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東升最引以爲豪的4位養老社區居民

地産扒扒扒 2024-05-13 18:08:50

“正是因爲有了泰康之家,我能真正回饋那些養育我、栽培我,對我人生産生重要影響的人。”——泰康保險集團創始人陳東升。

泰康不愧是中國養老第一品牌。17年間,完成了全國35個城市、40家養老社區的布局,在住居民超過12000位。據不完全統計,院士和學部委員有35位,雙一流大學書記/校長17位,包括經濟學家吳敬琏、“全國脫貧攻堅楷模”夏森阿姨,還有錢理群教授等知名學者。真正讓陳東升引以爲豪的,是以下這4個居民。

母親入住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8年前,陳東升說服自己母親入住泰康養老社區,花了有小一年的努力。

當時已經88歲的媽媽,總有理由拒絕他:

先是推脫說自己文化不高,住到居民幾乎全是知識分子的燕園社區,害怕給兒子丟臉;

又是扯到親情,擔心親戚鄰居罵他不是孝順,所以才把自己媽媽送入養老院……

陳東升在美國考察

陳東升找了很多人給媽媽做思想工作,自己也想了許多溝通方案。

最終以主動保證“燕園和家裏都可以換著住”打動了媽媽,老人家這才勉強答應。

沒過多久,惦記家裏的陳媽媽就提出,要回家住一個星期。

結果,卻令陳東升感到意外,他媽媽在家裏居然連一個晚上都沒待,當天就返回了燕園。——媽媽已經完全習慣了養老社區的生活環境。

現在,陳東升母親一直住在北京泰康之家燕園。由于身體原因,每周都做透析,即使經曆新冠疫情的侵襲,但96歲的陳媽媽,身體依舊硬朗。

大師入住

“北大教授進養老社區”,一石激起千層浪。

2015年7月19日,北京大學錢理群教授和愛人崔可忻老師正式入住,成爲泰康之家·燕園,也是泰康之家的第一批居民。

作爲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人文學者之一,錢老的這個決定,影響著中國大半個文化圈。

錢理群教授與愛人崔可忻老師

錢教授期望養老社區能“幫”他個忙,那就是安靜地寫作,——這是他最想做的事。

錢教授打趣自己是“破釜沉舟,沒給自己留後路,連一直在北京居住的房子都賣了,我這是以房養老”。

2018年11月,崔可忻老師被診斷出胰腺癌。

在人生的最後幾個月,崔老師決定不做化療、不動手術,選擇在泰康燕園康複醫院接受疼痛治療,完成了人生自傳。並在燕園做了一場告別演出,在場的人無不動容。

經曆過愛人離世,錢理群教授對待生命和死亡的態度有了更深理解。8年出版14本書,錢老住泰康之家這8年,就是他的“人生創作最高峰”。

錢老說:“集中精力寫作,活成了自己心中‘安度晚年’的理想模樣。”

校長入住

2020年7月25日,陳東升將武漢大學老校長劉道玉,接到了泰康之家楚園。

陳東升1979年從湖北天門考入武漢大學經濟系,時值劉校長主政。

劉道玉是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傑出代表,對武漢大學的騰飛作出過巨大貢獻,被譽爲"武大蔡元培"。

陳東升看望劉道玉校長

入住泰康之家,劉校長笑稱:“既來之則安之,我就是來享受天倫之樂的”。

楚園也順理成章成爲武漢大學校友們聚會的場所。

這裏不僅僅有老校長,還有同事,學生。“我們是師生三代聚在了楚園,這是難得的機會。”

在楚園,劉老先生3年內連出3本著作,完善了他“愛的教育、創造教育”等理論成果。

他還成爲養老社區《楚園大講堂》的第1位演講嘉賓和樂泰學院開學第1課的講師。用“老有所學”和“老有所爲”,實現了更有質量的“老有所養”。

師母入住

陳東升創業成功後,一直惦記著他的恩師,武漢大學教授、著名經濟學家董輔礽先生。

董老2004年駕鶴西去,師母劉藹年教授一直由在美國的女兒董欣年院士和女婿王小凡院士照顧。

一年多前,劉藹年教授因阿爾茲海默症的加重,而選擇回國,落葉歸根,入住了泰康之家燕園,目前居住在記憶照護區。

劉師母曾是海軍總醫院的眼科專家,“她得了記憶障礙,我在她的門上貼了一個‘海軍幹休所’,她特別高興,她覺得回到家了。”陳東升說。

陳東升博士畢業與老師董輔礽合影

結束語

變老意味著什麽?

對個人而言,是身體的衰老、罹患多重疾病的可能,同時也意味著更少的收入、更沉重的照護負擔。

一定要有尊嚴地活著,一定是享老,是幸福、是享受、是歡樂,而不是生存著、不是得過且過。

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泰康養老社區。陳東升和泰康,正在努力讓更多老人能夠在泰康養老社區裏安享晚年。他們推動著這場中國式養老革命。

“做養老、醫療,是我人生中、商業生涯中最正確的事。”陳東升感慨。

泰康養老社區實景圖

☞歡迎關注我,景升持續給大家分享養老社區的點點滴滴。☞歡迎分享、交流:微信1598908297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