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清香型白酒質量主要有哪些技術措施?

白酒小知識 2024-05-14 10:00:18

1.適溫制曲,細致操作,嚴格管理,確保大曲質量

清香型酒曲是低溫曲的典型代表,制曲品溫一般不超過50℃,若培菌溫度偏高,易導致曲帶醬味、影響酒的清和淨。

清香型酒曲的制曲原料,傳統采用大麥和豌豆,其比例爲7:3,現在也有用純小麥制曲的,效果也不錯。

要保持清香型酒曲的質量,關鍵是曲塊的水分和培菌管理。踩曲時原料的加水比,若用大麥和豌豆,一般爲50%~55%;若用純小麥,則爲35%-45%,要求拌和均勻,不能有灰色疙瘩。培菌階段的管理尤爲重要,前期上黴良好,曲間品溫不能超過38-40℃。曲壞表面上黴良好時,適時晾黴,品溫有所下降,適當翻曲。上黴和晾黴是曲壞培養的重要階段,要特別注意。如晾黴過遲,菌叢過厚,曲皮起皺,會使曲壞內部水分不易揮發;如過早,菌從太少,影響曲還內部微生物進一步繁殖,曲不發松。晾黴後適時保溫,促使菌絲由表面向內生長,水分和熱量由裏向外散發,使溫度保持在45-46℃,不超過48℃。潮火後注意養曲,使曲坯內部余水蒸發,避免青黴生長。曲塊出房後不能受潮,保持幹燥。

只有抓好曲子的質量,才能保證糖化、發酵、産酒的正常進行。若曲子質量差,勢必影響出酒率和酒質。

2.原輔材料的選擇和處理

釀制清香型酒主要原料是高粱,要求顆粒飽滿,皮殼少,雜質少,特別是不能有黴爛。若原料和輔料黴變,酒質必差。原輔料要經過清蒸,去除邪雜氣味,才能保證酒質。

清香型白酒的原料要經過2~3次發酵,因此不必粉碎過細一般要求高粱碎成4-8瓣/粒,細粉不超過20%。大曲的粉度隨發酵次數不同而異,第一次發酵,爲減緩發酵速度,曲粉較粗,能通過1.2mm篩孔的細粉不超過55%;第二次發酵用的曲粉較細,細粉可占70%~75%。

爲了提高清香型酒的質量,可采用添加部分豌豆作原料制酒,清香型大曲中一般加有20%~30%的豌豆,對形成清香型酒的風格有特殊的作用。以豌豆爲原料生産的酒典型性強,貯存半年後可以作爲調味酒使用。對解決基礎酒典型性差,口味欠淨,效果最佳。

3.高溫潤料,嚴格掌握溫度、水分和時間

高溫潤料是保證清香型白酒出酒率和酒質的關鍵操作。其操作是,將粉碎後的高粱,加人原料重量的52%-60%的熱水,夏季水溫爲75-80℃,冬季爲80-90℃。拌後堆積18~20h料堆溫度上升,冬季達42-45人,夏季達47-52℃(各地略有差異),中間翻動2~3次。

4.蒸煮糊化要完全

將潤料畢的糧食,均勻上甑,圓汽後潑入熱水,促進吸水糊化,加蓋大火蒸80min,要求達到“熟而不粘,內無生心”。裝蒸煮糊化不徹底,不但影響出酒率,而且酒醅酸度上升,酒精濃度下降。

5.發酵設備要易清洗,不與泥土接觸

清香型白酒的傳統發酵設備是陶缸,而且每次都要求清洗幹淨。隨著清香型白酒在全國各地的發展,不少酒廠改用窖池發酵。建窖材料有水泥、陶板、玻璃磚、瓷磚等。若工藝得當,窖池保持清潔,並采取一些技術措施,也可産出優質酒。

6.采用産酯酵母能有效地提高酒質

産酯酵母主産乙酸乙酯,是清香型白酒的主體香味成分,適當地應用于生産,能有效地提高酒的質量。四川省食品發酵工業研究設計院釀酒所通過多年的研究,選育出優良的産酯酵母菌株,産酯量可達700mg/ml以上,經有關酒廠應用,效果顯著大大地提高了經濟效益。

7.高溫發酵制取高酯含量調味酒

一般以夏季生産爲主,把發酵入池溫度掌握在24-25℃加曲量12%,入池水分稍大一些,發酵期28天,人缸後24h,缸內溫度就可達34℃。36h時主發酵基本結束,溫度最高時可達36℃,並大量生酸。由于酯化期較長,溫度也較高,因此所産酒的酯含量特別高,對提高酒的後味和余香效果顯著。

8.低溫入缸長期發酵制高含量酯調味酒

把入窖(缸)溫度掌握在9~12℃,人水分正常,用曲10%,一般采用在4月份人窖,經過夏季外界高溫到10月份出窖取酒。要求整個操作過程嚴格衛生管理,盡量減少雜菌侵人並加強窖池(缸)管理,嚴格密封。由子采用低溫入缸,長期發酵,酒中酯含量高,口味較冷,能促高酒的柔和、協調和陳味。

9.利用 SO2防止産酸菌感染。

10.嚴格車間管理,認真搞好衛生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