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周末“出逃”住酒店:一種新休閑養生秘訣

北青放牛班 2024-04-22 22:41:37

周六一大早,姚姚簡單洗漱後,便拽上前晚收拾好的行李,匆匆離開了宿舍。

她給自己安排了一次周末“酒店之旅”。

繼“在洗浴中心過夜”後,時下“周末住酒店”又成了大學生舒緩壓力的一大熱門選擇。

相比前者,酒店能提供更私密的空間,能讓人更舒適自在。姚姚稱這種生活方式爲“大學生的養生秘訣 ”。

而在社交媒體上,更有一些大學生把偶爾住酒店擡到了“精神救贖”的層次。在他們看來,周末到酒店“度假”能短暫沉浸、調整狀態,還能爲接下來的學習生活“充電蓄能”。

01  周末奔向酒店,

“通勤”兩小時

由于姚姚學校的位置較爲偏遠,而目的地酒店位于貴州市中心,因此周六一早,她先是搭乘城際快鐵,又轉了一次地鐵,耗時兩個多小時才到達酒店。

途中,姚姚看著車窗外的景色迅速掠過,心中滿是喜悅。還沒出地鐵,她就在外賣平台上下單了一杯奶茶,和預想中的一樣,當她邁進酒店大堂時,她的奶茶已經被妥當地保管在了酒店前台。

拿上房卡,姚姚直接拎著奶茶進了房間。一進門,她就肆意地躺到了那張大床上。

稍作休息後,姚姚從書包裏掏出平板電腦,點開了一門視頻課程。

姚姚表示,之所以把學習任務帶到酒店來,是因爲在學校聽網課,如果不戴耳機,就會影響到宿舍的同學,而長時間佩戴耳機又會損傷聽力,實在令她兩難。來到酒店學習相當于擁有了一個可以外放聲音的專享自習室。

只花了大半天時間,姚姚就把落下的網課全部補完了。而余下的全部時間都被姚姚用來犒賞自己。

吃飯是頭等大事。她早已對周邊不知反複“臨幸”過多少次的外賣感到厭倦。這次來到市中心,姚姚終于可以品嘗到心心念念的糯米飯,再配上可口的折耳根,口腹之欲立刻被滿足了。

姚姚給自己點了一杯果茶

夜晚,姚姚窩在酒店房間,用看電影來解悶。

這一天過得太放松自在了,睡前,姚姚忍不住將平板的音量調大,然後跟隨節奏隨意地舞動起身體,擺脫了學校晚上11點熄燈的束縛,直到淩晨1點,姚姚才依依不舍地入睡……

姚姚選擇的是一家知名的連鎖品牌酒店,每晚房費僅200元左右。作爲學生,她做選擇時首先考慮的就是預算。

姚姚每月的生活費約爲2000元,這次“酒店之旅”的預算包括酒店費用、往返車費以及餐飲開支,她總共留出了500元。“如果生活費能更充足些,我就直奔希爾頓(酒店)了。”姚姚開玩笑地說。

除了預算的限制,在挑選酒店環境時,姚姚還翻看參考了許多網友的評價,同時在酒店房型、位置以及周邊商圈上她也進行了反複地比較和斟酌。

姚姚對于最終挑選的這家酒店十分滿意,這是一間原木風的商務房,房間寬敞明亮,書桌、大床、電視、沙發一應俱全,甚至還有宿舍難以擁有的獨立衛浴和衣帽間。

盡管她認爲學校宿舍的條件已相當不錯,但與眼前寬敞明亮的商務房比,學校宿舍還是有些擁擠狹小。

姚姚在酒店房間裏聽網課

02 大學生在朋友圈

找“酒店搭子”

與姚姚選擇獨自入住酒店享受靜谧安逸的環境不同,也有一些大學生更傾向于結伴同往。

kiukiu與一位朋友不久前相約見面敘舊,她們商定在那個周末預訂一家位于天津市中心的酒店。

傍晚時分,兩人結束遊玩後回到酒店房間。站在寬敞的落地窗前,kiukiu和好友眺望著遠方燈火璀璨的夜景,小酌到微醺。

當夜幕降臨後,她們洗完泡泡浴,吹幹頭發,舒適地躺在了寬敞的酒店雙人床上。而最美好的事情還包括第二天清晨醒來,就能享用到酒店提供的豐盛自助早餐。

kiukiu所住酒店的自助早餐

kiukiu不禁感慨:“誰懂這些瞬間對大學生的含金量,我願意住一輩子。”

