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庫長城(6)

丁道師 2024-04-29 19:44:01

6

中西部地區的生態治理,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對于嚴正來說,大規模培育和種植梭梭林只是其中一個手段,更大的手筆還在後頭。

2085年冬至日,在北京亦莊大學舉辦的一次技術大會上,嚴正壓抑心潮宣布一項最新的技術進展:“如果人類不過度開采、發電,也不會加劇大氣汙染、土地荒漠化等問題,各種生態問題的根源就是對現有能源的過度依賴和挖掘。如果我們的能源依賴轉換了路徑,局面自然改觀,很多問題將不解而解。這個道理,想必大家都明白。”

看著台下一雙雙期待的目光,嚴正頓了頓,繼續說道:“關于改變能源依賴,現階段,太陽能是取之不盡的。至少,站在現代地球人的視角來看是如此。”

此刻的嚴正,已經是蜚聲中外的科學家兼生態學家。

向太陽要能源、要出路,這似乎是一個過時的科學議題。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中國就成立了太陽能學會,推動光伏技術的研究和應用。本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的光伏産業出口到全球各地,已有不小規模。不過傳統光伏模塊占地面積大、轉化效率低,況且這種能量密度極低的産品,生成時還具有高能耗、高汙染等缺點。因此,近幾十年來,即便技術上偶有突破,但並沒有根本上解決傳統能源依賴問題。

看著台下的期許和不解,嚴正迅速切入主題:“忘掉光伏板吧。”隨即拿起了桌子上一塊薄薄的玻璃狀物體,繼續說道:“試一試發電玻璃。”

發電玻璃?這是什麽物件。現場有幾個角落出現狐疑的眼神,這些眼神左右環視,試圖尋找同樣狐疑的人。但幾乎在同時,被更多年輕的歡呼聲和掌聲蓋過。發電玻璃是半個世紀前的一項材料科學設想,關于它的技術論證,多年來似乎並無多大進展。當老一輩人放棄繼續探尋的步伐時,初生的年輕人們卻對此念念不忘,他們根本不知道這項技術突破的難度在哪裏。

可是這重要嗎?對于他們這一代人來說,有時候,給出“希望”,比“實現”本身更重要。

大屏幕上開始播放宣傳畫面,嚴正的講解開始同步。“是的,大家沒有聽錯,就是發電玻璃。”

嚴正盡量摒棄複雜的材料學和工程學原理和名詞,但還是用了近30分鍾才把發電玻璃的基本原理和應用場景講清楚。

大家終于明白了,發電玻璃的秘密在于它內部那一層幾乎看不見的薄膜太陽能電池。電池的核心組成是一種名爲碲化鉻的新材料,這種由鉻和碲兩種元素合成的晶體材料,具有極高的光電轉換效率。每當陽光照射到這些玻璃上時,碲化鉻薄膜內的電子就會被激活,從而産生電流。這些電流經過內置的微型變換器,被轉換成可以使用的電能。

與傳統的太陽能板不同,發電玻璃並不需要複雜的跟蹤和聚光系統。它可以在任何角度吸收太陽光,無論是在直射下還是在漫射光中,都能保持高效的發電能力。這使得中西部的任何一塊土地、任何一條山脈、甚至任何一幢建築物,理論上來說都可以成爲一個小型的發電廠。

當然,産品的良品率還不是很高,目前正在努力提升。嚴正告訴大家,這種材料涉及到材料科學、冶金學、物理學、電氣工程和電氣工程等十幾門學科,需要我們全社會參與。

“儲能怎麽辦?”台下,有人提出了所有人擔憂的一個問題。

顯然,嚴正團隊早已料到這個問題。嚴正呷了一口水,給台下衆人闡述了一個腦洞大開的設計。

儲能暫時還用傳統方案,不過嚴正他們合作的北京航空大學有一支團隊正在探索“超導磁能儲存系統”的先進技術,並且已經取得了積極進展。超導磁能儲存系統的核心是一種特殊的超導材料,這種材料在室溫環境下具有零電阻的特性。當電流通過這種超導材料時,不會産生任何能量損失,因此可以長時間、高效率地儲存電能。

系統開啓後,多余的電能轉化爲強大的磁場能,並儲存在超導線圈中。當需要用電時,系統再將磁場能轉換回電能,供應給電網或直接提供給用電設備。簡單理解,它可以作爲電網的“充電寶”,在夜間或陰雨天爲城市提供穩定的電力供應

而在輸電環節,也有望用上這種超導技術。

傳統的輸電方式,即使是特高壓輸電,也存在能量損失和傳輸距離限制的問題。而“超導輸電技術”,可以實現電能的高效、遠距離傳輸。

在嚴正的設想中,隨著這種技術的普及,中國的能源結構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煤炭作爲發電的功效,幾乎將成爲曆史。未來,人類可以更加高效地利用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實現能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環境的保護。

“未來的人們,或許已經不再能感受到化石燃料帶來的那種沉重和汙濁。取而代之的是清新空氣和明媚陽光。發電玻璃和超導儲能、運能不僅改變了能源結構,更將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嚴正話音落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而這一切,需要幾代人的努力!”嚴正擡手壓了壓掌聲,繼續正色道。

尾聲

2124年,秋天。

嘩、嘩、嘩……

在一座“波光粼粼”的超級水庫上,一塊塊看似透明的玻璃,隨著太陽的轉動而旋轉。

“我老師的老師生前參與過水庫長城的建設,後來所有人都認爲那個偉大的計劃失敗了。現在,我們告訴全世界,中國水庫長城,成了!”在西安一座指揮中心裏,有個莊嚴的聲音開啓了他的講話。

幾乎在同時,在蘭州、在榆林、在玉門、在烏魯木齊……沉睡多年的23個超級水庫蘇醒了。

這23座超級水庫,哦不,是23座超級發電站同時啓動。這些當年的超級水庫,表面全部鋪滿了發電玻璃,化身一個個超級發電站。又應用了10年前就已面世的超導材料,成爲了一個個超級儲能站。這23個水庫之間的連接路線,現已融入國家量子超導輸電網絡。

據AI系統測算,每一個超級水庫發電站的發電量,都超過了10個三峽水庫的發電量,不僅僅可以把取之不盡的電量輸給中國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將來還可以進行地空輸電,爲太空基地提供能量。

中國水庫長城2.0,正式啓動!(連載完結)

0 阅读:2

丁道師

簡介:資深互聯網觀察家,知名科技自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