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打醒美軍,對抗解放軍不能硬來,狂練新戰術妄圖以小博大

鼎盛視頻 2024-05-16 17:24:57
最近,美媒報道美軍正在測試的新型武器系統,包括小型巡航導彈和新型徘徊彈藥發射裝置。

這些進展不僅展示了美軍對提高其特種作戰能力的持續關注,也暗示了當前全球軍事沖突,特別是烏克蘭沖突對美國軍事戰略與武器發展所産生的影響。

美國的這一系列新型武器被視爲未來高端對決中的關鍵裝備。值得注意的是,有人認爲這些武器的開發目標直指中國,這加劇了現有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

例如,在美軍的年度特種作戰活動“特種作戰周”上,美軍展示了AC-130J空中炮艇機投放小型巡航導彈的模擬圖,這表明了美國在擴展其打擊範圍和方式上的新嘗試。

從技術層面看,被測驗的小型巡航導彈設計細節雖然不明,但其X型尾翼和彈體孔洞等特征讓人聯想到ADM-160空射戰術誘餌。

這種導彈的獨特之處在于其可以由運輸機通過貨倉滑軌從尾艙門投放,提供了一種靈活的防區外打擊能力。

與此同時,美國空軍還在開發能夠快速部署各類防區外彈藥的“快速龍”系統,這無疑將大幅提升美軍的戰場適應性和反應速度。

另一個頗具吸引力的武器裝備是美國海軍訂購的第四艘“海獅”重型戰鬥艇及其隱形特點和新型徘徊彈藥發射裝置。

這艘艇的隱形上層建築和低水面輪廓設計有助于降低被雷達偵測的風險,提高任務執行的隱秘性。

由于“海獅”戰鬥艇的詳細信息非常有限,其參與的任務和實際能力成謎,但顯然,它將爲美軍特種作戰提供重要支持。

從采用新型小型巡航導彈到配備隱形快艇搭載徘徊彈藥,美軍在對非對稱戰爭和局部沖突的應對策略上顯得日益靈活和多樣化。

這種思路的轉變,顯著受到了俄烏沖突以及新一輪巴以沖突等地區性沖突的啓示,特別是在當前全球地緣政治格局複雜多變的背景下,這種調整無疑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

在俄烏沖突中,無人機和巡航導彈等小型精准打擊武器的廣泛使用,爲現代戰爭提供了新的視角。

這些裝備雖小,但以其獨特的作戰方式,在打擊對手重要目標、破壞敵方後勤補給線等方面展現出了巨大的潛力。

它們利用自身體積小、難以被偵測的特點,能夠穿透對方防禦網,對坦克、裝甲車輛等目標進行精確打擊,有效地實現了用較低成本獲取戰略優勢的目標。

美國媒體在分析這些武器未來可能在戰場上扮演的角色時,指出中國很可能成爲主要目標。

這不僅僅是對技術發展的一種推測,更是對未來可能的地緣政治沖突的一種暗示。特別是在美國可能會考慮向日韓部署這些新型武器,或是支持南海周邊國家使用隱形快艇闖入爭議地區的情況下,這種推測尤顯緊迫。

這類小型武器系統,如小型巡航導彈、隱形快艇及其搭載的徘徊彈藥,之所以成爲當前美軍關注的焦點,主要是因爲它們在現代戰爭中展現了獨特的價值:難以被發現、難以被攔截,且成本效益高,能夠實現規模化生産,並可能以“蜂群戰術”或“狼群戰術”進行集群攻擊,給對手造成巨大威脅。

面對這種新型威脅,解放軍海軍等部隊有必要提高警惕並做出相應舉措。

比如,加強對海平面和低空小型目標的偵察探測能力,提高電子幹擾和反制能力,確保能夠在第一時間內發現並有效應對這些新型攻擊手段。

同時,針對小型巡航導彈和徘徊彈藥這類依賴電子信號進行引導的武器,增強電子幹擾和信號攔截能力,同樣至關重要。

從更廣泛的視角來看,小型巡航導彈和隱形快艇的技術門檻相對較低,成本可控。

這意味著中國和其他國家同樣能夠在技術和戰略方面做出相應的調整,通過加速相關技術的研發和實戰化應用,以達到“以牙還牙”的效果。

而這種技術層面的對抗和競賽,將進一步推動現代武器發展的同時,也對未來戰爭的形態和規則提出了新的挑戰。

0 阅读:29

鼎盛視頻

簡介:解析熱門動態,奉獻原創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