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誰真正擁護和平?美媒終于說了句實話,美民衆應該睜開眼睛

袁周院長 2024-05-08 10:37:44

近日,美媒洛杉矶進步報發表了一篇名爲《中國和美國,誰在真正擁護和平》的分析文章。這篇文章並沒有站在美國政治正確的立場上,拿“中國威脅論”大書特書,反而直接將矛頭指向了美國,認爲美國才是制造沖突和對立的始作俑者。同時還呼籲美國民衆睜開眼睛,作爲世界上最好戰國家的公民,他們有責任結束美國政府的帝國主義和對恐懼的煽動,避免美國滑入戰爭深淵。

另外該文章還認爲,自二戰以來,美國介入其他區域的沖突貫穿了整個美國戰後發展史。在冷戰結束之前,美國瞄准的最大目標是蘇聯,而在2010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爲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之後,美國的這個目標開始發生變化,開始將目光更多聚焦在中國身上。所以在2012年,美國政府推出了亞太再平衡戰略,而現在的美國政壇和軍方已經形成了一個共識,那就是中美必有一戰。美國的政客和軍方都在散布消息,稱中國在挑戰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中國在威脅“世界和平”。

所以文章認爲,在美國政客和軍方的渲染下,現在世界已經處于一個轉折點,如果不揭露這個謊言,美國將會被他們推向戰爭。

除此之外,爲了證明中美之間的沖突是由美國挑起,美媒還就幾個方面對美國政客炮制反華言論進行了反駁。

比如,美國一直宣傳稱中國正尋求與美國戰爭,推翻美國全球霸權。但在布林肯訪華時,中國外交部就明確表示,中美最重要的事情是建立一個穩定健康且可持續的關系。這種態度意味著中國並不希望中國與美國爆發直接沖突,可以說中方的做法一直在積極緩和中美兩國關系,而華盛頓的政客和美國軍方都在鼓吹美國的印太戰略,不斷在中國周邊修建軍事基地,派遣武器和軍隊入駐,以形成對中國的包圍態勢,這究竟是中國想要和美國爆發正面沖突,還是美國想要對中國發動軍事進攻呢?從中國的表態和美軍的行動來看,中國更想要的是和平而不是戰爭,想要發動戰爭的恰恰是美國自己。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從東北亞局勢到台灣問題再到現在的南海問題,美國一直都是背後的始作俑者。比如台海問題,自佩洛西竄台以來,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的小動作就從未斷過,頻頻派遣軍艦飛機穿航台灣海峽,美其名曰“自由航行”,不斷架空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試圖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加入前提條件,這難道是爲了維護台海的和平穩定?

至于南海問題,到現在南海局勢也沒有歸于平靜的趨勢,這背後本身就是美國在爲菲律賓撐腰打氣,甚至是鼓勵菲律賓在南海問題上進行挑釁。從小馬科斯政府上台至今,美國用切香腸的方式,一點一點地對南海進行滲透。先是宣布和菲律賓共同打擊“非法捕魚”,再宣布啓用4個在菲律賓的軍事基地,菲律賓在拿到美國的安全承諾之後,開始在南海興風作浪。

所以一言以蔽之,從美國過去的種種做法來看,其從來都不是和平的推崇者,反而是對立和沖突的制造者。

盡管從美國鷹派的邏輯上來講,在亞太進行兵力部署,將西太平洋國家納入到美國體系中去,符合對中國進行“震懾”的目的。但如果把這套邏輯基于客觀立場,就會發現這套邏輯根本說不通。

原因在于,美國想要將中國塑造成美國的挑戰者,潛在的軍事威脅和對手,但是中國並沒有意願和美國爭奪世界霸主的地位。所以從2012年之後,奧巴馬政府開始推動亞太再平衡戰略,而到了拜登政府,這一戰略已經演變成了印太戰略。這一戰略的核心本質就是冷戰政策,通過將戰略縱深前移,不斷在日本、菲律賓部署軍隊和武器,以達到對中國進行軍事遏制的目的。

但這些做法並不是在降低中美沖突的可能性,也不是對中國形成了有效的震懾,而是對中國的挑釁,這種挑釁可能引起中美之間的對抗和沖突。所以這套邏輯本身就是悖論。美國認爲中國會和美國爆發沖突和戰爭,因此不斷將亞太地區軍事化,逼著中國不斷和美國對抗,然後美國爲了預防沖突,在印太進行更多的軍事投入。

總結下來其實就是一句話,亞太地區緊張局勢本身就是由美國所引起,然後美國把帽子扣在中國頭上,又表示要繼續追加在亞太地區的軍事投入,以對中國進行武力威懾,避免發生戰爭,屬于典型的“又當又立”。

因此,美媒刊登的這篇文章最終得出一個結論,美國在印太地區采取的做法,本質上是爲了維持美國的權利和地位,美國必須要防止中國通過“和平發展”的方式超越美國。而要防止這一點,美國必須要“擊敗”中國。

所以,美國口中所謂的和平也好,戰爭也罷,不過是美國用來維持自身全球霸權的借口。美國現在就像是一個縫合怪,奉行的依舊是殖民主義、帝國主義和種族主義,只不過隨著時代的演變,這些外在表現發生了一定的變化,比如殖民主義變成了經濟殖民主義,帝國主義是以美國爲核心的單極化“國際秩序”,種族主義是以盎撒群體爲核心的“意識形態”鬥爭。盡管形式上發生了變化,但擴張和掠奪的本質依舊沒有改變。

0 阅读:360

袁周院長

簡介:軍事專家,特約軍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