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海外,泡泡瑪特吃到甜頭了

價值星球Planet 2024-04-29 11:16:37

作者 | 竹銘

編輯 | 唐飛

作爲“潮玩第一股”,泡泡瑪特最近憑借強勁的業績增長,再次吸引市場注意。

4月22日,泡泡瑪特披露2024年第一季度財報,報告期內泡泡瑪特營收同比增長40%至45%,其中中國內地同比增長20%至25%,港澳台及海外同比增長245%至250%。

可以說,海外市場正在成爲泡泡瑪特新的增長引擎。

更早前,2023年財報顯示,泡泡瑪特在港澳台及海外市場全年收入10.66億元,收入占比達16.9%。2023年,泡泡瑪特線下門店首次進駐法國、馬來西亞、泰國及荷蘭,全球門店單日銷售額紀錄數次刷新,僅泰國首店開業當天,銷售額即突破200萬元。

在此前的2023年半年報業績說明會上,泡泡瑪特預計2024年海外業務增長不低于100%。泡泡瑪特董事長兼CEO王甯更是表示,2024年海外業務有信心超過整個集團IPO前2019年的收入,等于在海外再造了一個泡泡瑪特。

自2022年以來,潮玩出海就是整個賽道的關鍵詞之一,但中國企業的出海之路,並不總是一帆風順。爲何泡泡瑪特在海外的表現較爲突出?海外再造泡泡瑪特的路上,短時間內需要解決哪些問題?要實現長期主義,還需要做到哪些?

海外表現:

如何在海外再造一個泡泡瑪特?

1999年,有著“潮流玩具教父”之稱的中國香港藝術家Michael Lau(劉建文),開創了一類玩具,並且把潮流、藝術、設計、繪畫等多個元素融入其中,大家把這種玩具稱爲“潮玩”。這類玩具包括可動人偶、盲盒玩具、搪膠玩具等等,受到許多年輕人的喜愛。

近些年,潮玩形成蓬勃發展的市場。《潮玩産業發展報告(2023)》顯示,全球潮玩市場規模預計2023年接近400億美元,2024年將達到448億美元。

在不斷的演變過程中,如今潮玩跟普通玩具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它以潮流文化爲內核,由設計師和藝術家精心設計制作,注入了豐富的內涵和創意。

這就給潮玩品牌提出了新的難題。因爲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存在明顯的文化差異,消費者喜好千差萬別,潮玩品牌如果靠“一招走遍天下”的打法,顯然會出現不適應。

圖源:微博@POPMART泡泡瑪特

目前來看,泡泡瑪特的本土化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其一,借助數字化工具,洞察各地消費者的不同需求和偏好。

在海外,泡泡瑪特搭建了全球信息化系統,通過大數據的收集和分析快速洞察各地消費者需求,精准地做決策。比如,泡泡瑪特通過數據分析發現,東方和西方消費者在審美特點、文化偏好上存在巨大差異。一個典型例子就是,印度尼西亞是信仰伊斯蘭教的國家,因此會比較忌諱跟宗教相關的符號和形象。

其二,就是本土化IP和産品。

在潮玩行業,IP永遠是靈魂。泡泡瑪特在洞察到全球各地消費者的不同需求後,積極與全球各地藝術家合作,聯手打造原創的本土化IP,推出更符合當地消費者文化認同的産品,提高了IP創作的勝率。

圖源:微博@POPMART泡泡瑪特

比如,泡泡瑪特在日本推出招財貓手辦,在加拿大推出楓葉款手辦,聯合泰國設計師推出“CRYBABY”系列産品等等。

其三,就是加強跟當地消費者的溝通。

如今是個“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時代,如果品牌不能進行很好的宣傳,加強跟不同地區消費者的溝通,那麽很難走的更遠、更廣。

可以看到,泡泡瑪特每到一個地方,就會跟當地具有高人氣值和號召力的網紅明星合作,通過各種宣傳代言提升在當地消費者中的影響力。另外,泡泡瑪特還進駐多個國際化社媒平台,以“官方賬號+各區域賬號”的矩陣形式運營,通過社媒運營加強跟當地用戶的溝通,從而提升用戶粘性和口碑。

總體上看,泡泡瑪特在海外表現還是不錯的,也驗證了自身商業模式在海外的可複制性,但要做到可持續性,還需要解決一些問題。

提升消費體驗:解決眼前問題的核心

一路走下來,泡泡瑪特的出海業務一直在試錯與修正之間徘徊。

不過也取得了成績,在過去三年中,泡泡瑪特出海業務實現了年複合增長率200%。“這三年都是盈利的狀態,而且盈利水平和國內旗鼓相當。”泡泡瑪特執行董事文德一提到。

盡管泡泡瑪特在海外發展地如火如荼,但在繁榮背後依然藏著隱憂。從財務數據上看,這些引誘主要體現在內部管理上。

首先,泡泡瑪特廣告成本較高。隨著泡泡瑪特在海外的持續擴張,其經銷及銷售開支也在加速上漲。2023年,泡泡瑪特的銷售成本爲24.37億元,同比增長37.4%,其中相當一部分成本用在了廣告投放上。

