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小米要看比亞迪眼色行事?

祥晴談 2024-05-07 17:50:04

華爲、小米等手機品牌大部分是比亞迪産的你敢信?

據中新經緯等媒體報道,2023年比亞迪的代工業務營收高達1500億元,華爲和小米的手機大部分都是由比亞迪代工,比亞迪幾乎成爲新一代“代工之王”。

國內做新能源汽車的企業有很多,王傳福算是最特別的一個,他是衆多新能源車企創始人中爲數不多的電池領域科班出身,盡管他一度登頂中國首富,但現實中卻是一個異常低調的人。

相比那些超級富豪,王傳福算是一個地道的草根出身,1966年王傳福出生在安徽蕪湖的一個農民家庭,王傳福有8個兄弟姐妹,父親是一名技術出衆的木匠,盡管很努力,卻只能解決溫飽,王父深知“知識改變命運”,竭盡全力供養孩子們讀書,在他的嚴格要求下,王傳福從小就努力學習,想用知識改變命運。但在王傳福13歲的時候,父親不幸去世,失去頂梁柱的家庭,生活陷入困境。

雪上加霜的是在王傳福中考那一年,母親也因病去世,王傳福成了“孤兒”。

好在哥哥王傳方並未放棄王傳福的學業,王傳方說“再苦再累,賣房也要讀書,只有讀書才是唯一的出路。”在家庭並不富裕的情況下勒緊褲腰帶供王傳福讀書。在長兄如父、長嫂如母的關懷下,王傳福的學業並未受到影響,反而在看到嫂子王秀娟爲了自己的10元生活費挨家挨戶去借時,更讓他有好好學習將來報答哥嫂的感恩,高中三年來王傳福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最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中南工業大學冶金物理化學系。

但貧困的家庭再無力負擔,爲了王傳福的夢想,嫂嫂又一次傾囊相助,變賣掉了所有的嫁妝,哥哥也變賣掉了家裏所有值錢的東西,爲了更好地照顧王傳福,王傳方拖家帶口到王傳福讀書的城市謀生,這讓王傳福對哥嫂一直心懷感激。

在王傳福創立比亞迪之後,王傳方一直是默默支持弟弟王傳福的人,在王傳福功成名就後,並未忘記哥嫂,王傳方不僅擔任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後勤處總經理、第二十二事業部總經理,蚌埠比亞迪實業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總經理等職務,兩家還相鄰而居。正是哥嫂對王傳福學業和事業的無私支持才讓王傳福問鼎首富寶座,並在2021年和2022年連續兩年蟬聯中國最佳CEO。

在去年遭遇巴菲特減持後,比亞迪的股價一度大幅下跌,進入2024年,比亞迪的股價回升明顯。截至4月29日收盤,比亞迪股價221.38元/股,年內漲幅達15%,6445億元的總市值依然是國內車企之最,股東人均持股金額126.9萬元,同樣爲A股前列。

代工業務,比亞迪的發家之本

代工業務是比亞迪的早期業務之一,盡管比亞迪的起家是依靠電池,並以電池業務在2002年7月登陸港交所,創下了當時H股中最高發行價記錄,募資16.5億元。有了資本的加持,王傳福不再只局限于電池領域,開始實施多元化戰略,此時的王傳福已經意識到電池制造業的准入門檻較低,市面上已經有100多家公司參與競爭,其電池業務將遭遇天花板,于是王傳福把募集來的資金用于造車和手機零部件代工兩個業務的開展。

作爲手機電池供應商,王傳福在爲手機廠商提供手機電池的過程中敏銳地發現,電池和手機塑膠殼搭配存在色差和噴漆等問題,而要想解決這一非技術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自己一體生産。爲了解決這一問題,2001年比亞迪就成立了注塑廠,在募資後又立即投産了兩條生産彩色STN-LCD(LCD的一種變體)生産線,利用手機電池的客戶資源積累,王傳福在2023年初進入代工領域順理成章,當時摩托羅拉、諾基亞等老牌手機廠商都是比亞迪的大客戶。

