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戰場特例,蔣軍以一敵五,團長拒絕援助:我一個團夠了

兵說視界 2024-05-18 10:14:19

作者:武裝東旭

聲明:兵說原創首發,已開通全網維權,抄襲洗稿搬運必究

1946年2月的沙嶺戰鬥,蔣軍一個團3000余人,居然硬扛東北民主聯軍16000人,以一敵五,在解放戰爭中是一個罕見的特例。

當上司問要不要援助時,這個團長還斷斷拒絕,說我一個團足夠了。

這名團長是誰,敢口出狂言,最後結果如何?

這個團長叫羅英,關于羅英的資料,能查到的有限資料顯示,他是湖南人,是中央陸軍軍官學校8期的畢業生。

無獨有偶,紅軍中也有一個同名的羅英,是黃埔二期生,還曾到莫斯科中山大學深造,但羅英在1934年過早犧牲。

蔣軍中的這個羅英,是中央陸軍軍官學校8期生,從年齡上推算,他應該出生在1910年左右。

【羅英在陸軍軍官學校的照片】

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羅英不過是連長,他的表現如何不得而知。

抗戰爆發之後,他到了大名鼎鼎第74軍,在58師擔任補充團團長。

1941年他參加了上高會戰,此戰中,他端著刺刀跟日軍血戰,一人挑翻4名日軍,讓人刮目相看。

1944年,羅英到了新22師,成了廖耀湘麾下的戰將。

廖耀湘是黃埔6期學員,一般來說,一期生才會受到蔣校長的另眼賞識,然而此人卻進入老蔣的視線,被欽點到法國聖西爾軍校深造。

回國後,他成爲蔣軍第一個機械化第200師師長。

不久,廖耀湘成爲新1軍第22師師長。

新22師在1942年遠征緬甸,羅英任新22師66團團長,在緬甸與日軍的戰鬥中建功。

抗戰勝利後,新22師被綁上了蔣氏的戰車,犯下了滔天罪行。

這時候的22師,是新6軍的主力師,也稱“虎贲師",66團則是22師的“老虎團”。

1946年2月的除夕夜,是萬家團圓,辭舊迎新的日子。

然而由于蔣氏發動內戰,人們難以安生。

在凜冽的寒風中,羅英率新22師66團奔向遼河。

經過幾天的行軍,他們憑著交通工具,相繼占領遼河以北的多塊戰略要地,包括盤山、台安、遼中。

他們在那裏大修工事,要跟東北民主聯軍決一死戰。

2月9日,新六軍22師66團來到溝邦子經過短暫休整,在第二天進駐盤山。

2月10日下午,其一部來到沙嶺,羅英經過一番勘查,把團指揮所設在沙嶺北街一個楊姓地主的院裏。

關于66團的兵力,有兩種說法。

一種說法,是66團當時和師教導營在一起,總兵力3000人,一種說法是沒那麽多,駐守在沙嶺的66團當時不滿編,只有5個連,加上其團直屬部隊的話,兵力不超過2000人。

衆所周知,新6軍全副美械,通訊設施齊全,是難啃的硬骨頭。

所以,羅英有恃無恐,並不和大部隊保持一致,孤軍冒進,來到沙嶺。2月10日晚,偵察員就把這一有利消息報告給了南滿軍區司令員兼政委蕭華。

蕭華一聽大喜說:“這可是廖耀湘給我們遲到的賀歲禮,不能不收。”

東北民主聯軍很快就批准了蕭華的方案,同意上演一個遲到的“賀歲片”。

【蕭華】

第二天一早,蕭華就迎著刺骨寒風出發,從軍區來到4縱所在地鞍山,對縱隊司令吳克華說:“有一塊硬骨頭,敢不敢啃?”

吳克華是老紅軍,來自江西弋陽的他16歲就參加紅軍,這時候已經戎馬生涯17年,可以說是身經百戰。

別看他是農民的兒子,參軍的時候沒有讀多少書,但入伍之後曾經在信江軍政學校和紅軍大學學習,指揮經驗豐富。

在土地革命時期,他是“參謀長專業戶”,有名的足智多謀。

抗戰爆發後,吳克華開始獨當一面,成爲軍事主官。

吳克華在抗戰中,日軍都不放在眼裏,何況是蔣軍?

再說了,敵人只有一個團,打他們還不是砍瓜切菜一樣?

吳克華道:“這不是硬骨頭,簡直就是是送到嘴邊的肥肉,不吃白不吃,打這個不知道天高地厚的羅英!”

【吳克華】

2月12日,吳克華下達命令,4縱各部向沙嶺運動。

這時候,副官向羅英報告說:“根據情報,敵軍那邊有異動,向我圍攏,我們是不是後撤?”

羅英冷笑一聲說:“來是好事,我還怕他們不來呢。”

說完,他展開象棋對副官說道:“來,我們殺一盤。”

2月15日,淩晨,4縱的10、11旅共6個團,從四面包圍沙嶺。

與此同時,3縱7旅也到了台安以南,打算來個圍點打援。

3縱8、9旅也布置到了,台安東南和東北,負責可能來犯遼中之敵進行阻擊。

也就是說,投入殲滅沙嶺敵人的部隊,是4縱司令員吳克華率領的6個團,人數是敵人的整整6倍。(注:也有資料說4縱投入了8個團,人數在2萬人,在此采用《四野戰事全紀錄》的說法。)

