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動畫業是否會出現“媚華”趨勢?

動畫匠 2024-05-08 18:13:16

在未來,中國在日本文藝中出現的形象只可能是大魔王,而不是被崇拜的對象。

八十年代日本基本上屬于自信心又爆棚的時候,事實上在那時候他們又有一種泛亞洲主義,想要和中國一起去剛西方世界,這些動畫漫畫遊戲裏的元素基本就是這種潛意識的體現。

那個年代的五人小隊裏好像慣例會有一個中國味特濃的角色,像張五飛、紫龍、蔡齋西,你可以自己品一下這裏的意思。

那個時候中國展現出來的國際影響力遠比現在強大,雖然世界對中國的了解很淺,充滿了奇怪的刻板印象,但是他們承認中國是一個對等的存在,並且認爲中國的力量值得敬畏

對中國的曆史和文化,日本是以一種仰視的態度來看待的,基本就像推理小說十誡9一樣,只要作品裏出現一個中國系角色,那他一定是一個難以理解的挂壁。

等到中國放棄對外輸出意識形態,世界對中國的了解變多,日本在經濟戰爭中全面潰敗,日本變得大失所望,不再奢望聯亞制歐,這時日本文藝作品裏的中國內容也就只停留在一些符號元素上,對中國的崇拜感也明顯變得越來越弱。

現在的中國即使再次登上挑戰者席位,日本本身也已經失去了那種亞洲人一起去幹爆世界的野心,現在的日本人如果做動畫,相比起一個能和主角打平手的可靠同伴、宿命對手,更有可能是直接弄個寫著中國籍的女角色,讓她倒貼愛上亞撒西廢物男主。

不是我們強弱的問題,而是日本本身已經從一個狼子野心的國家變成了一個把自己關在安全區裏不肯出來的自閉國家。

現在的日本文藝界即使有有識之士也不會去描寫“日本人和中國人聯手一起挑戰大魔王”這種劇情,而是中美俄互相博弈,日本夾在中間難做人的故事。

有一天中國成了世界老大,也只是把現在動畫裏那個蠻橫不講理的美國角色換成一個中國人而已相比起“媚”,裏面存在的更深的感情是畏懼。

所以日本動畫業界不會出現媚華,只會出現畏華

日本古早格鬥漫畫《拳兒》的主角使用的是八極拳。

《北鬥神拳》中主角用的拳法是中國拳法。

《亂馬9》中形容絕技的時候一般都是這麽說:這是成吉思汗都爲之震驚的中國古絕技

《聖鬥士9》的五個主角其中一個是中國人,他師傅是全漫畫明面上資曆最老者,最大的正面外挂、武器提供者。

《中華小當家》直接在中國做菜。

《機動戰士高達武鬥傳·》中唯--個和主角打平的是中國“竹林寺q”選手,順便一提主角師傅是香港人東方不敗。

《魔卡少女櫻·》男主直接是中國人,你擱現在說我國的蘿莉要找個外國的男朋友差不多要被弄死。

《月亮的距離》,比黃漢9還精中,中國一己之力在太空剛全世界,還贏了

“我所想的革命還要稍微更進一步,現在讓人們走向上層構造,只是我革命目標的前階段”;

“上層構造,那和階級統治不一樣嗎?”

“是的,不一樣。現在這個覆蓋地上的網絡已經變成下層構造,但它的本來目的已經終止,正在創造另一種意義”;

“雖然還無法從這個網絡裏分離,不過相對于這個基礎的下層構造,確實有全新意義的反作用力存在,並且將會升華成(新的)上層構造,這就是我思考的革命定義。”

(個人理解)文绉绉地說:不是下層群體向上層結構的簡單遷移,而是把“下層打破上層”的範式定義爲新的“上層構造”,“反階層”成了新的結構。

簡單說:這不就是“六億神州盡舜堯”嘛。

不過攻殼(ke!)機動隊第二季的故事概念構造出自押井守。鴨子當年差點就全身心投入全共鬥了,這種痕迹太正常。

“媚華”這詞有點片面,如果換成“受中國影響”,那日本的二次元可是明顯得很。

在貫穿日本六七十年代的反安保鬥爭裏,太多創作者受到同期我國時代特色的影響了,刻進DNA的那種。

宮崎駿和高畑勳不用說了,反安保反到今天。他倆在低谷期時由鈴木敏夫介紹,結識了德間書店創始人德間康快,並在德間書店的支持下成立了吉蔔力工作室。

德間康快是著名日共,新中國成立後受伍豪接見的級別。

安彥良和年少時熟讀馬列和中國革命資料,論資曆是全共鬥老前輩。雖然他不主張暴力革命,但該占領大學還是要占的,最後因此蹲了號子。

安彥良和是《機動戰士高達》的角色設計和總作畫監督。

日本一整代青中年都曾受到當時中國的影響,日本青年去東南亞南美鬧革命不是天方夜譚。即使後來他們各自因爲現實而淡化了這段記憶,那些烙印也已經深深打下。

在我眼裏這是最高級別的“媚華”:接受並支持你的意識形態。

至于現在這些,沒啥可說的。

場景裏整點新中式家具,人物設計上搞點旗袍包子頭,這有啥媚的。

如果把日本人吃“中華料理”看成是一種“媚”,那狂熱愛好咖喱的日本人是“媚印”麽?

你只是一種素材而已,不必自作多情。

0 阅读:0

動畫匠

簡介:分享給大家,歡迎大家一起吐槽、一起推薦好看的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