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5000年繪畫史——曆代名家:北宋·李建中

書畫聯盟 2024-03-22 09:09:22

李建中(945~1013),字得中,自號岩夫民伯。漢族,京兆(今陝西西安)人。北宋書法家。曾任太常博士、金部員外郎、工部郎中、西京留司禦史台等職。被人稱“李西台”。流傳的李建中書法墨迹比較少。

工于書法,主要受唐歐陽詢、顔真卿及五代楊凝式影響,書風秀雅豐腴;又宗”二王“而多構新體,草、隸、篆籀、八分亦妙,人爭取以爲楷法,時有”國初第一“之稱,在書法由唐至宋的過渡時期有承前啓後之功。

流傳的李建中書法墨迹比較少,著名的有《同年帖》《貴宅帖》《土母帖》等。

《同年帖》,行書,15行134字。《同年帖》又稱《金部帖》、《披風帖》,釋文:“金部同年,載喜披風,甚慰私抱,殊未款曲。旋值睽離,必然來晨朝車行邁,適蒙示翰,愈傷老懷,惟冀保愛也。萬萬,不勝消黯。見(現)女夫劉仲謨秀才並第二兒子在東京,相次發書去。如有事,希周庇也。建中簡上,金部同年,九月十六日。《湯世帖》碑文三道,略表西京之物也。《懷湘南》拙詩,附上。同院劉學士騭。同年邵兵部,希差人通達,或與面聞也。建中又白。”這是李建中寫給“金部同年”的一封信,主要是托他照顧在東京汴梁的女婿劉仲谟與其次子李周士。“金部”屬戶部,“同年”是指同榜科舉者。李建中也曾在金部供職,而此時正在西京洛陽作官,所以帖中說“略表西京之物”。此帖書法用筆蒼老圓厚,形體緊結取斂勢,圓轉飄逸。後人評價:“西台(指李建中)書去唐人未遠,猶有唐人余風。”其書風實開宋人尚意之先聲,若與個性鮮明的宋諸家相較,則以典重溫潤取勝。《同年帖》原是李建中《六劄卷》之一,明末清初爲人分拆。除此帖外,尚存《貴宅帖》、《土母帖》,余者不知下落。钤“東山”“無恙”及項元汴諸鑒藏印。明汪珂玉《珊瑚網書跋》、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彙考》、郁逢慶《郁氏讀書畫題跋記》,清吳升《大觀錄》等書有著錄。

《貴宅帖》,行書,9 行140字。釋文:“貴宅諸郎各計安侍奉,所示請改章服。昨東封須得出身歷任家狀一本,並須齎擎官告敕牒去,未審此來如何行遣也。兼爲莊子事,已令彼僧在三學院安下,近已往彼去來回。此莊始初見說甚好,只是少人管勾,若未貨,可且收拾課租,亦是長計,不知雅意如何也。侯親家亦言可惜拈卻。建中(花押)諮。劉秀才久在科場,洛中拔解,今西遊兼欲祗侯府主,希略一見也。”“谘”同咨,是公文的一種。宋代百官有事申述,皆用“狀”,唯學士院用咨報,由當值學士一人押字。《貴宅帖》就是這樣一篇咨文。文中主要說了三件事:先說與“東封”有關事宜,“東封”是指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宋真宗封祀泰山之行;再談“莊子事”;最後提到“劉秀才”,此人可能即《同年帖》中李建中的女婿劉仲谟。《貴宅帖》作于李建中64歲時,書風沉著樸厚,具其所特有的“風骨俊整,骨肉停勻”的藝術美感。帖後明代劉日升七言詩題,稱建中書有鍾(繇)、王(羲之)法度,足以令後學者效仿。此帖钤“東山”“無恙”及項元汴諸鑒藏印。明汪珂玉《珊瑚網書跋》、郁逢慶《郁氏讀書畫題跋記》、吳其貞《吳氏書畫記》,清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彙考》、顧複《平生壯觀》等書著錄。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