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打拼的女孩去世,留下近百萬財産歸父兄,死後,卻無人認屍

幻梅說情感 2024-05-16 03:22:50

文江左梅娘

01在非洲打拼的26歲女孩去世

最近一個消息讓人崩潰,一個拼命在非洲打工賺錢的26歲女孩去世了,更悲催的事,她去世後,家人願意拿走她的財産,卻不肯去非洲認領她的屍骨。

2024年4月初,在非洲工作的女孩周燕玲因瘧疾離世。

在每天信息爆炸的互聯網時代,這並不是什麽大新聞。然而,隨著記者們揭開周燕玲短暫而坎坷的一生時,她的故事迅速引發了無數網友的唏噓和淚水。

26歲的周燕玲,是一個有夢想的姑娘。盡管她的原生家庭非常貧窮,她出生于廣西的一個小山村,家中還有一弟一妹。

作爲長女,她的宿命其實是“招弟”或“照弟”。

她從來就沒有得到過父母足夠的關愛,所以與父母、兄弟姐妹之間的關系也很淡漠。

上了大學之後,她平時很少聯系家人,甚至連過年,她都不怎麽回去的。

周燕玲的大學專業是法語,她的夢想之地就是浪漫又自由的法國。

爲了實現這個目標,她需要攢夠100萬,她是早在大學期間就定下了去非洲工作的計劃,確定在那裏工作三年就能攢夠這筆錢,她就開始努力了。盡管非洲的環境與國內截然不同,工作也異常艱苦,但因爲有夢想在指引著她,她從未抱怨過。

當她終于每天勞作在塵土飛揚的非洲大地上時,她從來沒有感到疲憊過,她每天都被夢想與希望叫醒。

然而,這樣一個好強、努力又充滿行動力的女孩,任何機會她都願意嘗試,任何地方她都背上行囊就走,任何挫折她都能抗住,然而,命運的捉弄,讓她在離夢想還差一年的時候,沒有跨過鬼門關。

她這一生,前半生從來沒有被父母待見過,在原生家庭中被壓榨,被當成工具,而不是被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這死在異鄉,他們也拒絕去異國帶回她的骨灰,卻沒有拒絕她的財産和用生命換來的賠償金。那些寄托著她夢想的基金,將可能會成爲弟弟的房子,成爲弟弟娶妻的彩禮。可悲可歎。

這個社會,對女孩們真的太不公平了。

周燕玲的故事只是冰山一角,無數被家庭榨幹的女性,是她們共同的縮影。她們的出生不被祝福,生來就肩負著供養兄弟的使命。努力逃離原生家庭,成了她們生存的動力。

可是她們憑什麽從一出生就輸在起跑線上?

性別女,原來就是我們最大的原罪。

02.大學朋友的故事

性別,是女人的原罪?

曾經,我的一位大學朋友和我說起父母重男輕女對她的傷害,哪怕人到中年,她依然意難平。

朋友去年離婚了,房子是前夫的婚前財産,自然沒她的份兒。她打算自己買個房子,和父母張口借五萬,父母是同意的。

但房子看好以後,父母不知道爲何又不肯了,她質問了一下,父親就暴跳如雷,數落她不孝順,後來她才知道,弟弟要買車,要買好車,所以,父母就變卦了。

再說,她一個離了婚的女人,自己的房子都沒有著落,萬一有借無回呢?她替父母想了想,她也就理解了。

于是她就和父母提了下,能否住在娘家過渡一下。娘家有兩套房子,弟弟家也有兩套房子,還外加等拆遷的老房子,挪一間給她暫時住住,按說也不該被拒絕吧。

但是,他們拒絕了。

他們是不缺房子,他們也知道居無定所的痛苦,但他更知道,父母的錢都是屬于弟弟的,房子也是屬于弟弟的,她結婚以後就是個外人了。

人心涼薄,不過如此。身爲一個女人,當人生墮入了低谷,本以爲娘家可以是那個可以給自己托托底的人,可是當你一轉身,卻發現身後一無所有。

後來,她的母親生病住院,她白天上班,晚上就去醫院照顧老母親。

弟弟對母親不管不問,但母親對他一句責怪都沒有,因爲弟弟再不孝順,那也是自家人,女兒再孝順,也不是自家人了。

朋友和我說,其實她沒結婚前,真的是反哺娘家不少的。

平日裏,她去父母家都是大包小包地拎去,還幹這幹那。而弟弟去父母家,往往是兩手空空,只等吃現成的。

她逢年過節都會給巨額過節費,但是弟弟一毛也沒給過,但是父母從來不會說弟弟一個“不”字,而對她,永遠都覺得她的所有付出都是應該的,且永遠都是不夠的。

太多的父母,以養育之恩綁架女兒。

未出嫁前,你的收入必須全都交給父母,還要把賣身錢彩禮用來幫兄弟娶妻生子。

婚後你也必須補貼娘家,爲娘家出錢出力,還得任勞任怨,不能有任何意見,否則就是白養了你。

而兒子呢?坐享其成還可以橫挑鼻子豎挑眼的,對父母不孝順,父母還得對他說好話,真是豈有此理啊!

