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患“病”,病因不止璩靜

商業黑板報 2024-05-12 18:42:36

宣揚秒批員工離職的璩靜,如今被百度“秒批”了,回旋镖來得有點快。

短短三天,璩靜就上了10次熱搜,這確實是百度近年來日益渴求的流量。

然而,百度似乎並不認同“黑紅也是紅”。在璩靜離職同日,李彥宏表彰百度優秀員工時強調:“你們才代表百度,你們才代表最真實的百度,你們才是百度最真實的代表。”

盡管他並沒有正面評價璩靜事件,但言外之意就是,璩靜在短視頻中所顯露出的公司價值觀,代表不了真實的百度。

然而璩靜穩穩當當做了三年的百度副總裁,300封舉報信都無法撼動。

5月11日,認證爲百度集團工會委員會的百度文化官方賬號發布了一條視頻,標題名爲“面對這些大廠病,度廠革新不止步”。

圖源:百度同學視頻號截圖

雖然視頻內容以搞笑與自嘲爲主,但歌詞裏面也呼應了百度資深副總裁崔珊珊在9日的表態:“在百度,沒有什麽比簡單可依賴的價值觀更值得堅守和捍衛,輿論的喧囂總會過去,而我們的自我革新永不止步。”

幾個月前,百度公關部就曾有消息傳出,“All in視頻”,直到事件爆發才發現,原來不是讓媒體做視頻,而是公關自己上。

崔珊珊還指出了百度存在的“大公司病:“不能只唱贊歌,不說問題”、“向上哄好、向下唬住,加班彰顯工作態度”、“上級溝通全靠下級傳話,結果爛尾還說漂亮話”……

目前,隨著璩靜的離職,風波逐漸平息,輿論風暴席卷之後,是百度的公司價值文化觀重建。

除了公司的價值文化觀,仔細琢磨璩靜開個人號爲公司引流的行爲,則是更加難克服的互聯網流量焦慮。曾經的互聯網第一入口,早就在移動互聯網、短視頻的時代變遷下,失去了流量和背後的話語權。

棄卒不難,要找到李彥宏心中“真實的百度”,可不是靠嘴上講講就能實現。

01

治了多年的大企業病

在2012年,百度風頭正盛,已經擁有2萬多名員工,此時李彥宏已經開始擔心它會患上“大企業病”。

對此,他發了一封標題爲“改變,從你我開始”的內部郵件,強調鼓勵狼性文化,淘汰小資。

當年其實不少公司都在強調狼性文化,主要是爲了提升員工競爭性積極性,但當過度強調,整個公司便如狼一般,只懂追逐利益而忽略其它。

2016年,百度“魏則西事件”爆發。22歲的大學生魏則西錯信百度搜索中的民營醫院廣告,花費高額費用進行治療,失去了寶貴的性命。

百度的競價排名系統也隨之爲大衆熟知。這個系統概括來說,就是錢給得越多,搜索排名越靠前,而逐利的民營醫院花大價錢刷了排名,要從患者身上賺回來,療效自然吹得天花亂墜。

圖源:百度營銷官網

不僅是狼性的競價排名系統,百度在魏則西事件中的表現也堪稱災難。在回複的聲明中,百度強調醫院資質齊全,還呼籲相關部門加強醫療監管,把自己的責任摘了個幹淨。

如此冷漠的聲明當然更是引爆了公衆輿論,而且有關部門和媒體早在2008年開始就多次對百度的競價排名系統進行監管、調查,只是百度舍不得醫療廣告的收入。

後來李彥宏在接受央視采訪時坦言:“因爲醫療的事件,我們其實一個季度砍掉了20個億的收入。”

此後還有百度用戶體驗總監劉超因爲在行業大會中展示“辣眼睛”的PPT、講低俗段子、打廣告等問題,再次被輿論關注。最後以百度內網帖子截圖中,“公司決定將劉超從百度管理團隊除名”爲收尾。

