蹭「特斯拉」流量?Luminar激光雷達或被馬斯克“下架”

高工智能汽車 2024-05-13 09:16:30

對于汽車智能化賽道來說,頭部車企對于芯片、傳感器等核心硬件的選擇,一直是影響行業主流趨勢的關鍵因素之一。

上周,激光雷達初創公司Luminar在致股東的信中首次披露,特斯拉是公司2024年第一季度的最大客戶,占收入的10%以上。一石激起千層浪,該消息一度讓資本市場及汽車行業對于激光雷達的市場前景産生更多遐想。

「不再嫌棄激光雷達,特斯拉要向激光雷達妥協了?特斯拉也要用激光雷達了?特斯拉“純視覺方案”打臉了嗎?」等等媒體文章標題,引發市場關注。

事實上,早在三年前,行業內就開始流傳特斯拉搭載激光雷達車型路測的照片,引發了特斯拉准備導入激光雷達前裝的猜測。不過,真實情況是,特斯拉過去幾年的確一直在用激光雷達輔助構建視覺訓練集的真值系統。

衆所周知,在車企及智能駕駛方案商開發系統過程中,真值系統+測評工具鏈是不可缺失的一環。任何一項功能的開發,適配新場景往往需要上萬幀甚至數十萬幀不等的真實路測采集和標注的真值數據支持。

所謂的真值(Ground Truth),是指在一定的時間及空間(位置或狀態)條件下,被測量物體/場景所體現的真實數值。這些數據,通常被作爲評價目標感知的 “參考答案”。

而激光雷達在獲取目標物3D輪廓、精准測距與實時軌迹追蹤等方面,具備天然優勢。尤其是在系統開發的早期階段,作用明顯。

“激光雷達可以爲視覺感知樣本做真值標注,用激光雷達+視覺的真值系統去采集數據,做聯合4D標注來進行模型訓練和叠代,並部署到車端。”業內人士表示,這在業內是常規做法。

比如,亮道智能在2019年就推出了以激光雷達爲主的真值系統,應用于感知測評和自動駕駛功能開發,並提供包括傳感器真值系統搭建、真值數據自動化生成以及激光雷達感知能力評價與分析等多項數據服務。

這意味著,對于Luminar來說,與特斯拉的合作,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前裝量産。對此,特斯拉CEO馬斯克第一時間回應稱,“我們或許不再需要激光雷達設備來收集真實數據。未來,Luminar從特斯拉獲得的業務可能會減少。”

事實上,此番公開披露特斯拉的采購數據,正值Luminar公司處于微妙的發展階段。相比于中國同行(禾賽、速騰聚創),這家曾經的資本市場寵兒,並沒有在過去幾年實現前裝規模化交付,即便合作名單上有沃爾沃、奔馳、豐田、奧迪等亮眼客戶。

就在本月初,Luminar突然對外宣布,計劃裁員20%(影響約150名員工),同時轉向“輕資産”運營模式,並將大部分生産外包。2023年財報數據顯示,該公司淨虧損5.713億美元,高于2022年的4.459億美元。

同時,遭遇前裝量産“地獄”的Luminar,市值也已經較曆史高點下滑超90%(最新股價僅爲1.71美元,最高點達到37.73美元);其中,上汽飛凡銷量不佳,後續訂單還被同行搶走;沃爾沃EX90還出現了推遲交付問題。

此外,去年該公司還遭遇一起集體訴訟,原因是投資者認爲,該公司的董事會對公司的業務、運營和前景做出了重大虛假和誤導性陳述。

2022年,Luminar也首次任命中國區負責人,領導中國本地業務的拓展,並建立本地工程、生産供應鏈以及業務發展管理團隊。然而,一年多時間過去,幾乎沒有任何前裝定點進展。

目前,激光雷達前裝市場呈現持續白熱化競爭局面,尤其是在中國市場,不管是降價(繼續下探千元級目標),還是提效(性能提升),都在狂卷。

去年,依靠華爲問界車型實現前裝交付量逆轉的速騰聚創,在今年4月正式發布新一代中長距激光雷達MX,除了産品性能指標的大幅度提升,「低于200美元的價格」成爲市場關注的焦點,同時,成本還有望進一步下降。

按照該公司的說法,通過降本增效,推出低價激光雷達,希望幫助車企實現20萬元車型標配激光雷達,15萬元車型可選裝激光雷達。

畢竟,以目前3000元左右的市場價格來說,車企的壓力不小。這也就有了今年初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的一番公開言論,“如果市場行情3000元一顆,我們可能只需要900元的成本。”目前,該公司正在進行內部自研開發。

而從市場行情來看,以今年一季度前裝數據爲例,速騰聚創Q1交付ADAS激光雷達11.62萬台,這個數字同比呈現超高速增長(2023年上半年僅爲3.99萬台)。

不過,從季度環比數據來看,相比于2023年Q4交付14.75萬台ADAS激光雷達,這意味著,今年Q1,速騰聚創的交付量環比下滑21%左右。

另一項數據顯示,2023年,速騰聚創來自ADAS應用的激光雷達産品銷售收入飙升至7.77億元,同比大增384.6% ,折算單台價格爲3197.53元。不過,每銷售一台激光雷達,速騰聚創就要虧損1884.77元。

「以價換量』能否成功,還是一個未知數。畢竟,對于車企來說,當下的市場競爭環境,即便是數百元的增量部件,也需要慎重考慮。尤其是對于高階智駕系統來說,激光雷達是僅次于域控制器的第二大硬件成本支出項。

比如,2022年11月,速騰聚創曾重磅推出全固態補盲激光雷達RS-LiDAR-E1;該公司相關負責人彼時表示,未來在量産方案中,配裝「1個主激光雷達+2個補盲激光雷達」的車型會更多在市場上出現。

但,這似乎更像是供應商的一廂情願。

以華爲爲例,除了在阿維塔繼續堅持1+2的早期方案配置(激光雷達性能僅有96線),問界、智界都已經切換至單顆高性能前向激光雷達。一些智駕系統供應商也明確表示,單激光雷達的城市NOA,正是當前階段最務實的方案。

同時,受到終端市場行情的不確定性影響,激光雷達搭載量基數的增大以及部分配置激光雷達車型銷量的變化,今年一季度中國乘用車前裝激光雷達市場增速也出現新的變化。

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2024年1-3月,中國市場乘用車(不含進出口)前裝標配激光雷達交付21.23萬顆,同比增長152.44%。相比而言,2023年市場前裝標配激光雷達交付57.09萬顆,同比增長341.19%。

這意味著,增速下滑、價格下行,對于激光雷達公司來說,有可能出現收入規模增速放緩的風險,並進一步影響盈利能力。「我們處于淨虧損狀態,且未來這一狀態可能會繼續」,速騰聚創在2023年財報中再次強調。

0 阅读:26

高工智能汽車

簡介:專注智能汽車産業鏈的市場研究、媒體會議和投融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