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學:對不起,哈工程,綜合性大學的優勢,你無法彌補

博學的小扒菜 2024-04-23 00:11:25

原本前些年,能上深圳大學的同學,一般是不會考慮哈爾濱工程大學的,因爲它們倆之間,還有很多211高校。

那時候,深圳大學對標吉林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對標合肥工業大學,其中的差距,一目了然。

不過,近幾年,由于互聯網的宣傳以及軍工熱,導致哈工程錄取分數大漲,2023年直接反超了吉林大學、深圳大學等知名高校,簡直讓人不敢相信。

兩所學校的城市差距過大,深圳大學位于珠三角核心地帶,一線城市,而哈工程位于犄角旮旯的哈爾濱,而且氣候嚴寒。

此外,兩校的培養風格也迥然不同,深圳大學就像深圳這座城市一樣,年輕活力,富有創造力,而哈工程的教育理念,要把學生培養成“服從管理、聽話的人”。

從學校層面來看,深圳大學是一所綜合性大學,有人文學院、藝術學院、醫學院、理工科學院,而哈工程則是典型的工科院校,盡管也有其它文科專業,但人文氣息和綜合性大學比起來,相差甚遠。

當然,深圳大學作爲雙非院校,保研率是硬傷,只有4%,而哈爾濱工程大學至少在25%,可能還有一些保密名額,因此實際上超過30%,也是有可能的。

那麽,放棄哈工程,選擇深圳大學的那些人,後悔了嗎?

一種觀點認爲“

個人覺得,在深大最大的感受就是舒服。

爲什麽這麽說呢?

從我個人的校園生活來說,主要有這些理由:

首先,深大對學生很好。

“深大對學生挺好的”,我經常跟高中的朋友這麽說。

深大的氛圍一直很輕松惬意,因爲學校沒有爲我們立太多規矩——可以自由進出校門,沒有宵禁,沒有硬性規定的早讀晚修等等。

比起管理角色,學校更注重在背後默默扮演好服務的角色——爲我們提供更先進的教學設備,更豐富的數據資源庫,更優質的師資,更舒適的場地,也啓動了校友計劃,爲畢業後的學子提供幫助,粵海校區建了文山湖餐廳

學校每個月還會舉辦校長午餐會,學生們都有機會面對面向校長提出學習生活中的各類問題和建議。

學校內部網還設有校務信箱部分,深大學生都可以通過這個渠道反饋學校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問題會直接由相關部門進行答複與解決,辦事效率挺高的。

其次,在深大的生活很便利。

作爲國內最年輕的特大城市的年輕大學,深大與新時代深度融合,內部網的功能之全面,資源之豐富令人驚歎;

一部手機幾乎可以解決所有事情:進校門,搭小巴,吃飯,買生活用品,取快遞,上課簽到,預約體育場館,充電費等等;

在校園裏還經常能看到正在獨自趕路的京東快遞配送機器人。

在深大賺錢也很便利。

除獎學金之外,深大幾乎獨享深圳巨大的家教市場,基本上輕輕松松就能解決部分生活費。

學校裏也設有勤工儉學崗位,可以提供一定的收入來源。(我通過深大勤工儉學崗位獲得的人生第一桶金!雖然金額不多,但著實開心了好久)

此外,深大的課堂也很多彩。

不僅選修課的選擇豐富(因爲我本人准備轉專業並且有興趣,所以選修了人文學院的古文字導論、古典詩詞創作等課程,還選擇了圍棋課);

而且課堂形式多樣,爲大一新生新開設了一門由專業最權威老師授課的導論類課程(我是學前教育專業的,我們的專業導論課邀請了很多深圳市幼兒園的優秀園長包括教育局主管學前教育的局長來爲我們講課)。

此外,學校的社會實踐安排也很豐富,剛上大一的我們,去了兩次幼兒園實地考察了;

其它專業也有類似的實踐課堂,我認識一個土木專業的同學,他們專業不僅請了很多工程院院士作講座,而且也去了現場進行實踐。

大學畢竟是我們揮灑四年寶貴青春的地方,待得開心舒服還是非常重要的。

在深大我每天都挺快樂的,離家四百多公裏並沒有太想家,因爲深大真的很溫暖。

另外一種觀點認爲“

本人是深大傳播學院大一新生。

仍然記得當初得知我被錄取到深圳大學時,家人嘴上說著“沒關系,深圳大學也是不錯的學校,近幾年上升勢頭很猛”,我卻終究難以掩飾心底失落,眼神稍顯黯淡的場景——這是因爲我沒有被另外一所“211”院校錄取。

在他們心裏,又或許在很多人心裏都是這樣——深圳大學就算上升勢頭再猛,創新創業再厲害,他終究沒有“985”“211“的名頭,就是低人一等。

如今我已在深大度過了一個學期了,回望這段短暫的時光,我想說,我的大學深圳大學,向我證明了她就是我想象中大學的模樣。

創新:

大學作爲傳承、研究、融合和創新高深學術的高等學府,自當擁有創新氛圍。

原先聽說深大的創新創業氛圍良好,而這些來自外界的贊譽主要集中在互聯網、人工智能領域。

確實,以我進入深大就讀的今年爲例——深大機器人團隊參演《我和我的父輩》;

