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唐朝以後,爲何再也沒有王朝定都長安呢?

學典曆史 2024-03-07 21:58:08

長安,自古以來都有著“十三朝古都”之稱,在唐朝之前,一直作爲國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以至于宋太祖趙匡胤與明太祖朱元璋都曾想遷都于此,但最後卻都不了了之,足以說明長安在這些帝王心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可爲什麽唐朝以後的王朝,都不再定都長安了呢?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兩點。

其一,經曆過戰亂洗禮

安史之亂爆發後,長安被安祿山洗劫一空,許多地方被焚毀之後,百姓流離失所;因受叛亂的影響,導致長安的人口銳減以及流失,這裏逐漸失去了優勢。即便後世王朝想定都長安,恐怕也難以恢複到曾經繁華盛世的局面。

其二,硬傷——缺糧

在唐朝,長安經常發生天災,導致城中的糧食嚴重不足;而一旦糧食欠缺,就會餓死很多平民百姓,嚴重的話還有可能激起民變。

因此,後世王朝總結了“定都長安”的經驗教訓,沒有再將國都放在這裏;而是轉移到了關中富庶之地,如洛陽、開封等地,這些地方的優勢絲毫不比長安差。

除此之外,唐朝滅亡後,長期受戰亂影響的長安,氣候變得更加惡劣,居住在這的百姓難以承受饑寒交迫的生活;所以不再適合定都了。對此,小夥伴們怎麽看呢?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