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法、匈加深合作,中美博弈的歐洲戰場上,我們能搶多少分

劉曉非 2024-05-13 15:29:22

中國領導人從5月5日開始,對法國、塞爾維亞、匈牙利這三個歐洲國家進行了高規格的訪問,塞爾維亞和中國的關系本來就不錯,而且因爲大使館事件,真的做到了血肉相連。匈牙利最近幾年和中國立場接近度也比較高,這次還建立了新時代全天候全面戰略夥伴關系,有了全天候三個字,合作關系的等級就相當高了,而且,匈牙利是北約國家,相比之下,中國與同是北約國家的法國,是全面戰略夥伴關系,中國和德國是全方位戰略夥伴關系,合作的層次都沒有與匈牙利這麽高了。這樣等于我們在北約內部也可以增加影響力。

北約很多決議和行動比如吸納新的成員國,都是要全體通過才能執行的,所以中國能通過幾個北約成員國,影響北約最終決策結果,不是不可能。

中法兩國這次的互動,是在中法建交60周年背景下進行的,在中國法國都要搞一系列紀念活動。不過兩國領導人這次見面後發布的4個聯合聲明中,最引人關注的倒不是中法關系的宣言,或者要搞什麽建設項目之類,而是那份《中法關于中東局勢的聯合聲明》。聲明中表示,兩國譴責一切違反國際人道法的行爲,包括一切恐怖暴力行動和針對平民的無差別攻擊,要求“確保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均不再經受2023年10月7日襲擊以來可怕遭遇”,一起堅持了對兩國方案的支持。不過在這個基礎上,聯合聲明更側重于譴責以色列,從這段聲明內容看,法國是打算在塑造歐洲領袖這個角色方面繼續有所作爲,與美國有了一定的距離。

同時,雙方一同強調維護紅海和亞丁灣航行自由的重要性,呼籲立即停止襲擊民用船只行爲。這一方面是中國需要爲自己的貿易利益考慮,一方面則是我們從法國乃至歐洲利益角度對法國進行了配合。可見中法之間還是按照規劃加強配合,因爲法國需要抵消美國對歐洲的控制,中國也不希望中歐關系被美國牽著鼻子走,形成對抗局面,雙方都需要對美國的制衡。

中美之間有幾個重要的爭奪戰場,靠近我們身邊的是東北亞和東南亞。東北亞問題上,美國利用中日韓之間的民間情緒,一直牢牢把控主動權,短期內還看不到扭轉的可能性。但是東南亞方向上,中國已經通過經貿聯系占據主動,菲律賓和美國過度靠近後,我們也基本實現了對它的孤立。只要東南亞這塊陣地穩住,我們在外貿經濟上就不會太被動。

在中東這個博弈戰場上,美國的影響力仍然是領先的,能夠繼續影響阿拉伯國家的外交政策和軍事裝備采購。但是我們也能讓阿拉伯國家不會跟著美國來和中國對抗。其實這些國家也願意用中國的影響力對美國制衡,阿拉伯的領導人們可不笨。

那麽現在我們在歐洲,也要認真落子了。歐洲其實是中美之間很重要的力量,我們當然不可能讓歐洲跟著中國走,但是只要讓歐洲不全盤跟隨美國,就能很大程度上抵消美國對中國進行遏制的努力。

過去兩年的俄烏戰爭中造成的不安全感一方面增加了歐洲國家對美國的依賴感,一方面實質上加劇了中國和歐洲之間的對抗情緒,讓美國占了很大的便宜。如果不想讓美國繼續漁人得利,那我們就需要和法國這樣的歐洲大國配合,去消除中歐之間不必要的對抗情緒。比如在俄烏問題上進行斡旋,讓歐洲獲取一些安全感。

在歐洲布局落子,可能會被很多人視爲不必要,不相信會有什麽效果。但是既然法國已經有了很明顯地與美國分庭抗禮的意願,我想我們也不應該讓美國輕易把法國打壓下去。

1 阅读:114
评论列表

劉曉非

簡介:兵家之小事,可決大國成敗。兵家之大事,需計微末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