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2023年財報漲漲漲,2024年銷量目標必須翻

一笑一言 2024-04-16 12:14:41

最近這段日子經常能看到王傳福出現在新車的交付現場,隨著CEO帶貨、CEO直播的熱度加強,這些過去從傳統走到新潮的車圈大佬們還是要禮賢下士的出現在自己的用戶之間去爲自己的品牌拉票,這樣的現象似乎已經是屢見不鮮了。

而比亞迪作爲中國汽車,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絕不能忽視的一股力量,它的一舉一動都會被大家給放大。

2023年比亞迪取得了全球前10的銷量好成績,在這份成績當中,大家更關心的是比亞迪今年能不能超越自己,比亞迪今年有什麽新車帶給市場,又或者說比亞迪今年在技術上面,在大家一直很重視的智能化上面能否實現超車。

在四月初,比亞迪正式發布了2023年全年的業績報告,不用想都知道成績肯定是很亮眼。

財報顯示,比亞迪在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6023.15億元,同比增長42.04%,歸母淨利潤達300.41億元,同比增長80.72%,經營性現金流淨額1697.3億元,同比增長20.51%,均創下曆史新高。

而在汽車最重視的毛利率上面,恭喜比亞迪,他的汽車以及汽車相關的毛利率達到了23%,超過特斯拉。這件事情應該是普大喜奔的。

2023年挺進300萬銷量,即便引來衆多的羨慕嫉妒恨,但無疑銷量數據明晃晃的擺在衆人面前,比亞迪是中國汽車唯一的一家挺進300萬的車企,也是中國唯一一家進入全球前10的車企,這份榮光的背後,銷量一定是強勁市場最佳的表現形式,但我們也可以看到,其實比亞迪所打的也是多車戰略。

如今比亞迪旗下王朝系列、海洋系列、仰望品牌、方程豹品牌,幾乎是可以做到齊開花。

特別是仰望品牌,作爲比亞迪唯一的一個百萬級品牌,很多人都覺得在180萬,很多人都會止步,但沒有想到仰望目前在售的U8,每月銷量幾乎都在千台,這個數據對于國産的百萬級別SUV來說,算不算可以載入史冊呢?

至此,比亞迪也從過去賣性價比國産品牌,過渡到了他也可以做國産百萬級豪華,而這條路是比亞迪自己走通的,這才是讓我們爲之敬佩的點。

至今年以來,比亞迪所謂出手是狠、准、快,2024年3月,算是今年以來的第一個正式的銷售月,比亞迪還是一馬當先的拿下了30.2萬輛的最佳成績。而且是從今年以來比亞迪就開始明確在市場上實現了自己的價格優勢,開年以來的這一波價格戰也是攪得市場生疼,不少車企被迫加入“戰爭”,選擇將熱門的車型改頭換面,降低價格和消費者見面。

當然有很多人說,比亞迪榮耀版車型很不地道,就改了個車型名字,幾乎完全沒有改任何配置,你就開始官方降價,這就是赤裸裸的割韭菜;可大家同時也看到了,即便比亞迪拿出很明顯的官方降價,也沒有能阻止用戶市場對于比亞迪車型的購買欲,他還是當之無愧的第一。

但凡你站上高位,你成了這個行業的王,那麽有些時候有些規則就該你定。

王傳福認爲,目前新能源汽車行業已進入淘汰賽,2024-2026年是規模、成本和技術的決戰。中國車企新能源産品加速投放將會蠶食合資品牌市場,未來3-5年,合資品牌份額將從40%降到20%。

淘汰賽,毋庸置疑。

而“未來合資品牌將40%降到20%”,這也意味著自主品牌發力的真正意義上的發力也將如約而至,這應該是市場量變到質變最佳的表現形式了,我們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看到了合資品牌在當下中國汽車市場的窘態,盡管他們不少品牌在全球市場依舊屹立不倒,在那張全球前10的銷量榜單當中,在中國賣得不算特別如意的盒子品牌,在海灣市場卻是風光無限好。

可現在我們要討論的是中國市場,無法融入當下的中國汽車環境、由于合資企業的公司組成,它的必然會在中方和外方之間有一道透明的隔閡,套上我們可以理解爲效率不高、溝通不暢、無法掌握太多的話語權等等,而在這樣的一個循環中,弊端必然會顯現。

無法感同身受,當下年輕中國消費市場的需求,做不到耳目一新,做不到眼前一亮,他們努力的在保存自己引以爲傲的設計、技術,卻忽略了年輕市場到底要什麽;盡管他們還是主流,但不可否認在當下的市場話語權並非在他們手。

