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考古重要突破!兩千多年前戰國中山國貝殼畫圖像成功複現

河北新聞網 2024-05-08 10:40:12

河北日報訊(記者田恬)5月6日,記者從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該院與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考古學與人類學系、內蒙古赤峰學院曆史文化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曆史學院考古文博系合作,利用科技手段,首次對兩千多年前戰國中山國遺址貝殼畫圖像進行了成功複原複現,並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將貝殼畫這種獨特藝術形式的曆史,至少追溯到戰國時期。此項研究成果論文,近日在國際文化遺産保護領域頂級期刊《文化遺産雜志》發表。

戰國中山國是由白狄族鮮虞部在今河北中南部建立的國家,創造出了獨特的文化。中山文化和燕文化、趙文化一樣,是形成河北人文精神的重要根脈。

此次研究的兩件戰國中山國貝殼畫,出土自靈壽縣青廉墓地,由于受埋藏環境影響,圖像遭到嚴重破壞。研究團隊通過一系列先進科技手段和方法開展精細研究,成功對貝殼畫進行重建複原,並明確解答其顔料、工藝及其他相關問題。研究團隊最終確定,戰國中山國貝殼畫彩繪中使用的各種顔料,來源于朱砂、孔雀石、炭黑等。這些顔料的選擇不僅體現了古代工匠對色彩的精准把握,更彰顯出他們在材料運用上的高超技藝。

在古代,貝殼主要有裝飾、生産工具、交易貨幣等用途,將貝殼內壁用作繪畫載體的考古證據並不多見,此次研究發現彌補了這一不足。

研究團隊表示,從題材上看,貝殼畫主要聚焦于人們參與各種活動的場景,這些活動往往與貴族身份或儀式意義緊密相連,充分展現了戰國時期中山國社會風貌和文化內涵。在顔料使用上,貝殼畫上的人物面部和皮膚處都采用紅色顔料,這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審美觀念和文化傳統。

據悉,研究團隊還對此次戰國中山國貝殼畫圖像進行了深入研究,推測畫中樹木可能爲油桐樹,並探討了畫中人物頭飾、衣著與中山國其他出土文物之間的潛在聯系,進一步揭示了這些文物背後所蘊含的曆史文化信息。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