從魏則西事件、劉超事件到璩靜事件中可以一窺,在李彥宏強調狼性文化的十二年中,百度的大公司病並沒有得到解決,反而都隱隱展示出百度部分高管、員工冷漠、盲目逐利的問題。

從另一角度來看,魏則西事件百度官方賬號主動發聲明,劉超事件是百度內網帖子截圖聲明,璩靜事件則是完全沒有官方聲明,僅通過演講、頒獎旁敲側擊。

當然,從公關部角度來講,情況並不相同,以前的輿論事件主要還是因爲業務層面的問題,但這一次,輿情則因爲公關一號位角色引起。

02

互聯網的入口變了

2000年成立的百度,曾是流量之王。當年人們主要靠電腦上網,搜索引擎是最大的流量入口,而在2008年,百度的國內搜索市場份額達到可怕的73.2%,這也是百度能美股上市,能依靠搜索競價排名系統賺錢的原因。

2026年的魏則西事件是一個轉折點,其時已經是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們更多通過手機APP上網,百度再也不是唯一入口,話語權也在旁落,不再有以往的震懾力。

至于如今的璩靜事件,更是在抖音、小紅書、微博等平台傳播,百度在其中的傳播話語權更顯羸弱。

圖源:璩靜賬號截圖

讓百度公關部全員做網紅做IP,急功近利下出這樣一著臭棋,也折射出百度的流量焦慮。

據2023年財報,2023年12月,百度APP的月活爲6.67億,相比去年6月已經少了1000萬月活。

而在線營銷收入仍是百度的主要收入,增速僅爲8%,低于行業贈送。根據《2023中國互聯網廣告數據報告》,整個市場增速達到12.66%。

事實上,自2017年開始,只有2021和2022年,百度廣告收入的增速能略超過整體互聯網廣告收入增速,流量的下滑也直接讓百度的廣告份額和收入都在下滑。

03

百度解藥在哪裏?

關鍵還看業務轉型。

百度一直以來核心收入都來源搜索,把連接網絡、查詢知識的搜索引擎,改成了充滿銅臭的競價廣告排名,也難怪出事時引爆國人不滿。

到了AI時代,在AI頂尖人才陸奇離開的6年後,李彥宏試圖再次押注AI,進行核心業務的轉型。

百度發展文心一言爲首的百度大模型,同時也通過極越汽車展示自己打造多年的智能駕駛業務,試圖在AI風口重掌流量。

畢竟AI是人類的全方位助理,總比一個廣告平台要得人心吧?

2024年4月,百度CTO王海峰表示,文心一言用戶規模、日均調用量均已達2億。然而時下中國AI大模型市場競爭激烈,已經有100多個大模型,同質化內卷嚴重。

據非凡産研數據,2024年3月的國內AI産品中,百度翻譯、文心一言分別以5766萬、1479萬的訪問量占據前二,第三則是飛速增長的月之暗面(Kimi.ai),訪問量已經追至1219萬。

圖源:非凡産研

字節跳動的豆包同樣發展迅速,據Quest Mobile數據,它的最高訪問量達到1700萬。相比競爭對手,文心一言並不算斷層式領先,卻早早開始收費,付費後的體驗也不及用戶預期,網上投訴不少。

至于極越汽車更是月銷不過千,自家智能駕駛的賣點似乎遠沒有華爲、小鵬等競品吸引。

不可否認,百度的AI戰略踏准了時代的節奏,但尴尬的卻是,這一輪生成式AI的火熱,起點在OpenAI。

最近,一位投資人在網上講了個段子,他們問正在找融資的AI公司,“你們的産品與OpenAI的差異化在什麽地方?”回答是:“我們的差異在于比OpenAI差。”

這個問題遞到百度倒是容易回答:“買我們文心一言年卡,我告訴你。”

0 阅读:25

商業黑板報

簡介:商業新知 激活腦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