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從25%提至100%,中國電動汽車出海遇阻,但挽救不了美國汽車

科技銘程 2024-05-18 19:38:28

《華爾街日報》報道稱,拜登政府將宣布將中國電動汽車進口關稅從25%提高到100%,以此來挽救危難中的美國汽車産業。

其實,美國已經不是第一次對我國電動汽車增加關稅了,美國對電動汽車實施的最惠國關稅爲2.5%,2018年7月美商務部根據301條款對34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征25%的關稅,其中包括電動汽車,使得出口到美國的中國電動汽車關稅提升至27.5%。

美國一直是老牌汽車大國,在燃油車市場上有通用、福特、克萊斯勒三大巨頭,這三大汽車廠商的快速發展,也催生了全球第一家汽車城底特律。

之後、銀行、保險、投資商紛紛入駐底特律,爲汽車工業和消費者帶來充裕的資金,底特律也逐漸建立起研發、生産、銷售和售後爲一體的汽車産業鏈。

2006年,美國三大汽車工人平均年薪達到了14萬美元,超過了當時的大學教授9.6萬美元的平均年薪。

通用員工每小時生産成本高達69美元,綜合福利達到了73美元,而日本豐田爲45美元,即便如此,美國工會依然要求汽車企業保證每年加薪3%,車企不同意就罷工。

爲了解決日益高漲的成本支出,通用、福特、克萊斯勒等被迫把工廠轉移至海外,這就造成了美國制造業的空心化。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崛起,燃油車起感到了前所未有壓力,因爲這不是單純的和你競爭,而是要革你的命。

新能源汽車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中國車企,在燃油車時代,因爲缺少發動機核心技術,導致國産汽車廠商一直徘徊在虧損的邊緣,即便僥幸盈利,也不過是賺點辛苦錢。

爲此,許多車企,包括大型國有車企上汽、一汽、東風都開始與海外品牌合作,打造了什麽上汽大衆、一汽豐田、東風雪鐵龍等等。

但是結果,我們沒有等來核心技術,而是爲他人“作嫁衣裳”。

現在新能源汽車來了,中國車企意識到“彎道超車”的機會來了,開始從核心技術三電(電池、電控、電機)領域下手。

比亞迪成爲全球唯一一家掌握了三電技術的車企,這一點連特斯拉都沒有做到,中國車企進步值得我們驕傲,也讓海外車企感到震驚。

動力電池占新能源汽車成本的50%左右,而該領域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中國的甯德時代、比亞迪、韓國LG,市場占有率分別爲39%、16%和10%。

富可敵國的蘋果公司,斥資100億美元,花費十年時間造車,立志要挑戰特斯拉,卻無疾而終,爲何?因爲缺少核心技術。

蘋果剛開始造車,就揚言甯德時代、比亞迪要想供貨,必須在美國本土建造電池工廠,而且這個工廠只能向蘋果獨家供應。

我們也看到了台積電在美國建造晶圓廠,困難重重,工會爲難、基礎設施不足、補貼不到位,只能推遲投産時間,要知道台積電背後可是大量的美國資本、甚至有人稱其爲“美積電”。

如果甯德時代、比亞迪在美國建造工廠的話,你可以想象是什麽場景,恐怕這家工廠都保不住。

所以,這兩家企業直接拒絕了蘋果,連電池都拿不到,加上電控、電機、自動駕駛這些難題,蘋果真的玩不動。

特斯拉在連續虧損多年後,決定在中國上海建立首個海外工廠。

中國政府給予了特斯拉一系列的優惠條件,稅收優惠、土地優惠、並允許特斯拉獨資控股,而條件只有一個那就是優先采用中國制造的零部件。

有了中國制造的助力,特斯拉汽車制造效率大幅提升,成本也迅速下降,特斯拉迅速擺脫虧損,並在2022年獲得125億美元的淨利潤,公司市值也一度攀升至萬億美元,馬斯克憑此一舉穩定世界首富。

中國汽車産業得到了什麽?

因爲特斯拉這條鲶魚的進入,極大的激活了比亞迪、蔚來、小鵬的動力,要快速動起來,否則就會被對手吃掉。

正是這種壓力成就了比亞迪、蔚來,也成就了中國電動車産業。

如今,在長三角已經形成了集動力電池、電機、電控、減速器等配件爲一體的産業鏈,特斯拉也幫助我們培養了大量的技術工人、帶來了先進的管理技術。

而反觀美國的政策,直接拒絕比亞迪等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進入,你不要來、我不和你玩。

彭博社,美國自己的媒體都在批評,說:一個對資本主義的饑渴曾造就了現代汽車工業的國家,正在驚人地喪失勇氣。“許多高管都安于受距離和關稅保護的市場,又擔心電氣化和中國競爭所帶來的痛苦轉變。”

面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挑戰,美國汽車産業不敢去接受,甚至不敢去面對。這還是汽車大國嗎?還是科技強國嗎?

即便是美國通過增加關稅的方法把中國車企擋在外面,但是這挽救不了日落西山的美國汽車産業。

5月13日,美國福特汽車宣布減少電池供應商訂單,同時削減了120億美元的電動汽車計劃,推遲發布電動新品、下調F-150 Lightning等車輛的售價、推遲和縮小計劃中的電池工廠。

全面收縮電動車業務,目的就是降低電動汽車轉型帶來的持續虧損,據福特稱,目前在Model E項目裏每售出一輛電動汽車就虧損約13萬美元。

要知道,比亞迪已經把電動汽車賣到了7.98萬輛/台的價格,福特在成本上似乎永遠無法與比亞迪對比。

福特直言:盡管燃油車賣的不少,但是無法堵住虧損的窟窿,虧損或將成爲福特汽車的新常態。

電動車企特斯拉也宣布裁員10%,裁員人數將達到1.4萬人,馬斯克稱,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但這會使公司保持精簡、創新並進入下一個增長周期。

早期的特斯拉出現了一波“快速增長”,因此招聘了大量的員工,結果比亞迪、蔚來銷量快速增長,擠壓了特斯拉的空間,導致特斯拉“某些領域的角色和工作職能的重複”。

燃油車無法轉型、電動車空間被擠壓,成本過高、産業鏈不完善,嚴重制約了美國電動汽車産業的發展。

但是美國錯誤的認爲,這一切都是因爲中國電動車的崛起。

根據相關數據,2023年,中國純電動乘用車共出口132.19萬輛,占新能源汽車出口總量的83.4%,出口的電動汽車主要進入了歐洲、中東地區。

也就是說,中國電動汽車壓根就沒有進入美國汽車市場,反而是特斯拉在中國市場賣的很好。

中國電動汽車的發展,爲全球車企樹立了榜樣,也將帶領全球汽車進入電氣化、智能化,但是美國因爲我們暫時的領先,就將關稅從25%提升至100%,妄圖阻止中國電動汽車的進入,但這根本挽救不了美國的電動汽車産業。

未來中國電動汽車會一如既往的發展,而歐美的躺平、擺爛,真是可悲、可歎、可笑。

我是科技銘程,喜歡就點個贊吧!

6 阅读:1346
评论列表
  • 2024-05-19 12:28

    對等措施

  • 2024-05-19 11:47

    感覺中國電車離開本土市場就是然並卵

科技銘程

簡介:喜歡科技,喜歡聊科技,更喜歡分享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