幸虧我的朋友其實並不窮,她借了我和其他朋友的錢,買了房子後,工作也升了職,她對娘家也不那麽熱絡了。

03女人的悲催

有句話說得挺紮心:

“女人結了婚,就沒有家了。在婆家是外人,在娘家是客人。倘若離了婚,連小家都沒了,身和心就無枝可依了。”

我和老楊說的時候,他笑笑:“誰叫你是女人呢?”

好一個誰叫我是女人,我是女人是我決定的嗎?再說,就算我是女人,我就活該有原罪,就該低人一等嗎?

在大城市裏還好點兒,而尚在老家生活的女人們,依然生活在男尊女卑的環境中,無法擺脫。

來到江南多年,真心覺得這裏的環境真好,如果可以,真的應該盡量找個江南的男人結婚,其次是江浙、上海男人。

廣東、廣西、福建、山東等省的男人,最好別碰,因爲他們的“大男子主義”真的令人發指,我嫁的就是山東男人,真心覺得改變他好難好難,只能說,幸好我們生活在江南,所以老楊多少都有點兒耳濡目染……

在那些省份,在重男輕女環境中長大的男人,對自身的性別都有著迷之崇拜。

這正是他們明明很普通,卻很自信的來源。

當我幫兒子做出一道超難的奧數題的時候,當我賺到比老楊還多的收入的時候,

他那種驚訝的眼神似乎在說:“你一個女人,你竟然能做到這樣?這太不合情理了!”

呵呵,我對老楊說:“我們女人向來都是這樣的,明明很優秀,卻偏偏很低調。”

最後,還是要回到正題上來。

就算我們女人再被重男輕女的父母輕視,我們也不可能完全和他們切斷聯系的。

羅翔說:

“原生家庭最讓人窒息的,不是父母一味地壓制你,而是他們讓你窒息的同時,又讓你感覺到他們內心是愛你的,這時候你的內心,就會又一種很強烈的負罪感,這種感覺像一件濕透的棉襖,穿上冷,脫下也冷。”

是的,那該當如何呢?

想通一件事,所謂的重男輕女,不過是父母的功利心罷了。

在農村,重男輕女,不過是爲了傳宗接代,因爲男人更適合做勞力,所以才會一直男本位。

在城市,重男輕女,不過是鄉村封建思想的余毒在作祟,左右都脫不掉封建思想,都逃不脫利益算計。

我大學畢業後工作的第一年,我媽就問我要工資,說會給我攢著,做我以後結婚的嫁妝。

我分文沒給,只是過節時給她過節費,盡到孝心,問心無愧就可以。

我結婚的時候,婚房是借娘家的錢買的,後來很快就還完了,沒有再花過父母一分錢。

而我的弟弟工作的時候,我媽一毛都沒有問他要,且還給他結婚的時候買車買房。

買房是一手付清,且弟弟從來沒有還過。

父母經常說,我對娘家和弟弟都幫扶得不夠,我只是笑笑,不說話,我也不辯解,因爲辯解也沒用,父母的很多根深蒂固的思想是很難改的,你非要和他們爭執,那最終受傷的一定是你。

女人,切記下:性別不是我們女人的原罪。

不管這個社會是不是這麽想,也不管我們的父母是不是這樣想,更不管我們的老公是不是這麽想,當我們擁有了獨立掙錢的能力,我們就有資本不承認這一點,就永遠也不會被這一點要挾到。

如果你曾經也和我一樣,曾經被這一點綁架過,曾經因爲被父母的“厚此薄彼”傷害過,那請早點兒覺醒吧!

好好學習,修煉自己,多多賺錢,越過越好就可以了!

我們不需要對任何人抱歉,今生我們要爲自己生爲女人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很喜歡一句話:

“如果這個世界沒有了女人,宇宙都會感到寂寞,天地都將黯然失色;如果這個世界沒有了女人,金錢都將失去意義;如果沒有女人,這個世界就沒有美了!”

是的!世界正是因爲我們而變得更加美好。

0 阅读:0

幻梅說情感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