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金山辦公“企業版”再出發

光錐智能 2024-04-12 11:53:10

文|郝    鑫“聚焦企業AI辦公戰略,辦公軟件在協同和AI兩個方向全面升級。”

金山辦公生産力大會,金山辦公CEO章慶元上來就開宗明義地點明了其toB方向,這也是金山辦公第一次在公開場合系統性地談及企業級戰略。

作爲一家成立36年的公司,金山辦公經曆了從最早期PC時代,到互聯網、雲計算再到現在的AI浪潮,也同時見證了辦公賽道從有紙化辦公、無紙化辦公、數字化辦公再到AI智能化辦公的新階段。

從嘗到國産辦公軟件替代的紅利到互聯網時代的落後,沒有哪家企業比金山辦公更了解産品與新技術齊頭並進的重要性。

此次發布會,緊跟AI的大趨勢,金山辦公從個人AI辦公升級至企業級AI辦公,發布了面向組織和企業的辦公新質生産力平台WPS 365,其中包含升級的WPS Office、新發布的WPS AI企業版和WPS協作。

縱觀整個中國軟件市場,金山辦公是唯一一個比“兄弟雲”業務做得規模還要大的辦公軟件公司,市值超過了1300億元人民幣。

在許多工具型軟件嚷著盈利難的今天,如何把一個簡單的辦公工具,做成千億市值的公司,金山辦公無疑是一個值得研究的範本。

“今天這個AI時代,又讓我們有了新的機會,繼續向微軟看齊,讓産品變得更加性感起來”,章慶元表示道。

如果說,過去三十年,金山辦公大部分時間是在摸著微軟過河。那麽在AI時代,金山辦公的企業級服務或許有了彎道超車的可能。

一方面是借助AI,在企業級辦公的三件套上做智能化升級。另一方面,是吸取釘釘、飛書的産品強項,加強自己的協作屬性。

綜合下來,如今的金山辦公正在從辦公工具,向生産力平台進化。

企業級AI辦公金山奮起直追

金山辦公對于AI的探索從去年就已開始,只不過主線是面向C端用戶的AI升級,爲每一位用戶提供AIGC(內容創作)、Copilot(智慧助理)和Insight(知識洞察)三方面的産品。

同期,國外老大哥微軟一手創造了“Copilot”的概念,通過與OpenAI用AI把微軟365辦公全家桶重做了一遍,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收費價格都漲了一波;國內金山辦公的對手釘釘抓住智能體的風口,發布了個人和企業級的超級助理,同時開啓了toB、toC的商業化進程。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無論是出于自身還是行業競爭壓力,金山辦公都不得不從個人版AI功能的試水延伸至更深層次、黏性更高的toB企業方向。

總體來看,此次金山辦公企業産品功能升級的關鍵詞有兩個:一個是AI,一個是協同。

AI之于辦公軟件不是簡單的疊加關系,這也是爲什麽金山辦公要在保留WPS Office的主體情況下,重新開辟WPS AI企業版。延續其用戶開發産品的思路,WPS AI企業版也由三個部分構成:AI Hub(智能基座)、AI Docs(智能文庫)和Copilot Pro(企業智慧助理)。

談及研發上述三個功能的原因,金山辦公副總裁王冬分享了一個關于企業級AI辦公的公式:WPS AI企業版+企業API+企業數據=企業大腦。他解釋稱,“企業大腦要有強大的思考能力、洞察一切的感知能力、超大容量的記憶和辦公自動化能力,這是WPS AI企業版幫助客戶實現的一個使命。”

具體來看,AI Hub解決的是企業如何選大模型的問題。光錐智能了解到這也是目前企業最頭疼的問題,因爲這裏面涉及的企業沉沒成本非常高,不光要考慮選哪家大模型,還要選對大模型的能力,讓擅長推理的幹推理的事兒,讓精通寫文章的幹文字的活兒。

“各位老板只關心怎麽提效,不用擔心怎麽自研模型,怎麽買卡”,這是金山辦公主要的問題解決邏輯。

從大模型賽道風卷雲起時,金山辦公就將自己定位爲了大模型應用方。于是,了解國內各家大模型的特性和優勢成爲了其早期的必備功課。

在與國內上百種模型進行適配磨合過程後,金山辦公將企業用戶需要調用的AI能力進行封裝,實現了開箱即用,既克服了大模型選擇困難症,也降低了中小企業的使用門檻。如今,AI Hub集成了國內主流大模型的AI能力,例如MiniMax、智譜AI、文心一言、商湯日日新、通義千問等等。