我軍發起攻擊,經常選在黎明時分。

不過這次敵人兵力少,4縱並沒有按照打大仗的路子辦,發起總攻的時間定在2月16日18時。

隨著3顆紅色信號彈升空,總攻開始了。

我方火炮首先向敵人陣地發起狂轟,十分鍾不到,沙嶺就變成一片火海。

十分鍾之後,估摸敵人的陣地被砸掉了,我方的炮擊停止,戰士們呐喊著沖了上去。

這時候,讓人沒有想到的一幕出現了。

剛才那些炮彈似乎打到了別的地方,敵人基本上沒有受到影響。

當戰士們接近敵人陣地時,敵人的重機槍、火焰噴射器噴出火舌。

敵軍的火炮開始射擊,炮彈呼嘯著落在了人群中,發出震耳欲聾的爆炸聲。

見此情形,吳克華不得大聲命令炮兵開火,壓制敵人。

可是,令人吃驚的一幕出現了,這次很多炮彈落在了自己人身邊。

主要原因,是4縱炮兵部隊組建時間太短。

【東北民主聯軍資料照】

衆所周知,在抗戰時期,八路軍裝備落後,基本上沒有配備大炮。

而且八路軍以遊擊戰爲主,也無法攜帶大炮。

熟悉抗戰史的人都知道,黃土嶺戰鬥,擊斃日軍將領阿部規秀的迫擊炮,當時只有3發炮彈。

抗戰之後,八路軍、新四軍到了東北,從蘇聯人手裏接收了一些火炮,這才建立了真正的炮兵部隊。

但當時我軍缺炮兵專業骨幹,缺少系統的訓練,不少戰士操作火炮不太熟練,加上戰事緊張,炮彈打偏並不稀奇。

炮兵誤擊,會影響部隊的作戰情緒,還讓部隊協調失靈。

比如31團負責主攻沙嶺西北,他們作戰勇敢,幾次占領了西北制高點。

然而兄弟部隊沒有及時跟進,讓他們孤軍奮戰,不久之後被敵人打退。28團從西南角發起進攻,也遇到了同樣的情況,總是攻上去之後,沒有友軍協同作戰,不得不忍痛撤退。

【廖耀湘(左)】

激戰正酣的時候,廖耀湘的電話來了:“羅團長,你那裏什麽情況?能不能頂住,要不要增援?”

羅英道:“不在話下,我一個團打他一個軍是鐵錘砸核桃,毫不費力。”

“我聽說,你團傷亡很大啊!”廖耀湘有點懷疑。

這時候,中校副團長,羅英的學長劉梓臯搶過了話筒:“放心把,有我跟羅團長在,天不會塌下來。”

說完,劉梓臯抱著機槍,帶著特務排出去,居然搶了一個陣地(此戰結束不久,羅英和劉梓臯都升了師長)。

廖耀湘此後在電話中向羅英布置了接下來的作戰任務,臨挂斷電話時,羅英向廖耀湘保證:“守不住沙嶺,我就不見軍座了!”

羅英的整個66團都癫狂了。

敵66團2連居然主動出擊,向在九台子擔任警戒任務的32團發起進攻。

雙方激戰時間將近6個小時,我32團戰士將這股囂張的敵人全殲,但自身也損失慘重,不少幹部戰士犧牲,包括4連連長肖永華。

戰鬥到了17日早上,敵人仍然牢牢控制陣地。

吳克華司令員火了,調動3個團,對沙嶺之敵發動新一輪圍攻,可是不但未拿下陣地,部隊還再次出現重大傷亡。

擔任主攻任務的32團3營雖然攻入北街,但是援兵沒有跟上,三營大量指戰員英勇犧牲。

到了18日早上,吳克華正要部署又一輪進攻,前方傳來一個驚人消息:敵66團居然集中兵力,發起了反撲。

當天下午,4縱再次組織4個團的兵力,向沙嶺之敵發起又一輪猛攻,但敵66團拼命頑抗,激戰到黃昏,我軍硬是沒有取得進展。

這時候,槍聲突然平息。

指戰員誤判了形勢,認爲敵人要開溜了,吳克華下令追擊。

誰知,這是敵人故意設下的圈套,追擊部隊遭遇伏擊,又出現傷亡。

19日,廖耀湘沉不住氣了,派出2個營前來增援。

4縱偵察員報告說,敵人又來了2個團,吳克華忍痛下令撤退。

至此,爲時三天的沙嶺之戰落幕。

【東北民主聯軍資料照】

經過這場血戰,羅英再也不敢戀戰,遺棄了重傷員和大批物資,夾著尾巴逃到了盤山。

此戰,我方傷亡2159人,其中犧牲810人。

敵方死傷人數爲670人,還有100人被俘。

沙嶺戰役,對東北民主聯軍的觸動很深,影響深遠。習慣了打遊擊戰的民主聯軍,對陣地戰有了深刻的認知。

此戰之後,部隊開始研練陣地戰,後來越打越有經驗,越打越順手,爲後來的東北大戰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人物結局:

1948年10月,遼西之戰中,蔣軍“王牌”新6軍22師在內的廖耀湘兵團全軍覆滅,已經分別擔任師長的原66團團長羅英、副團長劉梓臯被俘。

留在大陸的羅英妻子劉志松回憶說,丈夫被俘後下落不明,其子改姓劉,名湘春,後來成爲畫家。

劉梓臯在押送途中逃跑,後來到了台島,駐守金門。

【羅英妻子劉志松】

參考資料:

1,《我是新六軍少尉》,朱洪海著,萬卷出版公司

2,《雪白血紅》張正隆著人民出版社出版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

6 阅读:1641
评论列表

兵說視界

簡介:聚焦國際風雲,深耕戰爭軍事,獲評“百名網絡正能量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