隨著手機行業競爭的加劇,質量和交付時間成爲手機廠商制勝的關鍵要素,一站式代工備受青睐,而比亞迪完善的産業體系和供應鏈可以爲客戶提供手機設計制造綜合解決方案,就此,比亞迪終于脫穎而出,手機代工業務也成爲比亞迪重要的營收構成。2006年,比亞迪總營收129億元,淨利潤14.28億元,手機代工業務貢獻了51億元營收和9億元淨利潤,占比分別爲40%和63%,代工業務竟然是比亞迪最賺錢的業務。

2006年到2009年,手機代工業務在比亞迪的營收占比始終保持在40%左右,且每年均保持較高速度的增長。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比亞迪手機代工業務同比增長30%,營收達119億元,2009年增至144億元,同比增長21%。電池此前一直是比亞迪最成熟的業務,在此期間卻慘遭下滑,2008年下滑了13%,營收僅爲62億元,幾乎是手機代工業務的一半,2009年該業務再次下滑34%,營收僅爲41億元,不足手機代工業務的三分之一。

據《環球網資訊》披露,比亞迪儲能及新型電池事業部副總經理王皓宇27日在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透露,比亞迪不僅僅是車企,還爲華爲、小米提供代工,90%的華爲手機是比亞迪代工生産,包括蘋果的平板電腦、手機以及很多電子元器件都是比亞迪生産,比亞迪已經是目前中國最大的電子代工廠,該板塊一年創造營收1500億元左右,該項業務隨著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的爆火在總營收中的比例日益下滑,但依然占25%(以1500億元計算),可見代工業務對比亞迪的重要性。

代工之王將易主

提及手機代工,很多人第一想到的是富士康和最近接連從富士康口中搶食的立訊精密,富士康曾經是國內第一大手機代工廠,但因爲富士康和蘋果“背刺”華爲,以至于網傳華爲中斷和富士康的業務合作。

華爲方面一直辟謠稱消息不實,但富士康因此事件確實市場份額開始走低,盡管在2019年的華爲核心供應商大會上,富士康還獲得了華爲金牌供應商稱號,《證券時報》也曾在2023年9月報道稱“實地探訪富士康科技集團龍華招募培訓中心,發現富士康給華爲手機代工的FIH部門招聘情況火熱,臨時工時薪一度高達26元/小時。”也只能證明華爲Mate60系列並不是跟富士康毫無關系,並未斷絕合作關系,而王傳福也多次公開表示華爲手機大部分由比亞迪制造,說明比亞迪在代工業務上逐漸蠶食富士康的優勢。

一直靠吃蘋果紅利的富士康,卻遭遇蘋果的“抛棄”,蘋果如今正將代工訂單分散到多個籃子裏,比如iPhone14代工廠商變成了富士康+立訊精密,立訊精密虎口奪食,搶下富士康30%的份額。iPhone15的生産中,蘋果繼續使用該策略,代工廠變爲富士康+立訊精密+和碩三家,其中立訊精密和和碩兩家占比達42%,富士康的份額縮減至58%。更讓富士康第一代工廠受損的是蘋果將果鏈外移到印度,印度塔塔集團成爲果鏈新寵,富士康能分到的份額越來越低,未來可能會更低。

財報顯示2023年,富士康營收4763億元,同比下滑6.94%,淨利潤210.4億元,同比增長4.82%,自2020年後首次營收下滑,但需要注意的是,富士康的毛利率一直偏低,目前只有6%左右。截至4月29日收盤,富士康總市值爲4871億元。

立訊精密作爲國內代工後起之秀,2023年增速也明顯放緩,2023年立訊精密總營收2319億元,同比增長8.35%,而此前三年的營收增速分別爲47.96%、66.43%和39.03%,8.35%的營收增速創下立訊精密2010年上市以來最低增速。2023年立訊精密淨利潤爲109.5億元,同比增長19.53%,相比2022年29.60%的增幅,同樣放緩,創下除2021年-2.14%、2016年7.23%以及2012年的2.30%的增幅之外曆史第四低。