AI Docs則將傳統雲文檔庫一鍵升級爲智能文檔庫,主打用AI來解決各種文檔場景的問題,這也是金山辦公區別于釘釘、飛書的最大特色。

例如,AI可以精准識別圖片、表格、公式、PDF等多種文檔格式,簡化導入的繁瑣流程;針對不同身份屬性,開放文檔的信息閱讀權限,CEO和普通員工所能查看的內容層級清晰;還可以根據企業的私有數據生成文檔。

一個典型的智能文檔應用案例就是:簡曆篩選評價系統。首先,當多個候選人簡曆導入後,該系統能自動識別簡曆上的內容,做好分類整理。企業人員只要在右側對話框裏用自然語言提問,就能自動篩選出符合要求的應聘者,不僅有結果,而且還出具選擇的理由。

Copilot Pro的功能類似于釘釘的AI助理平台或者OpenAI的GPTs,其原理都是通過智能體來搭建企業級的應用助手,後端連接企業的數據庫,前端以輕便的應用形式呈現,幫助企業使用自然語言驅動BI産品分析數據。

這裏面也有一個典型的場景——考勤打卡。過去,企業的考勤數據都留存在第三方的系統上,無論是導入還是導出都有一定的遷移成本,而且企業想要去進一步分析出勤率、工作飽和程度都需要專業人員來從事。但現在,只需要幾分鍾搭建一個考勤助手,就能自動根據企業提供的數據,每天分析整個公司的出勤情況,給企業決策提供參考。

“這種重複又繁瑣的事情,特別適合AI來幹”,王冬在演示現場感慨道。

從“文檔”功能生長出來的金山辦公,協作能力一直是其短板。但回歸到企業,內部人與人、人與工具、外部企業與企業之間都少不了協作,有了AI協作的效率又能上一個台階。參照微軟企業版的思路,此次金山辦公也開放了消息、會議、郵箱、日曆、雲盤、工作台、待辦的WPS協作組件。未來,與微軟一樣,金山辦公將以Copilot Pro實現聯動。

自此,融合了微軟、釘釘、OpenAI幾家公司功能,又保持了其文檔特色的金山辦公一站式AI辦公生態正式形成,分別由傳統的WPS Office、WPS AI企業版和WPS協作來構成。

AI時代,誰還辦傳統的公

正如同金山辦公的發展曆程,國産辦公賽道走過信息化、數字化的階段,正在向智能化新時代邁進。

盡管,釘釘、金山辦公、飛書已經打響了第一槍,但是回到2B行業,最終的衡量標准依然是能否解決企業的痛點問題?能否實現降本增效?

蒙牛是一家數字化程度很高的消費品公司,在進入AI 2.0後,也在思考如何進行轉型。在此之前,蒙牛已經清晰地認識到,作爲一個橫跨畜牧業、乳業、消費業、零售業多個行業的公司,數智化是一個涉及技術、人、組織的龐大系統。如何利用AI的能力將整個系統打通,高效運作起來成爲擺在蒙牛面前的最大問題。

“要用先進AI能力,融入業務深度轉型”,蒙牛集團首席數智官李琤潔談道。

蒙牛的解題思路是,利用金山辦公開放的能力建立自身的企業知識庫和企業大腦。在蒙牛看來,AI可以融合進組織方式,形成智能流程,實現組織層面的智能化改造。基于此,蒙牛在企業流程中沉澱下來數據,數據進一步提煉爲行業知識,然後作爲企業大腦的決策參考指導流程的提效。

蒙牛公司不是個例,智能化辦公正在落地各行各業中。

在金融領域,AI目前最突出的作用是減少人力投入,降低服務成本。金融行業中,存在著一些較爲高頻的場景,比如咨詢、金融理財産品推薦、金融知識普及、回訪等等,需要海量的人力資源投入,一旦需求頻率降低,就會造成人員冗余。

爲了降低能耗和人力投入成本,企業可以通過在平台上調用大模型做私有化的數據訓練,學習企業內部知識,搭建智能客服應用以替代和補充客服人員來服務客戶。在專業性方面,智能客服的回答甚至超過了真人。

