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娛:四大天王,終究成爲了一場曆史

娛樂淺談談 2024-05-01 21:06:02

四大天王可謂傳奇。

而這趟從1992年綿延至今的旅程,可謂“腥風血雨”。

明槍暗箭,癫狂怨氣,不一而足。

甚至四人之中,擁趸爭首踩尾之舉,也可書寫一部極厚的“恩怨”史書。

原因很簡單。

他們站在了華語娛樂圈之巅,聲勢空前絕後。

換句話說,華語娛樂史上,從來沒有過如他們一般成功的藝人,之後更已經沒有誕生這般巨星的土壤。

所以如何不令人癫狂?

有人說他們是四個“怪物”。

也有人認爲,天王之中,有三個人竊取了原本屬于其他實力派歌手的位置。

天王擁趸互踩的例子就更是數不勝數。

其實嘴仗是最簡單的事情,只要把臉放兜裏,誰怕誰?

罵人與刻薄,誰還能夠不會?

這個東西其實極見素質。

所謂素質,並不是“在網上沒人知道你是一條狗”,而是不論何時何地,總有自己的原則與底線,也只有這樣,才不會淪爲反智和低質群體之一員。

所以理性探討,從來都是“人以群分”,更是“道不同不相爲謀”。

而“拉踩”從來都只是弱者的行爲。

如前所述。

天王年代始于1992年,1998年則是四人最後一次在香港音樂頒獎禮上同台。

但影響力卻並不是從1992年才開始的,也並未結束于1998年。

1990年,郭富城憑首張唱片《對你愛不完》賣出百萬張銷量,爆紅全亞洲,劉德華初入十大勁歌金曲就奪得最受歡迎男歌手獎,張學友經曆短暫低潮,開始漸入佳境,黎明甫發唱片就在香港爆紅。

從這一年開始,四個人就壟斷了十大勁歌金曲的最受歡迎男歌手獎,總計十一年時間,中途從未間斷,次年開始連續八年由張學友和黎明輪番霸榜金曲金獎。

1991年開始,張學友、黎明和郭富城連續霸占叱咤樂壇男歌手金獎八年,其中張學友實現五連霸,黎明兩次、郭富城一次,而叱咤樂壇至尊歌曲大獎,郭富城和張學友各自奪得兩次、黎明奪得一次。

十大中文金曲的歌手、歌曲大獎設立相對較晚,全球華人最受歡迎男歌手獎設立于1998年,四大天王最後一次同台,由郭富城率先奪得,其後劉德華與張學友也先後拿獎,而全球華人至尊金曲則設立于1994年,黎明拔得頭籌並奪得三屆該獎,劉德華和郭富城各自拿過一屆。

香港IFPI唱片銷量周榜數據,四大天王剛好占據前四名次。

這就是十年之威。

有這樣一個事實。

很多對四大天王有意見的人,有極大概率根本沒聽過他們幾首歌。

其中或只有頭頂“歌神”之名的張學友,能夠得到更客觀一些的待遇,其他三人則尤其是郭富城和黎明遭遇這種情況更爲明顯,而聽歌是需要耐心的,但很多人其實只是先入爲主。

所以和一群連歌都沒聽過或者本身就帶著惡意的人,如何溝通唱功和曲風、歌曲演繹這個問題?

還有一部分人,以自己的偏好來定義歌手的能力,則更顯滑稽。

比如最近偶然看到音樂人胡偉立的一則分享視頻,談到他在昔年爲郭富城制作的三首歌曲,分別是《舊傷口》、《原諒我不懂你的心》和《留下句號的面容》。

評論區出現了這樣一句話,“要是張學友唱一遍這首歌,可能會很好聽。”

