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你好孕|“三年抱倆”合不合理?科學計劃生育時間

臍帶血說 2024-03-21 15:36:22

生活中,我們總會聽到“早生貴子,三年抱倆”的祝福,然而我們的身體能扛得住這樣的生育頻率嗎……

這不,不久前一則這樣的新聞登上熱搜:“95後媽媽三年抱倆、四年抱四,今年又生了第五個兒子.....”

 

評論區網友不禁感慨:“身體受得了嗎?再有錢,身體能受得了嗎?”

曾幾何時,“三年抱倆、五年抱仨”是對新婚夫婦多子多福的祝願,然而短時間內連續懷孕的確出現許多安全隱患。最佳的妊娠間隔到底應該是多久?

妊娠間隔是什麽?

妊娠間隔即生育間隔,指的是上一次分娩/妊娠結束(包括自然流産、人工流産、早産、足月産)到下一次妊娠開始的間隔時間。世界衛生組織曾提出建議:正常生産後的生育間隔應爲0.5-5年(短間隔≤6-18個月,長間隔>60個月)。就臨床來看,不論短間隔還是長間隔,都容易發生健康隱患。

短間隔——更容易誘發子宮破裂、早産

近年來,不少女性在一胎半歲左右時再次妊娠。間隔期過短,産婦的髒器尚未恢複到位,加之鈣、鐵、葉酸等營養素並未及時補充,孕育條件不夠理想。這種情況下懷孕,産婦更容易營養不良、骨質疏松,子宮脫垂和胎膜早破的風險也陡然增加。

不僅如此,剖宮産女性的受損子宮肌層未充分愈合,不但容易早産、生出低體重兒,還可能發生子宮破裂、危及母子生命。

長間隔——高齡産婦,容易導致難産或發生嚴重並發症

當前社會中,女性首次妊娠年齡相較以往有所推後,如果再經曆過長的間隔期,女性下次妊娠時是高齡産婦的可能性顯著增加,生育風險也隨之增大:高齡産婦所生胎寶的染色體異常風險(唐氏綜合征)增加,妊娠期可能出現的並發症(妊娠期糖尿病、妊高征等)也會對孕婦和胎兒造成健康威脅。由于高齡産婦身體機能下降,很容易出現産道軟組織舒張緩慢、子宮收縮乏力等情況,影響生産。

與此同時,不少剖宮産經産婦有一個思想誤區:既然妊娠間隔時間太短容易造成子宮破裂,那是不是間隔時間長一些更容易保證母子健康?專家指出:“這種想法非常錯誤,妊娠間隔時間太長,瘢痕反而更脆弱。” 隨著時間的推移,子宮切口的瘢痕不會無限增厚,反而會因爲纖維化而越來越薄並且缺乏彈性,這時候再次懷孕,仍然會增加子宮破裂的風險。

“正確”妊娠,從科學備孕開始

正確備孕,並不僅僅是注意飲食、注意補充營養物質和休息。更重要的是將上一次妊娠情況對號入座,掌握個人身體基本情況,根據最佳生育間隔科學懷孕。

足月順産

足月順産的女性身體可在18-24個月內恢複良好,經過健康、正確的備孕,就可以迎接下一個寶貝的到來。

剖宮産

經曆過剖宮産的女性建議在産後2-3年後再次懷孕,可有效降低子宮破裂的風險。需要格外注意的是:經曆過剖宮産的女性需要做更細致的檢查,判斷胎兒著床位是否在子宮瘢痕附近,並按照醫生的指示提高産檢次數,防止孕期子宮破裂。

自然流産

若上次懷孕爲自然流産,間隔>3個月可以考慮再次妊娠。但如果上次懷孕進行了藥物流産(或同時接受清宮手術),則子宮內膜會一定程度受損,建議間隔6個月再懷孕。

宮外孕及其他情況

宮外孕患者可能接受過“切除輸卵管”或“藥物幹預”等治療方案。若是前者,在治愈3個月後可考慮再次懷孕;若爲後者,則需爲了降低致畸風險而將懷孕計劃推至半年之後。

此外,如果在之前有過早産或先兆子痫等特殊情況的女性,建議將備孕時間拉長爲一年。在這裏也提醒大家,請不要忽略子宮肌瘤、內膜息肉、過度增生等疾病(部分婦科疾病容易增加不孕症風險)。

在這裏提醒親愛的女性朋友,若計劃再次懷孕前,我們應盡可能到醫院找專業醫生咨詢,請醫生就個體情況進行評估並給出合理建議。

從科學角度來說,“三年抱倆”並非不可實現的難題,但還要根據實際情況量力而行。

要娃,既要從幸福出發,也要從健康出發!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0 阅读:14

臍帶血說

簡介:本號旨在把最先進的臍帶血技術和應用資訊帶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