立訊精密的毛利率持續下滑,或也是導致其股價一直下跌的原因之一。2014年至2023年,立訊精密毛利率分別爲23.29%、22.88%、21.5%、20%、21.05%、19.91%、18.09%、12.28%、12.19%和11.58%,2023年的毛利率不足2014年的一半。毛利率持續下滑,讓立訊精密的股價較爲萎靡,截至4月29日收盤,立訊精密總市值爲2141億元。

立訊精密盡管現在已經開始布局多元化,比如2022年2月,立訊精密注資100.54億元獲得奇瑞控股19.88%股權、奇瑞汽車7.87%股權和奇瑞新能源6.24%股權,開始布局汽車零部件産業鏈。從2022年開始,立訊精密就頻頻爆出進入新造車的序列,尤其是和奇瑞汽車的頻繁接觸合作,進軍新能源造車領域幾乎已成定局,但現階段手機代工業務依然是立訊精密最主要的營收構成,2022年立訊精密對蘋果的銷售額高達1140.56億,占2022年總營收比例的74.09%,財報沒有披露代工業務占公司的營收比例,以蘋果一家代工計算就已經接近三分之二。

通過和兩大代工廠營收和總市值的對比,比亞迪的毛利率遙遙領先,目前,比亞迪在單一代工業務上目前尚無碾壓優勢,但總市值上遠超富士康和立訊精密,在華爲手機業務恢複和趕超的情況下,比亞迪手機代工業務或將迅猛發展,新的代工之王有望産生。

代工業務仍有進步空間

比亞迪的手機代工業務的營收真的有1500億元?BT財經查閱比亞迪的財報發現,如果按業務分類,汽車業務依然是重要組成。2023年,比亞迪汽車業務營收4834.53億元,同比增長48.9%,占總營收的80.27%,2022年汽車業務營收占比爲76.6%,提升了3.7個百分點。手機代工業務營收1185.3億元,占總營收的19.68%,其他業務營收占比爲0.05%。

據《中新經緯》報道比亞迪方面透露的手機代工業務營收約1500億元,財報披露的相關業務爲1185.3億元,兩者差距約315億元。雖然差距不是很大,但明顯比亞迪在手機代工業務營收上仍有進步空間。

比亞迪汽車業務營收占比越來越高,也帶動了比亞迪整體毛利率的提升。2023年比亞迪汽車業務的毛利率高達23.02%,同比提升了2.63個百分點,爲國內車企最高,同期特斯拉的毛利率爲17.05%,下滑了9.1個百分點,蔚來、小鵬,理想毛利率分別爲9.5%、-1.6%、21.5%。汽車業務超高的毛利率讓比亞迪在2023年整體毛利率提升3.17個百分點,20.21%的毛利率也創下比亞迪曆史第二新高,僅次于2016年的20.36%。

值得肯定的是比亞迪的研發投入增長較大,2023年研發費用達395.7億元,同比增長112.15%,超出特斯拉的研發費用百億元。2023年蔚來、小鵬和理想的研發費用分別爲134.3億元、52.8億元和105.9億元,三家造車新勢力研發費用之和爲293億元,和比亞迪的研發費用相比還有102.7億元的差距。

在2023年汽車銷量達302萬輛,首次進入全球十大車企的比亞迪,在2024年定下汽車銷量增長20%的目標任務,也就是說比亞迪今年的銷售目標爲362萬輛。今年一季度比亞迪累計銷量62.63萬輛,僅完成目標的17.3%,後面三個季度的銷售壓力不小。不過3月比亞迪的銷售開始回暖,累計銷量達到了302459輛,同比增長46%。

進入2024年,比亞迪的股價回升明顯,這和2023年的出色業績表現有直接關系,2024年一季度比亞迪的業績表現同樣亮眼,財報顯示一季度營收1249億元,同比增長4%,歸母淨利潤45.7億元,同比增長11%。在汽車業務穩步提升,手機代工業務大有搶占代工“新王”趨勢的情況下,王傳福的野心逐漸顯露,甚至有市場人士認爲王傳福重回首富的希望大增。未來王傳福是否能如願再登首富寶座,讓我們拭目以待。

作 者 | 夢蕭

0 阅读:0

祥晴談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