每個歌者都有自己的風格與意境。

而爲什麽沒有歌手能得到所有歌迷的心?這就是差異化的結果,或可用一句略極端的話來形容,你之蜜糖,他之砒霜。

坦白講,四大天王各擅勝場。

拿張學友和郭富城來講,一個嗓音天賦出色、技巧極高,另一個聲音清澈、穿透力極強且天生憂郁感。

而若以上文歌曲來講,比如《留下句號的面容》,當年的郭富城在唱功方面尚未大成,但他的清澈、低回與悲情,與這首歌的適配度可謂滿點,就並不是所謂“唱功”可以去替代的。

鑒于成長性與曲風的多樣性,郭富城有個相對特殊的地方,也就是他的高傳唱度歌曲,其實並不能代言其唱功實力。

相對早期的《對你愛不完》、《我是不是該安靜地走開》和中期的《動起來》、《唱這歌》和《Para Para櫻之花》,他另外一些歌曲則明顯被暗藏了。

比如1995年的《純真傳說》,1996年的《聽風的歌》、《只因擁有你》、《離場》和《時光》,1997年的《愛的呼喚》、1998年的《風裏密碼》、《這夜心情》,1999年的《渴望無限》、《真的怕了》,2000年的《旅途》,2001年的《紅色小夜曲》、《跳舞大王》。

這些歌曲都屬于唱功成熟之後的作品,頗多普通樂迷難以駕馭的歌曲。

張學友的歌曲則大衆更爲耳熟能詳。

比如《李香蘭》、《每天愛你多一些》、《夕陽醉了》、《我等到花兒也謝了》及《這個冬天不太冷》、《你的名字我的姓氏》、《吻別》、《祝福》等等,難以盡數。

但是歌手的歌曲演繹能力,基本就集中在咬字、氣息、高音區的突進和低音區的駕馭、假聲及顫音技巧、情感融入上,就成熟歌手來講,區別並不是普通歌迷以爲的那樣大。

尤其在港樂黃金年代的四大天王,都有極強的歌曲掌控能力,無非根據個人嗓音天賦和音域的差異而有所不同。

所以真正所謂差異,主要還是在于歌迷本身的偏好上。

張學友和郭富城的巅峰期也並不同頻,大致可以1996年爲界,二人一前一後。

那麽就並沒有所謂“誰唱哪首歌會更好聽”的說法。

無非也就是量身定制與個人風格的不同,郭富城的嗓音特質更有一種憂郁底色,然後聲線清澈,尤擅尾音的演繹,張學友則介于渾厚和高亢之間,早期大氣堂皇,後期略有咬字繁複之感。

黎明與劉德華同樣如此,基于個人習慣和演繹模式,並沒有誰一定會比其他人“更好聽”的說法。

所以那些動辄“吊打”、“秒殺”和超越原唱的言論非常可笑。

四大天王也同時是“跨界”偶像。

單論影壇,他們不敵雙周一成的當年威風,但結合歌壇聲勢,足以將他們推上華語娛樂之巅。

郭富城連續七年霸榜“肖像印刷品”銷量榜、劉德華連續六年霸榜“十大偶像”評選。

劉德華入列九十年代影壇五大巨星、郭富城從雙周一成手中奪下電影年冠、黎明被封“文藝小生”、張學友入行不久就連奪最佳男配角獎。

時至今日,郭富城與劉德華同在港影之巅,勢頭仍然凶猛,而絕大多數電影人都早已疲態盡顯。

郭富城在演技層面的潛力和趨勢更是驚人,可入港影之巅論道。

此外,四人在廣告、慈善等領域,同樣可令風雲激蕩。

對他們的成就,任何人都可以不服,但與之同時,你也絕找不出第五個人,能如他們一樣縱橫多個領域,皆可稱王。

四大天王,終究成爲了曆史。

有爲數不少的年輕人,已經不知曉劉德華、郭富城、張學友和黎明爲何人。

曲風世象,早已輪轉不知道多少年。

他們的那些演繹與探索,已經成爲過往。

但天王之威,如大日煌煌。

縱有漫天繁星。

又誰堪一戰?

0 阅读:3

娛樂淺談談

簡介:用文字記錄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