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重大後果”嗤之以鼻!發展中俄關系,中國不懼美國威脅

火星方陣 2024-04-11 20:12:39

中國産汽車抵達俄羅斯遠東港口

外交部發言人毛甯周三在回應一名美國高級外交官的威脅時表示,北京和莫斯科之間的關系只是雙方自己的事情。

美國副國務卿庫爾特•坎貝爾(Kurt Campbell)周二表示,中國對俄羅斯的任何進一步支持,都將對美中關系産生“影響”。

中國一再抵制美國的壓力,拒絕站在基輔一邊,反對加入美國領導的針對莫斯科的禁運。

坎貝爾的講話呼應了美國財政部長耶倫本周早些時候訪問中國時發表的聲明。

上周末,美國財政部長耶倫(Janet Yellen)威脅稱,如果中國企業“爲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提供物質支持”,將面臨“重大後果”。

耶倫發出上述警告之際,美國匿名官員告訴彭博社(Bloomberg) ,中國企業正向俄羅斯供應微電子和機床,用于生産坦克和導彈。

在周三的新聞發布會上,當被問及坎貝爾的評論時,毛甯說:“中俄兩國有權開展正常合作”;“這種合作不應該受到外部幹涉或約束”;“中國不會接受指責和壓力。”

烏克蘭戰爭爆發後,西方的噩夢出現了。它們沒有離間中俄關系,相反兩國關系更加緊密。這也是被逼的。面對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共同威脅,兩國“肩並肩”、“背靠背”。

現在,莫斯科面臨的最主要問題是,如何打贏這場戰爭。因此,俄羅斯在考慮對外關系時,有三個標准:這種關系能否在烏克蘭戰場上直接幫助俄羅斯,能否幫助維持俄羅斯經濟並規避制裁,以及能否幫助莫斯科反擊西方,懲罰美國及其盟友支持基輔的行爲。

顯然,中國符合這三個條件。

與此同時,中國同樣需要俄羅斯。拜登政府上台三年來,延續了特朗普政府的敵對的對華政策。它不但加強與日本、澳大利亞、韓國和菲律賓的軍事關系,還阻止中國獲得尖端技術。華盛頓還加大了對台島的支持力度。中國只能認爲,無論誰入主白宮,中國與美國的對抗必將加深。

這種關系決定了中國如何看待俄羅斯。烏克蘭戰爭爆發生,美國劃了許多“紅線”,中國實際上遵守了這些“紅線”,即不向俄羅斯提供武器。但同時,中國擔心俄羅斯政局不穩定,或者普京突然離開政治舞台,莫斯科出現親西方的傀儡政權。如果中美對抗是不可避免的,中國需要團結衆多夥伴,當然包括最大鄰國。

烏克蘭戰爭爆發兩年來,中國得到的好處是實實在在的。中國不但獲得了俄羅斯豐富且廉價的自然資源,包括石油、天然氣和糧食等,確保了中國的能源安全和糧食安全,同時減少了對馬六甲海峽等脆弱海上航線的依賴。此外,由于中國與俄羅斯70%的貿易是以人民幣結算的,這進一步推動了人民幣國際化。

數據顯示,烏克蘭戰爭兩年裏,中國與俄羅斯之間的關系穩固得多。2022年,雙邊貿易額增長了36% ,達到1900億美元。2023年,這一數字增至2400億美元。盡管俄羅斯市場比美國或歐盟市場小得多,但它仍然相當大,而且對中國産品的需求越來越大。鑒于對西方傳統市場的出口減少,俄羅斯的銷售對中國制造商來說變得越來越重要。

對于發展中俄關系,西方一方面進行恫嚇和威脅,一方面挑撥離間。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去年告訴國會,“在這種關系中,俄羅斯在很大程度上是次要的夥伴。”然而,這種懷疑論沒有考慮到一個重要而嚴峻的現實: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中國和俄羅斯現在的關系比任何時候都要牢固。

美國《外交政策》雜志網站評論稱,“兩個核大國在這片巨大的歐亞大陸上背靠背地站在一起,關系友好,這讓華盛頓頭疼不已。”美國“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怪不了別人。

1 阅读:191

火星方陣

簡介:評說大國關系、周邊外交和熱點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