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第二十條》:張譯飾演的教導主任,也是受害者

盛夏語 2024-02-20 18:22:12

張藝謀導演的春節檔電影《第二十條》,張譯一出場,我們就看見了中學時的教導主任。

他的演技是真好,在電影中就出場了三次,不論穿著打扮,還是台詞表情,都很貼合教導主任形象。

正因爲張譯演活了劇中這個原本不起眼的小角色,我們才會情不自禁地關注這個人物。

電影中的教導主任雖然表面是個“反角”,也貢獻了幾個搞笑的喜劇片段;

但是貼近這個角色去深層分析,聯想故事的前因後果,我們才會發現,他其實也是個受害者。

一、嚴苛的家庭教育,易生叛逆的孩子

一是,張譯飾演的教導主任第一次出場,兒子張科在他面前表現得異常乖順,一直站在他的後側。

他沒說讓坐,兒子絕不敢坐。

以小見大,可以推測,在家裏,他對兒子的管教是很嚴格的。

二是,他本職是教育工作者,尤其擔任的是教導主任,在學校裏有職責和權力,平日就是代表學校,對學生提出各種高標准嚴要求的。

則在家庭裏,他應該會沿襲工作風格,對兒子非常嚴厲。

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爲其他孩子的榜樣,不能容忍孩子有任何汙點。

三是,他是離異的單身父親,一人擔負著兒子的成長,則他在家裏自然有絕對的權威,在兒子的成長過程中,一般會要求他對自己的話說一不二。

這些都能推導出,教導主任對于兒子張科的家庭教育是較爲嚴苛的。

中國傳統的父愛,就是默默爲兒女付出,卻不善于表達感情。

嚴苛的家庭教育,非常容易讓孩子造成極端化的性情,要麽極爲叛逆,要麽極其懦弱。

孩子會認爲,自己優秀,父母才會喜歡他;自己不夠好,父母可能就不要自己了。

極叛逆的孩子,在父母面前會制造一種假象。

孩子希望在父母的眼前始終維持完美的形象,絕不輕易承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

距離産生美感,則孩子會無意識封閉自己,從內心與父母保持距離。

從而孩子容易與父母産生隔閡,沒法和一切正常的家庭成員關系那般親密無間。

正如,電影中的張主任,其實完全不了解兒子。

二、無解的父愛盲區,辨不清是非曲直

我們觀影時,是站在上帝的視角,依據事件發生的前因,預測劇情發展的後果,評判人物行爲的對與錯。

但電影裏的教導主任不是這個視角。

因此,我們不能頭腦簡單地站在主角線上對他進行定義,評判他是好人,亦或是壞人。

而是需要站在他的角度,去理解和共情這個人物。

首先,他對于兒子被打的事件,做了兩件事。

這兩件事可以讓我們深刻感受到,他行爲處事有原則、有擔當,對孩子也是父愛如山、舐犢情深。

一是,作爲教導主任,在兒子被檢舉存在校園霸淩行爲的時候,他主動向學校彙報,堅決要求徹查。

這裏可見,他爲人公平正直,心胸坦蕩,做事光明磊落。

二是,作爲一名父親,在別人指責自己兒子做錯事情的時候,他主動詢問孩子,在得到孩子的肯定回複後,相信孩子,並爲孩子討公道。

站在他的角度,這件事情是孩子受了天大的委屈,孩子被別人打了,卻一直沒有等來打人者的道歉。

出于教育工作者的職業素養,張主任一直表現得彬彬有禮、非常客氣。

在與韓明夫婦的溝通中,從他冷靜自持的微表情能看出,他一直在隱忍自己的情緒。

他在等待對方家長有個明確的態度,等待對方家的孩子,給自己兒子一個道歉。

他心疼自己的孩子,想爲兒子討回應有的公道。

由于存在這樣的父愛盲區,張主任接下去做的事情,都是情有可原、順理成章。

在我們觀衆眼裏,他爲了自己兒子,主張打人者必須道歉,因對方不道歉而到公安機關報案、等待立案、靜觀對方被刑拘的可能……

他的一系列操作,在我們眼裏,他要麽是包庇兒子,知錯犯錯;要麽就是盲目自信,大腦已犯糊塗,辨不清是非曲直。

三、本性的公平正義,仍有脾氣有原則

可惜的是,張主任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的家庭教育,養育出了叛逆乖張的兒子。

他相信自己的兒子,可他未必了解兒子在生活中真實的樣子。

那個在他眼裏表現完美的兒子,那個對他的話說一不二的兒子,那個飯桌前唯唯諾諾、他給個眼神才敢坐下的兒子,居然真的是在學校男廁所裏凶神惡煞地霸淩其他同學的人!

這個出人意料的結果,對于張主任而言,他應該是深刻體會到了命運的捉弄和真相的殘酷。

能夠做到教導主任這個位置,他肯定是有一定的魄力和職場能力的。

本職工作、崗位職責,學校自然是要求他能夠有效做好的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可沒能把自己的兒子教育好,讓自己的兒子成爲反面教材,這真是命運的莫大諷刺!

我們可以預見,他是怎樣的失落、痛苦和無奈。

原本,失敗的婚姻是他內心不能觸碰之巨痛。

一個中年男人,離異後獨自帶娃的苦,應該是多于甜的。

他在工作上應該付出了很多精力和時間。

我們看到,夜色已深、華燈璀璨時,他才下班,從學校門口走出。

他走出學校的神情狀態,不苟言笑的嚴肅,冷漠的眼神,周身散發著孤獨、疲憊的氣息。

即使離異,他以爲自己能平衡好事業與家庭,能夠養育好孩子,可結果還是讓他失望了。

孩子的事情,讓他受傷更甚。

即便如此,當真相揭曉,知道了他的兒子才是霸淩者時,他沒有包庇孩子,依照承諾選擇了撤案,並請求學校給予孩子處分。

這充分證明了,教導主任本性中有著堅定的正義感,做人做事公平公正,對壞人壞事鐵面無私。

但是另外一方面,他也是一個很有原則、很有脾氣的人。

最終,他堅持對李茂娟失手打人事件采取了不和解、不撤訴的態度,也是想讓其他人真正明白,與他兒子一樣,“做錯事要承擔後果”,就是這個道理。

總之,張譯演繹的教導主任,平凡而真實,他在電影裏像個壞人,實際也是受害者。

我是盛夏,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盛夏語”,看書影故事,識人間百態,記人情冷暖,寫悲歡離合。

0 阅读:116

盛夏語

簡介:看書影故事,識人間百態,記人情冷暖,寫悲歡離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