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探訪丨10個湖北實驗室首創國內這些成果

湖北日報視頻 2024-04-27 11:40:19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文俊 韓曉玲 通訊員 丘劍山 蔣朝常

省委十二屆六次全會提出,要充分發揮區位優勢、科教優勢、成本優勢、轉型優勢,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加快推動發展目標、發展觀念、發展方式、發展動力、發展路徑的優化完善和轉型升級,以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的實際行動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航拍光谷科創大走廊。沿高新大道一路向東,樓宇林立、園區連片,武漢新城煥然一新。(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任勇 攝)

聚焦國家戰略和湖北産業創新需求,近年來,我省加緊打造高能級科創平台。目前,湖北已形成由國家實驗室、湖北實驗室、全國重點實驗室、省重點實驗室構成的實驗室戰略矩陣。其中,湖北實驗室已達10個,實驗室實體化運行成勢見效,聚集各類人才近3000人,形成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多項成果爲國內首創。

面向國家需求 服務湖北建設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近年來,全球極端天氣頻繁發生,種業應該如何應對?

4月24日上午,湖北洪山實驗室,科研人員正在進行棉花抗旱基因研究。

湖北是我國生物種業産學研重要基地,全球第一張水稻全基因組育種芯片、全球第一支試管藕……一個個標志性成果,彰顯了我省在生物種業領域的創新實力。湖北洪山實驗室牽引、彙聚我省生物種業相關創新要素資源,開展農業生物遺傳改良研究,培育綠色優質品種,推廣綠色生産技術,保障農業綠色發展和國家糧食安全。

科技工作者在水稻生殖發育實驗室裏做實驗。(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柯皓 實習生 胡宇韬 攝)

“湖北洪山實驗室承擔的任務和研究對象,囊括了湖北的主要農産品。”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張獻龍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實驗室的實體化運行,進一步推動科研人員堅持“四個面向”,同時直接面對産業需求,圍繞産業鏈布局創新鏈,推動提高品質、降低成本,實現綠色發展。

湖北是長江流域最大的棉産區,近年來的氣候變化,特別是極端天氣,對棉花的産量和品質造成了較大影響。瞄准湖北産業需求,張獻龍帶領團隊培育早熟、耐高溫、優質的品種。國審品種“華棉2270”不僅生育期短,還導入了抗旱、耐高溫等優異位點,在2022年極端幹旱、高溫情況下表現出顯著的抗性和豐産性。張獻龍告訴記者:“這樣的品種將來推廣後,有利于維持湖北棉花産業的優勢。”

服務國家需求,針對新疆棉産區需要,解決棉花抗病、耐高溫、抗旱節水、在機采中減少含雜量等問題。目前,張獻龍院士團隊正在培育對落葉劑敏感的品種,減少機械采摘棉花時的葉片殘體。

實現成果供給數量和質量“雙提升”

2023年以來,爲充分展示實驗室體系科研成效,推進構建目標導向機制,加快實驗室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科研供給與産業需求良性互動,省科技廳組織開展實驗室科技亮點成果遴選,目前已完成兩批實驗室亮點科技成果評選工作,共遴選83項科技成果納入亮點科技成果庫,其中亮點成果33項,入庫培育成果50項。

航拍九峰山實驗室外景。(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魏铼 攝)

其中,湖北九峰山實驗室牽頭完成的“碳化硅溝槽MOSFET技術”,開發了低表面粗糙度、高激活率的高溫高能離子注入與激活工藝,系統解決了一直困擾業界的溝槽型碳化硅MOSFET器件的多項工藝難題,首批溝槽型MOSFET器件晶圓下線,突破國外壟斷。湖北洪山實驗室參與完成的“發現在鹽堿地上能夠促進糧食增産的關鍵基因”,首次發現主效耐堿基因AT1及其作用機制,可顯著提升作物在鹽堿地的産量,有望大幅提升鹽堿地綜合利用水平,相關成果已在《科學》等發表,並入選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發布的2023年度國內十大科技新聞。

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切實發揮“以用爲導向”的科技創新供應鏈平台作用,“爲需求找供給”,支持各類實驗室圍繞國家戰略需要和湖北發展需求,聚焦目標定位,明晰發展方向,整合優勢力量,開展有組織的科研,實現成果供給數量和質量“雙提升”。

湖北實驗室聚集各類人才近3000人

2月24日,湖北時珍實驗室第一屆學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武漢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王琦、王廣基、董家鴻、邬堂春、肖偉、陳士林受聘爲實驗室首席科學家。

湖北時珍實驗室是國內中醫藥領域首個省級實驗室,也是第10個湖北實驗室,自2023年8月揭牌以來,通過多種方式組建研究團隊20余個,聚集中醫藥及交叉學科人才170余人,在老年病未病篩查、楚藥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中藥材種植、中藥新藥研發等方面形成一批重大成果。

光谷實驗室外景。(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魏铼 攝)

近日,湖北光谷實驗室、湖北珞珈實驗室、湖北時珍實驗室等紛紛面向全球公開招聘高層次人才。截至目前,10個湖北實驗室已聚集各類人才近3000人,集聚了一批院士、國家級人才、省市級人才等。

對于湖北濃厚的創新氛圍,湖北洪山實驗室科研人員、華中農業大學教授楊細燕有切身感受,這位“80後”近年來主攻棉花抗旱生物學及種質資源創新研究。她說,自己帶的博士後在申請湖北的面上項目時都比較順利,這說明湖北高度重視青年科技人才工作,通過一系列政策措施優化創新生態,助力青年科技人才健康成長,激發青年人才創新活力。

張獻龍院士認爲,華中地區具有很強的科教優勢。武漢地區院士衆多、涉及産業鏈廣泛,可以推動不同院士團隊和不同學科進行交叉融合,形成新的産業。要打造良好人才環境,也要加快優勢團隊成果轉化落地。同時,加強自身創新能力建設,更加注重原始創新,發揚敢于創新、勇于拼搏的精神。要更加重視科教力量的培植,做到“別人沒有的我有,別人有的我更強”,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相關鏈接

一線探訪丨業務規模居全球首位 中碳登擦亮湖北“綠色”招牌

一線探訪丨産值劍指百億!民營造船廠“卡位入鏈”迎新機

湖北日報客戶端,關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僅爲用戶推送權威的政策解讀、新鮮的熱點資訊、實用的便民信息,還推出了掌上讀報、報料、學習、在線互動等系列特色功能。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