深大代表隊在“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奪得三金三銀。

這些都是深圳大學在其最廣爲人知的領域的成就。

但其實深大的創新成就遠遠不止這些方面,各學院的同學在各自領域的創新探索,都以獨特的方式,展現深大人創新探索的精氣神。

走在校園裏,可以看到在科技樓前大草坪進行無人機飛行活動的同學;

看到在偏僻道路護著機器人小車,小心翼翼前行的同學;

看到在圖書館前架起相機進行延時攝影的同學。

自由:

這種自由不只是突破了以往高中出校必須請假的嚴格門禁,獲得進出校園的“人身自由”,而更體現在思想的自由開放上,如同當年五四運動中的北大學子一般,以其自由開放之思想,鑄成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

深大的創新創業成就卓然,在我看來,歸根結底還是源于自由開放的思想。

我已經特別能感受到,學校是允許各類不同觀點的存在的,老師們都很鼓勵學生多去思考,甚至會在課堂上抽出時間讓學生進行辯論。

以我自身爲例,在《社會學基礎》的課堂上,我們就“‘躺平’現象”進行了一整節課的辯論;

在圖文信息處理這門課程中,我們也利用微信,就《驕傲的矜持》這幅攝影作品進行討論。

這兩次辯論都非常激烈,正方反方都以充分的論據論證自己的觀點,老師也並不會進行絕對立場的“站隊”,在這些辯論中,老師不是裁判,而是鼓勵我們積極討論、更深入思考的觀衆。

溫暖:

學子們大多背井離鄉來到大學求學,離開了熟悉的環境與親人,長期生活在這裏。可以說,大學就是學子們求學這四年的另一個家。

所以,我想象中的大學還應當是溫暖的、有人情味的家。

猶記得,入學第一天,深大就讓我感受到了她的溫暖。

那天我提著大包小包的衣服和床品,甚至仗著家住得比較近,還直接將水桶臉盆搬了過來,行李又重又多(包括行李箱、桶盆、旅行手提包、書包、兩個蛇皮袋),沒有三個人休想一趟搬完。

再加上父母擔心堵車,淩晨四點左右就從家裏出發了,到達學校是清晨六點多,就連學校裏的小巴司機都還沒有開始工作。看到街道上的寥寥人影我就暗自叫苦:恐怕要靠自己一個人多搬幾趟了。

然而走進校門後,卻發現有三位義工學長早早在那等候,那一瞬間我是又驚又喜。他們將行李從我父母手裏接過,又由于小巴司機還沒開始工作,于是便幫我拿著行李、帶著我一路走到宿舍(怪辛苦的,真的太感謝他們了),在路上還給我介紹經過的每個建築。

最後指引我拿到宿舍的鑰匙,幫我將行李搬上電梯,可以說全程我都沒有費一點力氣,只是像小學生春遊一樣輕松、新奇地打量著周圍陌生的環境。

開學那段時間購置生活用品,每天都要去幾百米遠的快遞站拿三五件快遞,有時快遞又多又大,只能用拖車搬回來。

可是拖車又沒有護欄,在路上顛簸幾下,快遞就容易灑落一地。

我想,這時拖著拖車的人可以稱得上一聲狼狽,因爲他要蹲下來一件件地撿。

不過我想象中這般尴尬的事情最終並沒有發生。

當我的快遞掉落時,路過的陌生同學爲我放緩了腳步,幫我撿起快遞再穩穩放在拖車上,不帶走一縷清風地離開,只留下一個溫暖的笑容。(雖然這麽寫很像小學生作文,但是實際情況真的是這樣子噢)

學生對待彼此是如此的溫暖,深大裏的人們,對待動物也格外的溫柔。

漫步在校園裏,不難發現爲校園裏的流浪貓們准備的,盛滿貓糧或者清水的小碗,往往在早上看到貓糧吃完了,下午就能看見碗裏再次盛滿了貓糧。

眼下天氣轉涼,在貓貓經常出沒的地方,還有學生自發放置的紙皮小屋或是棉布小窩,時常可以看見貓惬意地蜷縮在窩裏曬太陽,只在有人路過時懶洋洋地瞟一眼,再安然地窩回去。(他們真的完全不怕人!撸貓自由在這裏實現!)

雖然深大既沒有“985”,也沒有“211”的名頭,目前也還沒入選“雙一流”,但是我認爲,讀大學並不是爲了得到這一紙文憑和重點高校畢業生的稱號,更重要的是在一個學校裏習得這些創新、自由、溫暖的品格,學會做事,學會做人。

你們覺得呢

1 阅读:1193
评论列表
  • 2024-05-17 10:12

    笑死了,深圳大學在深圳當然可以,出了深圳認的不多,人家哈工程國防七子,看看他們的經費,項目,保研率,其實是985待遇的,沒有項目牽引,清華北大都一事無成,人家國防七子這幾十年拿了天量項目,只是很多成績不便公開而已,人家美國的好大學也是靠在國防部拿項目推動的,深大何德何能碰瓷哈工程了[笑著哭]

    用戶0000001 回覆:
    正解![點贊]
  • 2024-05-19 12:19

    深圳大學,雙非高校,出了深圳沒人知道。

  • 2024-04-28 10:53

    哈工畢業生就業比較不錯,學風比較好,周一到周五上課,周六一般一天實驗,課程安排的非常滿,學習幾年生活很踏實

  • 2024-05-22 18:14

    比較就有仇恨! 比較就內鬥 !比較就內卷! 就葵花寶典,就自宮,就都是不雌不雄

博學的小扒菜

簡介:帶你了解高校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