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高新能IPO:第三方BMS供應商前景幾何?

洞察IPO 2024-01-19 20:41:46

作者:潘妍

出品:洞察IPO

近期,力高(山東)新能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力高新能)回複深交所首輪審核問詢,同時再次更新招股書。

從進程來看,力高新能IPO申請于2023年6月獲受理,次月收到首輪問詢函後,遲遲未回應。2023年9月,力高新能因更新財務資料,主動申請中止發行上市審核程序。直到2023年12月,公司完成財務資料更新後,深交所恢複其發行上市審核。此次力高新能回複深交所上交問詢,距離問詢函下發已過去近半年。

亟待上市補血

成立于2010年的力高新能,是目前中國最大的第三方BMS(電池管理系統)提供商。公司已形成以新能源汽車用動力電池BMS産品爲主、儲能和其他汽車電子産品爲輔的産品體系。其中,新能源車用動力電池BMS模塊産品營收貢獻超9成。

據了解,BMS是連接車載電池和電動車的重要紐帶,它主要的功能包括電池物理參數實時監測、電池狀態估計、在線診斷與預警、充放電與預充控制均衡管理、熱管理等等,是保障電池性能和安全的關鍵技術。

近年來,受新能源汽車市場拉動,力高新能源得以實現快速成長。

2020年至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7677.86萬元、2.00億元、5.59億元及2.84億元,歸屬淨利潤分別爲-2967.61萬元、1527.18萬元、9048.13萬元及1844.89億元。

根據力高新能預計,2023年度將實現營業收入7.85億元至8.38億元,較2022年度同比增長40.36%至49.80%。預計實現淨利潤9511.45萬元至1.03億元,較2022年度同比增長5.12%至14.04%。

不過,大幅擴張的業務規模,並未減輕力高新能的債務壓力。

2020年至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力高新能資産負債率分別爲89.34%、65.24%、50.55%及48.35%,明顯高于行業平均值39.35%、41.46%、29.25%及15.37%。

對此,力高新能解釋稱,公司尚處于業務高速發展階段,流動資金需求較高,且融資渠道較爲單一,主要依靠經營積累和銀行貸款取得資金進行發展,導致財務杠杆相對較高。

截至2023年6月30日,力高新能賬上貨幣資金爲8794.79萬元同期短期借款爲1.43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518.35萬元。除此之外,還有1.89億元的應付票據及應付賬款,短期償債壓力較大。

同時,力高新能的現金流狀況也不太樂觀,即便在新能源市場快速增長再加上政策的支持,也沒能讓力高新能的經營現金流扭正。

2020年至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力高新能經營活動産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爲-4990.97萬元、-2669.55萬元、-1878.69萬元及-1.20億元。

在此背景下,力高新能亟待IPO上市融資減輕壓力。本次IPO,力高新能擬募集資金約7.35億元,其中2億元將用于補充流動資金項目。

股權變動價格不一

在力高新能的發展曆史中,經曆過多次增資和股權轉讓,期間存在“價格波動大”、“同次增資/轉讓價格不同”等情形。

具體來看,在2017年5月至7月,楊浩生、何廣生等原始股東將力高新能合計79.5%股權轉讓給合肥攬峰,轉讓價格在0.76元/股至10元/股區間,價格波動極大。

此外,在收購力高新能股權後不久,合肥攬峰就將所持部分股份高價轉讓。

2017年9月,合肥攬峰將其持有的力高新能24.57%股權轉讓給深圳樸素、賽一博贏、嘉興霄源、深圳策馬等外部投資者,轉讓價格爲23.33元/股。2017年12月,力高新能引入外部投資者,海通興泰、無錫雲晖通過增資方式入股公司,增資價格爲38.77元/股。

不難看出,力高新能短期內股權轉讓價格及增資價格增幅較大。這引起深交所關注,要求公司解釋其中的原因和合理性,以避免可能的利益輸送問題。

對此,力高新能在回複函中,以“基于當時力高有限的實際狀況、原股東持股成本等因素,協商確定股權收購價格”來回複。

股權結構顯示,IPO前,合肥攬峰持股31.60%,深港松禾持股10.89%,中石化資本(SS)持股6.56%,賽一博贏持股5.19%,財信業達持股4.53%,海通興泰持股4.45%,財達力高持股4.41%,萬華電池(CS)持股4.00%,煙台財高、煙台望徽均分別持股3.99%,深圳霄雲持股3.32%。

需要指出的是,力高新能股東海通興泰與保薦人海通證券還有關聯。

據了解,海通證券全資子公司海通開元投資有限公司控股的子公司海通吉禾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持有海通興泰0.44%的合夥份額,並且還擔任海通興泰的執行事務合夥人。

深交所要求力高新能解釋保薦人入股的合規性,是否存在其他利益安排。對此,力高新能回複,海通興泰增資入股價格與同期外部投資者入股價格一致,不存在其他利益安排,並表示符合保薦業務獨立性。

第三方BMS廠前景幾何?

目前,國內BMS企業主要分三種:一是比亞迪、特斯拉等主機廠,二是包括甯德時代、國軒高科等電池廠,第三種就是如力高新能一樣專業生産BMS的第三方提供商。

2022年,力高新能在中國BMS市場排名第4,份額達6.70%,僅次于比亞迪、甯德時代、特斯拉,是最大的第三方BMS提供商。但實際上,根據華經産業研究院數據顯示,前三名的份額就已合計超過5成,其中排在首位的比亞迪,市場份額達26.4%。

目前,整車廠還是中國BMS市場的主要參與者,2022年裝機規模占比達到48%,這或與如今整車廠紛紛開啓自研自産動力電池的布局不無關系。

招股書顯示,力高新能的産品最終應用在上汽通用五菱、合衆汽車、奇瑞新能源、吉利汽車、長城汽車等知名汽車廠商旗下的新能源車型中。但力高新能直接面向的客戶主要還是國軒高科、柳州賽克、多氟多等電池廠商,目前整車廠客戶僅合衆汽車一家。

可以探查到,BMS作爲電池系統的“大腦”,與動力電池、整車控制系統共同構成了新能源汽車的三大核心技術,是銜接電池組、整車系統和電機的重要紐帶。

對于電動車來說,痛點之一在于熱失控之後的自燃,而要降低熱失控的風險和概率,BMS是關鍵因素。由于其重要性程度較高,無論是從降低成本的角度,還是從更好地推動軟硬件結合,提升電池系統整體表現的角度,整車廠和電池廠均有自研自産BMS産品的傾向。

根據高工産研锂電研究所統計數據,2020年至2022年,第三方BMS廠商的市場份額呈逐年下滑,分別爲31%、27%、22%。

敬告讀者:本文基于公開資料信息或受訪者提供的相關內容撰寫,洞察IPO及文章作者不保證相關信息資料的完整性和准確性。無論何種情況下,本文內容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抄襲!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