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走基層丨“有故事”咖啡小山村引來衆遊客

河北新聞網 2024-05-19 08:30:16

院子不大,擺放著成排的遮陽傘和露營椅,房子保留了原始的石頭建築風格。溫柔的陽光裏,有人悠閑地遛狗,有人窩在躺椅中面朝青山放空,還有人舉起咖啡杯當道具,定格一張山清水秀的美圖……

5月12日,位于井陉縣張井溝村的“咖啡院子”裏,遊客正在聊天。 河北日報記者 周潔攝

5月12日,沿著滿目青翠的“太行天路”,記者一路驅車來到井陉縣張井溝村的“咖啡院子”,率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這一幅悠然閑適的山鄉畫卷。

伴著陣陣咖啡的醇香,“90後”姑娘、店主趙宏彥打開話匣子,和記者聊起了自己返鄉創業的故事。

一年前來這裏踩點,趙宏彥看到的景象,是“一個遠離縣城的山村,一座廢棄已久的石頭房子,一條寬不足1米的石子路”。

“是不是有點心涼?”記者問。

“不,是有點心動。”趙宏彥答。

透過破舊的房子和院子,那時趙宏彥看到的是讓人心動的風景——陽光穿過雲層灑在青翠的山巒,山野仿佛披上一層金色的輕紗;樹木郁郁蔥蔥,野花競相開放,四周淡淡的草木香氣,讓人忍不住多吸幾口。

“這個院子是我按照喜歡的風格,親手設計、親手施工打造的。”盡管“山村咖啡店”的想法遭到不少人質疑,但靠著情懷和熱情,趙宏彥還是風風火火地幹了起來。創業之初,她也考慮了最壞結果,“不是沒有壓力,畢竟真金白銀投入了。”

然而,如今的“咖啡院子”一天已經能賣出100多杯咖啡,遠超趙宏彥的預期。“我們賣的不是咖啡,是大自然饋贈的風景,是蘊含鄉村風情的故事。”她笑道,事實證明,賣風景、賣故事,年輕人很買賬。

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從每天早上9時至傍晚6時,2名店員操作咖啡機不停運轉,最多時一小時賣出三四十杯咖啡,單日接待量200多人次。

酷愛騎行的趙宏彥對“目標客戶”的需求很了解:風景和故事之外,更重要的其實是隱形的情緒價值。“在這裏,咖啡不僅是一種飲品,更是一個交流的紐帶。”趙宏彥說,作爲店主,她還扮演起了“陪聊人”的角色,“跟南來北往的人放松地聊聊各自的生活感想,溫暖治愈的氣氛自然拉近了人與人的距離。”

如今,這個院子已經成了“太行天路”上年輕人的“情感驿站”,熱鬧的時候,院子內外露營地的帳篷裏全是人。相約三五朋友小聚,品一杯甜蜜的卡布奇諾;促膝長談中,嘗一嘗拿鐵的馥郁醇厚……人們在這裏卸下疲憊,盡享悠然時光。

趙宏彥說,自己目前正在准備擴大經營,再租三間閑置的石頭房,打造一個青年旅社,“我們將嘗試‘露營+咖啡’‘青旅+咖啡’等更多模式,讓來這裏遊客的需求更好得到滿足。”

伴隨著生態畫卷的徐徐鋪展,在青山綠水之間,越來越多的網紅打卡地像“咖啡院子”一樣,“續杯”著消費升級的故事,刷新著美好生活體驗。(河北日報記者周潔)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