Kiukiu發現,她身邊不少同學都已有周末入住酒店的體驗。悄然間,這一新休閑方式,開始在大學群體中蔓延。

她的朋友圈經常出現“蹲個酒店搭伴”的貼文。

Kiukiu介紹說,她的一些性格外向的同學都不介意與非親密朋友在酒店合住。

從某種意義上講,周末“出逃”宿舍住酒店的目的在于遠離人群,必要時,甚至是遠離熟悉的人群。

大學生周末住酒店的帖子

其實,在kiukiu看來,平常在寢室生活,再尋常、再細小的舉動都需要顧及其他人的感受。例如,有的室友睡到中午12點才醒來,如果自己早早地起床,她會擔心開燈影響到睡著的人。

此外,每次回到寢室,大家都不得不出于禮貌地互相打招呼寒暄,這種被迫社交也會偶爾讓Kiukiu感到疲憊。

對此,姚姚也深有同感。她直言,自己在大學裏的朋友更多是“搭子關系”,比如吃飯搭子、上課搭子。即便是室友,也難稱得上真正的知己。

因此,當情緒低落時,姚姚認爲選擇遠離宿舍也是對他人的一種體貼。“我也應該爲大家著想,不能將負面情緒全盤帶給他人。“在這種情形下,她覺得獨處更顯自在。“所以不如向內求,爲自己營造一個甯靜的環境。”

所以,在那個周末外出住酒店之前,姚姚並沒有直接告知室友她的計劃,而是撒了個無害的小謊,說“春天來了,自己想出去走走”。

此前,Kiukiu和室友們還曾在湯泉洗浴中心過夜,價格與酒店相差無幾。雖然湯泉提供了各種自助小食,但缺點也很明顯:無獨立床位,只能睡在小格子間裏,夜晚常受到周圍噪音幹擾。

"綜合性價比來看,還是酒店更劃算。價格在300元至400元左右,兩人平攤費用。如果酒店房間還能提供投影設備,觀影方便,那就更棒了。" Kiukiu表示。

Kiukiu周末住酒店

至于爲何不選擇圖書館、咖啡廳等其他場所放松,姚姚認爲,關鍵在于酒店的空間自由度更大。因爲在任何公共空間,都需要考慮他人的感受,無法完全放松和釋放自己。

03 短暫逃避

同輩競爭與學業壓力

在規避被動社交的同時,也希望避開同輩之間的競爭壓力成了大學生選擇周末住酒店的另一個理由。

在北京讀大學的黃瑜對此感悟頗深。她表示,室友算是跟自己最親密的同學,但長時間相處下來,可能也會有無形的壓力。

她解釋道:“我與室友的關系雖然很好,但因爲我們是同院系同專業的,競爭不可避免地存在,尤其是暗中的較勁,令人不適。”

同輩壓力幾乎成爲大學生們面臨的普遍難題。常常是在離開校園環境後,他們整個人才能真正地放松下來。

妤妤在酒店追劇

“平日裏,若周末留在寢室,看到室友早早起身去圖書館,會在心理上給自己施加壓力,但在酒店,這種緊迫感完全消失了。我再也不必與身邊的人進行比較了。”Kiukiu也描述了自己在校園生活中的常態,“在寢室裏,我們常常陷入‘內卷’,甚至每次出門可能都會招來同學們事無巨細的詢問。”

因此,對Kiukiu而言,偶爾逃離宿舍,也是一種精神上的解放。

不過,住酒店最爲重要的療愈功效仍在于其能夠有效地舒緩壓力,調整狀態。

kiukiu今年讀大二,主修中文和英文雙專業,眼下最緊迫的任務就是尋找實習機會,以及爲將來的保研做准備。

她表示,盡管大學生現在的課程負擔有所減輕,但心理上的壓力卻依然沉重,需要應對各種考試,同時還有對未來的焦慮。

“我正在尋找暑期實習。文科生實習幾乎都瞄准‘大廠’,因爲薪資較高,但這也帶來了激烈的競爭。”kiukiu意識到,是時候給自己一些喘息的空間,以緩解內心的緊繃與不安。

