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臉都不要了?美國再次出手,倪光南果然沒說錯,這次中國贏定了

C君科技 2024-04-25 21:31:06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ENIAC誕生了,其占地面積高達170平方米,重達30噸,耗電功率達到了150千瓦,可以說它就是一個龐然大物。

雖然計算機造出來了,但是其計算方式等都極爲繁瑣,所以美國的研究所、大學以及科技公司都在紛紛想辦法,將計算機的體積變小,爲了實現這一點,晶體管、集成電路、半導體芯片等概念陸續被提出,而計算機的體積也在快速變小,在變小的過程中,一直都是美國企業在主導,在這個時代背景下,仙童半導體、英特爾等才陸續誕生。

毫不誇張的說,現代的半導體技術就是從美國孵化的,這也讓美國掌握了整個半導體技術的産業鏈,如果不是後期,美國企業爲了成本考慮將制造業轉移到亞洲市場,美國幾乎是要壟斷整個半導體制造技術。

可是,即便是如今制造業外遷,美國在半導體技術上也幾乎是達到了“半壟斷”,除了高端光刻機沒有掌握在手中,主流的芯片技術美國企業都囊括了,這也是美國實現科技霸權的根基。

屬于中國的半導體時代

可想而知,在這種“半壟斷”的情況下,2019年華爲遭遇美國限制時所承受的壓力是有多大。

但是,也正是美國的這種壓力,我們從2020年開始,陸續開始布局一條獨立于歐美芯片體系之外的半導體發展之路,如今從芯片指令集架構到芯片設計軟件再到芯片制造工具以及工藝我們都在同步推進。

但是,就在這個時候,在雷蒙多主導的美國商務部打壓華爲芯片四年後,雷蒙多再一次出手了,根據4月25日消息顯示,美國商務部致美國國會議員的信稱,美國商務部正審查中國使用RISC-V芯片技術帶來的風險,而這次的借口還是“安全”。

這真的是好大的口氣,要知道RISC-V架構是開源指令集架構,也是目前全球各大頂級芯片公司在共同推動發展的芯片指令集架構,其相比于X86架構和ARM架構來說,更加精簡,由于是開源的所以也不會有授權使用費用的問題,所以其被認爲是未來能夠取代ARM和X86的架構。

正是基于此,所以倪光南院士才會主推我國發展RISC-V架構芯片,因爲其不光可以解決歐美在芯片指令集架構領域對我們的限制問題,同時也可以讓我們的芯片走向全球,畢竟RISC-V架構是得到全球芯片巨頭認可的。

可是,就是這樣的一款開源的指令集架構,雷蒙多都想要插手幹預,不得不說,真的是太看得起自己,從這個層面也可以明白,倪光南院士果然沒有說錯,雷蒙多都敢想著對開源指令集架構下手,更何況是沒有開源的ARM架構和X86架構了,所以,想要實現芯片的底層安全,那麽大力推動RISC-V架構取代ARM和X86勢在必行。

華爲已經做出選擇

而在這方面,其實我們國內已經走了很遠了,首先是阿裏巴巴旗下的平頭哥半導體早就基于RISC-V架構開發出了玄鐵核心,並且基于RISC-V架構開發出了接近主流算力的芯片,成爲RISC-V架構領域的一流巨頭。

其次就是中科院主導的基于RISC-V架構開發的香山,其性能也已經進入全球第一梯隊,可以說,我們在RISC-V架構領域已經不弱于歐美,甚至在很多方面已經領先歐美了,這也是雷蒙多害怕的。

所以,從這個角度我們也可以明白,開源也並不安全,所以之前那些抨擊華爲打造“純血鴻蒙”是在固步自封的人真的該醒醒了,如果華爲不打造“純血鴻蒙”,一旦Android系統的開源屬性被利用,那麽我們到時候就真的要被動了。

不過,幸好現在華爲已經做好了選擇,同樣的在RISC-V架構領域方面,中國也一定會贏,畢竟雷蒙多沒有任何理由可以阻止我們。

19 阅读:4727

C君科技

簡介:不一樣的視角,解讀不一樣的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