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工學院再獲強援,籌建“河南電子科技大學”又進一步

考林苑 2024-05-02 20:18:02

最近幾年,河南的高等教育發展很快,特別是“十四五”以來,信陽師範學院、新鄉醫學院、中原工學院、河南科技學院、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南陽師範學院等省內實力派本科學院都提出要“更名大學”,幾乎是所有省份(自治區、直轄市)中最多的。

其中,最受關注的、被認爲難度最大的,非中原工學院“更名大學”的事項莫屬。

究其原因,是因爲中原工學院“更名大學”的跨度太大了。

一般來說,學院“更名大學”無非是將原來校名中的“學院”改爲“大學”,跨度再大一點也不過是將學校的地域名從城市改成省份或者地理區域,還會繼續保留“師範”、“航空”等行業字段。

可中原工學院“更名大學”的目標不同,它要更名爲“河南電子科技大學”,不僅從“學院”改成了“大學”、地域名從“中原”改成了“河南”,連行業字段也要改成高大上的“電子科技”,可以說改得面目全非,讓人很難從新校名中看出曆史傳承,這跟新建一所大學無異。

除了校名的變動很大外,中原工學院的辦學特色也面臨著巨大轉型。

去了解中原工學院辦學曆程,大家就會知道這所學校是以紡織起家的,前身是1955年在山西榆次創辦的“榆次紡織機械工業學校”,並在相當長的曆史時期裏,都是原國家紡織工業部直屬的七大院校之一,紡織、材料相關學科也一直是其優勢學科,可以說跟“電子科技”一點關系都沒有。

基于以上原因,很多網友都不太看好中原工學院能夠更名爲“河南電子科技大學”。

但將中原工學院籌建爲“河南電子科技大學”,是河南省這些年高校建設的重點項目之一,勢在必得。爲此,河南方面近幾年對中原工學院的轉型給予了大力支持,中原工學院也沒有閑著,一直在強化新興理工類學科的建設,在電子信息、航空技術等學科領域都取得了長足發展。

比如,先後獲得了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絡空間安全等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成爲首批華爲鴻蒙合作高校之一;學生在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中表現突出,獲獎總數與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不相上下;在航空港區建設一個占地1583畝的新校區,重點建設電子信息類學科專業……

除了硬件設施的建設之外,中原工學院近幾年也廣發英雄帖,大力引進高端人才,力求在短期內提高其在電子信息、航空航天等學科的水平。原複旦大學教授斯雪明和國家重點人才計劃入選者、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夏元清先後受聘擔任中原工學院學術副校長、中原工學院院長。

俗話說:“栽上梧桐樹,引得鳳凰來。”有了斯雪明、夏元清教授等大神的加入,中原工學院高端人才引進的局面一下子開朗了很多。細心的網友發現,中原工學院的領導班子中又出現了一位高層次人才——集成電路領域的知名專家馬建國已受聘擔任中原工學院學術副校長,同時還擔任集成電路學院院長。

從公開的簡曆可以看到,馬建國的履曆相當亮眼,其是蘭州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1977級校友,長期從事電路和系統的設計與集成技術等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在微波電子和射頻集成電路的應用方面具有一定影響力。曾先後在德國、加拿大、新加波等國家的高校、科研機構學習或工作過,在國內曾先後在電子科技大學、天津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青島海洋工程研究院、微電子學院院長、廣東工業大學、浙江大學等科研機構和院校擔任教授、副院長、院長等職,曾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入選“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從個人履曆可以推斷出,馬建國教授現在已有60多歲了,應該是退休了,中原工學院還聘請其擔任學術副校和集成電路學院院長,足見學校對高層次人才的渴望和重視。

中原工學院求才若渴的精神,無疑會吸引更多高端人才的加入。而斯雪明、夏元清、馬建國等專家的加盟,則肯定會帶來中原工學院學科建設和科研水平的提升。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原工學院能夠成功籌建爲“河南電子科技大學”。

對于此事,你有什麽想說的?歡迎留言評論。

0 阅读:694
评论列表
  • 2024-05-02 22:14

    我們需要的不是換個馬甲,而是新建的學校!

    古天已荒月地已老 回覆:
    新建更難了,南陽搞那個仲景國醫多少年了,批不下來
  • 2024-05-04 08:50

    改名稱蹭熱點不如踏踏實實搞好教學質量。

  • 2024-05-04 16:52

    麻省理工學院,名氣不大嗎?

考林苑

簡介:小升初、中高考、公考、學校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