Kiukiu選擇的酒店

姚姚在決定選擇住酒店之前,也在校園生活中遭遇了一些不順心。例如,遺失了已經佩戴八年的手表,以及小組作業遇到了一些困難。

不過眼前的這些問題只是讓姚姚煩擾的一部分心頭事。未來的不確定性更像一張無形的網,將她困在其中。

面對即將到來的綜合測評,她不得不思考接下來需要考取哪些證書,參與哪些競賽,從事哪些志願服務以及科研項目,“我必須確保每一步都是正確的,每段時間都不能被浪費。”這種緊張和壓力滲透著她的生活。

大學生養生秘訣:周末住酒店

近來,姚姚的焦慮越發強烈。夜晚,她常常在床上輾轉反側,她意識到,若繼續在這樣的環境下待下去,自己可能真的會崩潰。

因此,盡管酒店住宿意味著一筆不小的花費,但她還是果斷決定,“體恤”自己一回。短暫“出逃”讓她迅速找回了內心的平靜和自由,她將這份滿足感轉化爲新一周的活力和幹勁。

04 回歸校園,

應對“戒斷反應”

在酒店房間這個免受外界影響的空間中,大學生們的壓力得到了釋放。不過,對一些人而言,接下來的憂傷卻和快樂來得一樣迅猛,因爲在重返校園的過程中,他們還需要應對“戒斷反應”的挑戰。

3月的最後一個周六,余周周和閨蜜兩人在南京的一家酒店度過了“友誼一周年紀念日”。

余周周和閨蜜爲了紀念日訂了一個小蛋糕

這已經是上大學後她們第三次一起住酒店了。余周周和閨蜜同校不同班,但即便和閨蜜同住一個寢室,她還是傾向兩個人偶爾一起出去住酒店。“宿舍六個人還是有點多,我們更享受‘1V1’的相處氛圍。”

夜晚,她們沉浸在一部“無腦小甜劇”中,一口氣追完了23集。余周周印象最深刻的是和閨蜜一邊吐槽劇情,一邊爲劇中"CP"瘋狂打call。每每看到關鍵情節,她們會一起興奮地放聲大叫,有時甚至會激動地捶對方一下。

余周周在酒店開啓追劇模式

爲了增添儀式感,她們特意訂了一個小巧精致的蛋糕,蛋糕周圍擺放著一圈暖黃色的小燈,氛圍相當溫馨浪漫。

然而,退房的時刻也在不知不覺間臨近,意識到在酒店裏度過的快樂時光即將結束,余周周心中湧起一絲抗拒。

在酒店的時光有多快樂,回校後的戒斷反應就有多難受。“回到寢室後,有強烈的落差感,覺得失去了自己的私人空間,身邊也沒有好朋友了。”這種情緒一直延續到周一的上午。伴隨新一輪小組作業的到來,余周周不得不努力調整自己,重新適應校園的日常生活。

余周周和閨蜜周末一起住酒店

相比之下,姚姚卻以一種更加積極的態度迎接回校後的生活。她承認周末退房後會有短暫的失落感,但她的狀態調整得更快。

後來,姚姚把自己的經曆分享到社交平台,並將周末住酒店稱爲“大學生養生的秘訣”。她認爲,在這個集體生活的公共空間中,爲自己創造一個私密的獨處空間,是一種重要的放松和充電方式。

姚姚最初還以爲自己出去住酒店是一種特立獨行、不合群的行爲,但沒想到,有許多大學生和她有著類似的經曆,她的觀點也得到了許多網友的共鳴和認同,這讓她感到意外但又滿懷欣慰。

姚姚回學校路上拍下的街景

黃瑜則是把自己住酒店這一行爲理解爲一種“暫時性的不作爲”。她將周日全天時間都留給自己,用以徹底放空、釋放壓力。

這種自我調節的方式讓她在學習和生活之間找到了一種平衡,“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回來之後就完全變了一個人,住酒店只是一個儲存能量的方式而已,或者說是爲了回來更努力地‘卷’。”

(文中人物均爲化名)

撰文 | 北京青年報記者 王婧懿

統籌 | 林豔 張彬

圖片 | 受訪者供圖、網絡截圖

0 阅读:4

北青放牛班

簡介:以青年視角報道熱點新聞,關注青年、研究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