這一方面加重了經營成本,另一方面也難以形成護城河。在企業發展因子中,營銷、宣傳等淺層次的是“快變量”。它們能夠發揮暫時的成效,但難以可持續,也會呈現不穩定和低門檻的特征。深層次則是“慢變量”,比如創新的技術、深度的研發等等。它們需要大量的投入,但能夠爲消費者帶來更好的體驗,爲品牌築牢護城河。

其次,售後難保障。通過財報可以發現,泡泡瑪特的線上銷售收入持續增加。今年一季度,泡泡瑪特在電商平台及其他線上平台的營收,同比增長20%-25%。不過,線上營收持續增加的同時,泡泡瑪特的服務卻沒有同步跟上。

黑貓投訴上,關于泡泡瑪特的投訴累計達到一萬三千多條。有用戶吐槽,泡泡瑪特會以“快遞盒並非發貨時的原包裝”“物流包裝封條有非我司的標簽,無法確認您商品寄回的真實性”等理由,進行售後拒收。

圖源:黑貓投訴

最後,質量問題頻發。除了服務沒跟上,還有不少用戶吐槽泡泡瑪特的質量問題。

黑貓投訴中關于泡泡瑪特的投訴,許多跟産品質量有關。其中,有用戶表示在泡泡瑪特微信抽盒小程序購買了一個手辦,收到貨後發現有明顯瑕疵,要求更換全新帶防僞標簽的,客服表示換貨都是沒有防僞標簽的。用戶想要退貨退款或者重新購買,客服都不同意。

近幾年,泡泡瑪特潮玩的單價在持續上漲,淨利率已經從2022年底的10.3%提升至2023年底的17.28%。一年時間裏接近7個百分點的提升,讓泡泡瑪特賺的盆滿缽滿,但如果服務和産品沒有同步跟上,勢必會傷害到用戶體驗。

在如今體驗爲王的時代,這無疑是自掘墳墓的行爲。

補足ESG短板:實現長期主義的關鍵

而從長遠的眼光來看,泡泡瑪特有著更明顯的短板。

如今,資本市場不僅通過業績和財務表現衡量一家企業的價值,還會加上“ESG”這套價值評判體系。

所謂ESG,也就是環境(Environment)、社會(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它相當于企業的“體檢報告”,已經成爲衡量企業抵禦風險能力、長期發展能力的重要指標。

目前來看,泡泡瑪特在ESG的三個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

首先,雙碳戰略,已經成爲一項國家級戰略,它要求企業在節能減排、環境保護上做出更大的貢獻。

就泡泡瑪特而言,其的確在用實際行動踐行雙碳戰略,比如去年推出行業首款碳中和潮玩産品“DIMOO蒙新河狸”。

不過,僅僅在産品上踐行“低碳”還是不夠。要知道,潮玩産品生産過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塑料、塑膠、油漆、油墨、紙盒等,如果只對産品進行升級,而不從原料端進行突破和技術研發,綠色轉型仍將進展緩慢。

比如玩具企業樂高從供應商采購不同種類的塑料顆粒,在工廠中用塑料顆粒和樹脂等原料加工制成樂高積木。樂高在包裝材料中也采用可持續材料,如樂高的包裝盒是由紙張和硬紙板制成的。同時通過回收和循環利用,2021年樂高通過填埋方式處理的廢棄物比2020年減少了30%。

圖源:微博@POPMART泡泡瑪特

其次,除了做到“E”,企業還要做到ESG中的“S”,也就是要主動履行更大的社會責任。

很多企業會陷入一個誤區:履行社會責任就是捐款捐物,幫助更多貧困人群。事實上,這只是物質層面上的社會責任,企業還需要在公衆的精神層面傳播正能量。

此前在央視3·15晚會上,泡泡瑪特被被點名批評,原因是聯合其他品牌推出盲盒套餐引發炒作,實施饑餓營銷等等。這對于青少年的價值觀塑造産生了負面影響,也造成不好的社會效應。

最後,泡泡瑪特在公司管理維度也有待提高。

此前,泡泡瑪特被曝門店員工將盲盒進行二次銷售,結果用戶發現買的盲盒封盒處有黃色膠水,裏面的標簽甚至有出現彎曲折痕,很明顯有被拆開的痕迹。隨後,泡泡瑪特承認二次出售,並辭退了5名涉事員工,但依然掀起輿論風暴導致其股價大跌。這暴露出,泡泡瑪特在公司治理和員工管理上出現問題。

管理學大師德魯克曾說:企業是社會的器官,任何企業得以生存,都是因爲它滿足了社會某一方面的需要,實現了某種特殊的社會目的。

企業要真正成爲“社會的器官”,就要將自己鑲嵌到社會當中,去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真正滿足社會大衆的需求,提升他們的體驗。

如今的泡泡瑪特,在業績上增長迅猛,力圖在海外再造一個泡泡瑪特。不過,短暫的爆發並不意味著長久的繁榮,泡泡瑪特波動巨大的股價和已經蒸發六成的市值,似乎可以從側面反映出資本市場對齊的態度。

早在2020年的一次采訪中王甯就表示,“我常常說也許再給我們五年時間,大家回過頭看泡泡瑪特,會覺得我們是國內最像迪士尼的一家企業”。要想真正實現“中國迪士尼”的野望,泡泡瑪特還是要在短期內提升用戶體驗,同時用長遠眼光補足自己的“ESG”短板。

0 阅读:19

價值星球Planet

簡介:從全球化視角,帶你進入不一樣的商業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