球領導地位。

美國最近要求半導體行業光刻設備領先生産商荷蘭阿斯麥公司停止向中國客戶提供某些産品的售後服務。這不僅是商業上的越軌行爲,更令歐洲在政治和外交上陷入兩難境地。

美國的壓力加上中國經濟向新綠色經濟領域的擴張,促使歐洲作出了完全不符合其政治和競爭原則的反應,而這只會使歐洲工業喪失競爭力。

歐洲的保護主義政策限制了電動汽車、太陽能電池板和風力渦輪機的進口,從而使其正在放棄自己的綠色目標。在向綠色經濟轉型之勢不可逆轉的今天,經濟保護主義非但不會使歐洲工業受益,反而會使其在與中國工業的競爭中顯得無能爲力。只有對話與合作才是解決歐中分歧的合理途徑。

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對中國補貼電動汽車的做法展開了調查。根據布魯塞爾的官方聲明,中國通過公共補貼壓低電動汽車價格。

實際上,歐盟是在以所謂的“公平貿易”來掩蓋可能對中國汽車行業設置關稅壁壘的意圖,而事實上,其動機是出于擔心中國汽車對歐洲傳統燃油汽車産業的沖擊。

其實,對電動汽車進行補貼的是歐洲,而不是中國。例如,歐盟的“綠色協議工業計劃”放寬了工業補貼規定,法國政府的綠色産業法案爲汽車制造商減少了20%至45%的稅收。

在歐洲踩刹車之際,中國電動汽車産業的發展正在爲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向綠色低碳世界轉型做出重要貢獻。

“産能過剩”理論來自美國,歐洲利用這一理論爲其保護主義進行辯護。該理論聲稱,中國汽車的低價來自所謂的“産能過剩”,而不是中國企業令人印象深刻的創新、工業供應鏈效率以及各國車企在中國市場的自由競爭。

另一方面,歐洲堅持美國提出的“産能過剩”理論令人驚訝,因爲這一理論與之前的補貼理論矛盾。如果一個國家的某個工業部門存在“産能過剩”,再對其進行補貼將使問題變得更加嚴重。這顯然是荒謬的。這些只不過是針對中國的借口和宣傳論調,旨在爲西方采取完全違反國際規則和世界貿易組織及其他組織現有協議的措施進行辯護。這不過是基于地緣政治理由的經濟保護主義,旨在阻礙中國在經濟上超越美國。(編譯/田策)

4月18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和希臘總理米佐塔基斯(從左至右)在出席歐盟特別峰會期間交談。(新華社)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