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門非遺:汪氏手工笙制作技藝,讓古老樂器奏出好聲音

龍騰津沽 2024-05-08 23:24:57

笙,是中國最古老的樂器之一,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曆史。西青區的區級非遺項目汪氏手工笙制作技藝,在傳承與發展中不斷浸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汪氏手工笙制作技藝,工藝精湛、音色清晰透亮、外觀高雅端正,深受音樂專家們的好評。該技藝第三代傳承人汪忠樂從小耳濡目染,40年來始終癡迷于這項技藝。

汪忠樂介紹說:“我的爺爺汪金蟬,12歲就跟隨他的師父尚振廷學習。尚振廷和他的父親尚克寬,都是制笙高手。我爺爺1926年學成出師後回到天津。那時候主要給民間花會表演的樂手做笙修笙,漸漸有了名氣。”1954年,汪金蟬被天津市輕工業公司聘請爲天津市中華樂器廠(後更名爲凱旋樂器廠)制笙車間總技師。退休之後,爲了把手藝傳下去,他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帶領兒子汪世名,孫子汪忠樂、汪忠奎成立祖孫三代人的制笙作坊。

過去的笙,音域不廣,一般只用于合奏或伴奏,很少用于獨奏。現在的笙已成爲具有豐富表現力的獨奏樂器,既能演奏雄健有力的曲調,也能奏出優美抒情的旋律。這都歸功于汪氏手工笙制作技藝傳承人的不斷創新。“我們在傳承傳統技藝的同時,也對笙進行不斷的升級改造。比如,研制出保溫笙鬥。還有,在笙盤鑄造上,進行翻沙試驗,調整原料比例,使制作的笙盤軟硬適中,更加耐用,不易變形,且聲音脆、透、亮。此外,我們還研究制作擴音笙,滿足室外演奏時對音量的需求。在材質上,用紅木替代傳統的柏木制作笙角,使笙不易跑氣,音質更好。同時,根據表演者不同的需求,我還研制出加鍵笙,以及24苗、25苗、26苗等精品高檔笙,彌補了音域窄的缺陷。”說起現階段最大的心願,汪忠樂表示,希望有更多耐得住心性的年輕愛好者來學習這項非遺技藝。

(據5月8日今晚報 記者 劉桂芳)

0 阅读:9

龍騰津沽

簡介:複合型資深媒體人,重視原創和內容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