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學生問張維爲:如何長居瑞士,他不語,烏龍事件爲何重提

李昕言溫度空間 2024-05-10 10:27:04

近日,著名學者專家張維爲在馬來西亞的一所大學裏做演講。

這也並不讓人感到意外,張維爲老師演講口才一流,他經常到各大高校去做演講,而且還是著名大學。

前段時間,他在同濟大學的演講合影就火爆了網絡。

同濟大學的學生和張維爲老師親密合影的那張照片曾在網絡上廣泛傳播,張維爲老師在同濟大學做完演講後,同濟大學的學生都十分喜歡張維爲老師,對他的觀點可能是深表認同吧,在與他的合影中透露著自豪、興奮與崇拜。

本以爲在馬來西亞這個華人居多的國度,張維爲老師在大學裏的演講同樣能得到當地學生的認同,但沒想到“意外”發生了。

有學生不按套路出牌。

在提問問題環節,有一位男同學站起來提問稱,“我想辦瑞士永居,張老師作爲過來人,能給一點建議嗎?”

這個問題問出後,整個演講大廳哄堂大笑,學生們都樂了。

看張維爲老師是如何應對的呢?他好像裝作沒聽到這個問題一樣,直接啞口無言,沒有做任何的回應。不知道他是沒有聽清楚,還是不想回答。

我想依張維爲老師的口才和學識,應該不至于連一個問題都回答不了吧,估計是他沒有聽清楚。

不少人可能有疑問,這個問題不是很稀松平常嗎,爲什麽學生會哄堂大笑呢?

不了解張維爲老師曆史的人可能感到不可理解。

這還要從張維爲老師的往事說起。

張維爲老師曾經在瑞士留過學,他在日內瓦大學取得博士學位,並在瑞士旅居多年。

在21世紀之後,張維爲老師看到中國日新月異的發展,心甘情願的帶著一家人從歐洲返回中國,爲中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由于張維爲老師是日內瓦大學畢業的學者,同時又多年在瑞士居住,當他回國後,不少媒體還曾搞出過一個“烏龍事件”。

有媒體曾經在報道中以瑞士學者稱呼張維爲。

張維爲曾經有一篇文章,刊登在知網上,但卻在作者張維爲的名字下面標注有“瑞士”兩個字,但沒有指明,指的是瑞士老師當時的國籍還是通訊地址。

這些廣泛的報道,讓人們曾一度以爲張維爲老師是瑞士人,是瑞士學者。

張維爲老師看到這些新聞後深感不滿,他親自回應自己是中國學者,不是瑞士學者。編輯新聞的小編發生了低級錯誤,有些媒體借由這些錯誤大做文章,真是十分低級和愚蠢的行爲。

張維爲老師身正不怕影子斜正面,正面回應了此事後,關于他的國籍爭議也就告一段落了。

既然如此,爲何此次在馬來西亞大學裏的演講有學生又將此次“烏龍事件”舊事重提呢?

在我看來,這個學生之所以向張老師請教這個問題,也並非該學生真的想旅居瑞士,他可能知道張老師並非瑞士國籍,他提這個問題可能只是想調侃張老師,活躍一下演講的氣氛,僅此而已。

我們知道,國外的一些學生通常腦洞都比較大,也喜歡開玩笑,不喜歡循規蹈矩,也只是想用這個烏龍事件來調侃一下而已,但沒想到的是張老師不接招。

從這次事件中可以看出,張老師以後去國外演講時,可能就要做好更充足的准備了。否則,下一次遇到類似的不按常理和套路出牌的問題時,再啞口無言,那估計就有失學者風範了。

0 阅读:810
评论列表
  • 2024-05-10 12:45

    滿嘴禮義廉恥,一肚子美鈔綠卡,

  • 2024-05-10 11:13

    遙遙領先.情場式領先[捂臉哭]

  • 2024-05-10 17:08

    這個GB教授就是一個磚家

  • 2024-05-10 13:52

    有意思的是很多美國政客一邊反對中國,一邊跟中國做生意,看來反中國是工作,和中國合作是生活

  • 2024-05-10 11:20

    有些人很會讀書,但是讀書的目的是爲了財富,爲了過更好的生活,但是有些人純粹就是渴望知識,對物質財富興趣不大,以獲取知識、追求突破爲目的,而且樂在其中。後面這種人較少,前面那種人多半是中國人,其他國家的人不了解(不評判)。

    靜心盡力 回覆: 遠山
    你閉著嘴才能掙錢?
    遠山 回覆:
    那請閉嘴掙錢去
  • 2024-05-11 09:38

    張磚家[笑著哭][笑著哭][笑著哭]

李昕言溫度空間

簡介:用有溫度的思想,記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