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晨寶馬第600萬輛整車下線,寶馬加注中國市場

繞車一周 2024-05-11 16:16:47

2024年5月8日,隨著一輛純灰色寶馬i5的正式下線,華晨寶馬在沈陽大東工廠迎來了曆史上重要的裏程碑——第600萬輛整車正式下線,標志著這家成立20年的德系車企在本土化市場的成功。

本次下線的創新純電動BMW i5,是寶馬爲應對純電動市場推出的新款車型。該車采用全新的磨砂純灰色車漆,並通過了沈陽生産基地的自動光學檢測設備(AOI)機器人和專業的數字化掃描設備,保證新車的完美品質。

自2003年成立華晨寶馬品牌以來,多年間寶馬積極布局國內燃油車市場,並將中國發展成爲企業在德國以外最大的研發網絡所在地。但在智能化及電動化發展階段,國産自主品牌轉型成效逐漸掩蓋住傳統車企的光芒,諸如小米、理想、問界等品牌憑借營銷手段,逐漸瓜分中國汽車市場。

在多家合資汽車品牌相繼退出中國市場之際,寶馬汽車反向加注中國市場,顯示出對中國汽車市場的信心。“寶馬集團全球的純電車型增量最大的是來自中國市場。去年,中國市場售出近10萬輛BMW純電動車,同比增長138%。”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先生曾表示,“我們對中國市場前景充滿信心,堅定持續投資中國、爲深化德中合作做出更大貢獻。”

本次生産寶馬i5的沈陽大東工廠,即是寶馬未來在華市場發力電動化的重要戰場。這家位于沈陽的生産基地是寶馬全球最大、最先進的生産基地之一,同時也是行業領先的智能制造生産基地。自2010年以來,該廠已累計投資1050億元人民幣。而就在今年4月,寶馬宣布計劃對沈陽生産基地增加投資200億元,重點聚焦于寶馬在華生産的發源地大東工廠的大規模升級和技術創新。

這是寶馬繼去年在高壓動力電池工廠投資100億元後在沈陽的又一筆投資。齊普策表示,這筆投資彰顯了寶馬對中國經濟的信心。在地緣政治風險不斷上升、世界經濟增速逐漸放緩的背景下,寶馬作爲跨國公司不斷加注中國市場,對于全球汽車産業而言將是一個明顯信號。

對外開放“加速度” 整車廠態度不一

聯合國貿發會議報告曾指出,2023年全球跨境投資下降18%;而在中國市場,自2019年至2023年一季度,中國吸收外資連續刷新曆史紀錄。目前中國仍擁有全球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工業體系,連續14年位居世界制造業第一大國,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約30%。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院長桑百川表示,中國在不斷推進投資的自由化和便利化,擴大外商投資准入的市場範圍,縮減外商投資准入的負面清單。今年4月,德國總理朔爾茨在訪華行程中先後訪問了重慶、上海和北京,在今年4月的北京國際車展,寶馬衆多高管也先後來到現場調研,寶馬集團董事高樂講到:“中國是我們全球最大的市場,寶馬家在中國。我們致力于進一步鞏固在中國市場的優勢地位。無論油電,我們在各個細分市場正在加速推進産品攻勢。”

德國汽車制造商對中國汽車市場普遍持看好態度。在寶馬集團規劃中,2024年,寶馬計劃在華陸續推出超20款BMW和MINI品牌新車型,2025年BMW新世代車型將在全球市場推出,並在隨後24個月內至少投産6款車型,其中2026年首批Neue Klasse車型將計劃在沈陽工廠下線;今年4月大衆汽車集團宣布投資25億歐元,進一步拓展位于安徽合肥的生産創新中心,並計劃在華設立德國總部以外最大研發中心,聚焦智能網聯汽車研發;作爲奧迪全球最先進的數智化工廠之一,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長春測試中心今年也正式啓用,工廠將100%使用綠色電力。

相比與德系品牌真金白銀的投入,日系車企在選擇上則更加保守。本田汽車公司4月在中國市場推出全新純電動品牌“烨”;日産汽車也是在“The Arc日産電弧計劃”指導下爲中國市場專門定制了重點戰略,豐田汽車則計劃爲中國市場推出更多新車,加速智能化、電驅化轉型。

不願具名的汽車行業分析師表示,造成德日兩國車企不同態度的原因,在于德系車多年來已與中國市場捆綁太深,相比下日系車企不願更多內卷中國市場。國際智能運載科技協會秘書長張翔向中車網講到:“德國汽車品牌多年來一直布局燃油車市場,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沒有太多建樹;但日系汽車品牌很早前就在主導混合動力車型,在美國、日本市場,這類技術也會給予新能源汽車的補貼。相比之下,德國車企沒有別的選擇,只能借助于中國車企的技術快速實現新能源汽車轉型,像奧迪和智己、大衆和小鵬的合作戰略一般。”

隨著國內汽車市場向智能化、電動化的快速轉變,合資企業正抓緊探索更多份額,但前途未蔔。

0 阅读:23

繞車一周

簡介:一個汽車愛好者,喜歡攝影,尤其喜歡拍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