也許比亞迪深谙此道,及時的做出改變,讓自己不落于下風,這才是商戰。

如今比亞迪的車型從10萬以上一直可以上升至百萬級別,從家用到豪華,從個性到大衆化,幾乎遍布了每一個用戶多場景的用車需求,這樣的多車戰略也爲比亞迪更加深入到四五線地區,帶去了有利的“武器”。

而在被大家一直诟病的智能化方面,比亞迪在去年也是出手很闊綽,大家還記得2023年的時候比亞迪正式宣告,“要加大研發的投入,爲高端品牌建立護城河”,也終于向智能化發起總攻。

在大家所熟知的了DMO超級混動、易四方技術平台、雲辇智能車身控制系統之外,還有天神之眼高階智能駕駛輔助系統;比亞迪還在今年1月發布智能化發展全新戰略“整車智能”。

這個新戰略,就是圍繞智能泊車、駕駛、座艙一系列展開的;也因爲互聯網有記憶,網友們不免費拿出曾經王傳福說過的有關于智能駕駛的一些言論,以此來“笑話”比亞迪,還是跟風需要智能化。

每個階段,車企都會有自己的考量,作爲國內第一把交椅上的車企,站得高也要看得遠,當然我們也得勇于去承認很多時候想法理念的不同,的確會給市場或者看客們帶去不一樣的思維邏輯,但最終我們大方向是不會變的,智能化必然是將我們汽車行業帶到更遠更深之處的利器。

我覺得與其去翻開那些沉重的舊曆史,還不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多向前看。

有些時候爲什麽我們會固化,會止步不前,最重的原因就是在于我們經常喜歡說,“以前怎麽樣,總喜歡去回顧過去當時怎麽樣?”

可是這個世界沒有如果,只有前進。

也只有一直向前才能到達更遠的未來,而那些習慣故步自封生活的井底之蛙,就讓他們活在自己的世界裏面吧。

對于智能化,比亞迪的計劃是推出一批20萬元以內搭載城市NOA的車型,這將在在下半年推行;此外,王傳福還曾表示,比亞迪目前已經建立起4000多人的智駕團隊,在芯片、算法、感知等方面均做了很大投入。

我的一個朋友曾經問過我這樣的一個問題,感覺自主品牌每個月的銷量最多的也就2萬多,爲什麽獨獨比亞迪每月可以20+萬,甚至30萬+,他到底做了什麽?他到底優勢在哪兒?爲什麽他能抄那麽多?

是啊,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比亞迪的銷量一飛沖天,眼見起高樓,從10萬到15萬,從15萬到30萬,比亞迪總在每個階段去實現質的突破;而目前在比亞迪全系的品牌當中,除了比亞迪品牌之外,騰勢品牌的口碑也慢慢地提高。

在過去,騰勢很長一段時間都被邊緣化,因爲奔馳與比亞迪的合作,在很長一段時間騰勢在傳播營銷上的並沒有過多的重視,在新能源汽車市場起步的那些年,騰勢汽車的渠道口徑也歸屬在奔馳,被擺放在奔馳店內的騰勢似乎像個找不到家的小朋友,可如今,一切都要轉機。

全新起航的騰勢,由趙長江這位比亞迪史上最爲年輕的少帥持印,有一種“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沖勁;趙長江也不辱使命,如今的騰勢在國內市場站起來。

一切似乎都往最美好的方向行駛,除了國內市場,比亞迪野心還在于出口。

去年比亞迪海外的銷量突破24萬,而今年這個數字將成爲50萬輛。

加速是必然的,在比亞迪的財報中顯示,比亞迪的境外收入達到1602.22億元,同比增長了75.2%,境外收入占比已接近三成。

目前比亞迪在泰國工廠已完成奠基,不僅如此,在巴西、匈牙利還有兩大整車基地正在籌備建造。

今年1月,比亞迪ATTO 3、DOLPHIN和SEAL進入印度尼西亞市場;3月,比亞迪在希臘發布元PLUS(BYD ATTO3)及海豹兩款車型,進入希臘市場。

依靠比亞迪商用車在全球遍地開花的優勢,可想而知,比亞迪乘用車進入到這些市場比想象中可能更加樂觀一些。然而,海外市場無疑充斥著更多的競爭、疑惑、外來的打壓勢力,我想這一切,比亞迪應該也做好了准備。

不光是比亞迪,還有更多的自助品牌們也都在積極謀劃海外出口。

基于去年300萬+的銷量成績,今年比亞的目標是什麽呢?

比亞迪定下的銷售目標是,在2023年總銷量的基礎上,保持20%以上的增速,漸漸的他將真正成爲世界比亞迪。

文|小花姐姐

圖|比亞迪官微

0 阅读:44

一笑一言

簡介:看車玩車,品車寫長文,在汽車世界,找到自己的世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