大型金融機構、銀行有能力精調模型和搭建內部平台系統,但中小型金融企業並不具備這樣的能力。爲此,多數辦公企業的解決辦法是降低門檻,比如釘釘的酷應用就上線了大量現成的工具和搭建好的應用,金山辦公提供了一些開箱即用的AI工具,還有的辦公軟件會開放提示詞功能,幫助企業精准提出需求。

金山辦公高級副總裁姜志強將汽車行業分爲兩大類:傳統車企和新能源車企。姜志強認爲這兩類車企有各自的問題,傳統車企存在時間周期較長,汽車的各個部門産生了很多的“系統煙囪”,每個部門都有各自的一套系統,來管理自己內部的信息,這就導致公司的信息很難同步。

解決傳統車企問題的辦法就是打通各個部門的數據壁壘,比如利用多維表格、智能表格等功能,將數據在一張表中呈現,並且能隨時同步更新信息,提升信息流轉效率的同時,還能將企業內部沉澱知識、經驗共享給其他成員。

“新能源車企更關注企業的數據治理和協作”,姜志強表示道。這意味著辦公軟件必須允許雲端和多端接入,提供高度集成的協作平台,支持實時溝通、文檔共享、任務跟蹤等協作功能,以提升跨部門協作的效率。

可以看到,辦公軟件已經不單單是文檔,而是企業的生産力工具,與千行百業深度結合後,繼續加速智能化轉變進程,幫助企業達到降本增效的目標。

金山辦公、釘釘、飛書越來越像

縱觀國內外,當大模型席卷而來後,智能化辦公成爲了沖得最猛的排頭兵,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輕量化”的特性。

辦公軟件沖得猛,變得也快,成爲了新技術的試驗田,AI産品新功能的聚集地,走在了大模型商業化的前沿梯隊。

雖然智能化辦公的發展仍處于早期,但是對企業和行業的拉動效果已經産生。

去年七月份,微軟對旗下辦公軟件重新定價,接入AI功能後的Microsoft 365 Copilot向企業客戶額外收取每位用戶30美元/月的服務費用,讓原先Microsoft 365商業基礎版6美元/月隨著賦予AI價值提升了500%。

金山辦公2023年年報顯示,其訂閱業務收入規模和占比進一步提升。2023年國內個人辦公服務訂閱業務收入實現26.53億元,同比增長29.42%;國內機構訂閱及服務業務收入9.57億元,同比增長38.36%;截至2023年底,累計年度付費個人用戶數達到3549萬,同比增長18.43%。

追溯國內幾家辦公軟件的發展史,其生長基因各不相同。金山辦公從文檔爲起點,趕上國産替代的風口,服務了大批的信創和政企客戶;釘釘在打卡、OA審批等功能之上搭建起了PaaS平台;飛書從內部孵化、檢驗,進入市場成爲獨立的産品。

過去,很長時間,金山辦公被打著“微軟”的標簽,釘釘長于toB,飛書被誇産品使用效果好。

但來到AI 2.0新時代,金山辦公、釘釘、飛書之間的差異似乎正在縮小,顯現出同質化的趨勢。

最明顯的就是,當光錐智能觀看三家企業發布會宣傳片時,如果遮住企業名字,你根本無法准確地辨認出究竟是哪家産品發布會。

從産品功能上看,辦公軟件基本都具備了文檔、表格、會議、郵箱、類Copilot等AI功能;從企業定位路線來看,toB和toC兩手抓,嵌入AI功能後,辦公軟件低門檻普及化的路線與專業化路線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商業化方面,存在以token收費和訂閱制收費兩種模式,國內企業的收費最低版本標准思路是要比微軟更具性價比。

于是,一個詭異現象發生在了智能化辦公賽道,釘釘飛書化,飛書釘釘化,金山辦公既釘釘又飛書化。

曾經辦公軟件賽道就被诟病同質化嚴重,影響各家商業化的進度。當飛書、釘釘的ARR(年度經常性收入)都超過1億美元標准後,AI被寄予了厚望。但當同質化的“怪圈”再次出現,各家協同辦公企業都需要再次重新在大模型時代找到自己的獨特定位。

0 阅读:8

光錐智能

簡介:AI産業第一媒體,關注千行百業的數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