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追捧威海外貿貨:平替真香,還是山寨陷阱?

Tech星球 2024-04-15 11:24:55

來源|Tech星球

文|任雪芸

“原單”、“頂級原單”、“跟單”、“尾貨”......剛入坑淘外貿貨的小雨,實在搞不懂這些名詞,但她知道,在她所加入的外貿微信群裏,群主發出的每一件産品,低于品牌專櫃十幾倍的價格“真香”。

“不管是否是正品,看到那個價格我都會很心動”,小雨告訴Tech星球,因爲臨近換季,她加入了幾個威海外貿群,“只要衣服的樣式是我喜歡的,而且價格合適,我就會下單。”

在小雨加入的威海外貿群裏,店主每發出一款産品的介紹以及價格之後,還會附上一張天貓旗艦店同款産品的價格截圖,以褲子和襯衣爲例,其銷售的産品和專櫃産品的價格差一般在10倍左右。

尋找大牌平替,成了當下的消費趨勢之一,但不少消費者將目光瞄向的是白牌産品,尤其是衣服鞋包這個品類,在剔除品牌的溢價之後,消費者們體驗到了“降級”的快樂。

諸如小雨這樣的消費者,難以割舍品牌情節,既想買到專櫃中具備獨特設計和高品質的産品,又不想爲品牌付出溢價。于是,那些挂著“外貿原單”的産品成爲了這部分消費者的首選。

威海的外貿原單火了

“我賣的都是威海貨,你不用擔心質量。”這是多位外貿服飾的店主在被消費者問及質量時,都會給出的一句回答。

一位在威海開外貿服裝店的店主告訴Tech星球:“煙台、威海有很多韓國服裝代工廠,我們拿的貨都是各家代工廠生産的原單,質量不用擔心,都是向專櫃看齊的。”

據她介紹,威海最有名的一家工廠是迪尚集團。根據此前迪尚集團董事長朱立華公開披露,迪尚爲近500個國際知名服裝品牌提供供應鏈管理服務和産品生産。2022年,該集團的營業收入達185.13億元。

除了迪尚集團以外,服裝外貿生意在威海紮根已久,通過爲品牌代工,紡織服裝行業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産業鏈。

生産端完善帶來了銷售端的多樣化,在出口訂單以外,服裝工廠的産能外溢,同時惠及了當地的實體店。上述威海店主稱,在威海、青島地區,挂上“外貿”二字的服裝店隨處可見。

媲美專櫃的質量被消費者口口相傳。于是,去威海淘“原單”,一度被加入到了遊客的行程中。在社交平台上,不少去到威海旅行的消費者,會將當地的一些服裝工廠店納入行程。

一位消費者告訴Tech星球,去年10月份去威海旅行,被當地的朋友推薦了一條外貿街。“我去的幾家工廠店的衣服的確便宜,質量也不錯,只是款式會相對落後一些。”

上述威海店主稱,此前威海的外貿單大多做的是本地人的生意,隨著電商和直播帶貨模式的興起,威海原單也小火了一把,現在線上賣貨成爲了常態,也催生了從批發到零售的一條産業鏈。

通過微信社群銷售威海外貿服裝的店主于洋告訴Tech星球,從去年年中開始,自己的生意好了很多。“我是當副業在做,顧客都是在微信群裏下單,有時候單量太多,我甚至會來不及回複。”

Tech星球發現,在她建立的其中一個微信群中,除了散客下單以外,還有不少人咨詢“拿貨以及代理”的流程。

一位曾在威海服裝廠工作的員工向Tech星球表示,隨著銷售端的認可度增加,相比前幾年只做批發,現在很多服裝代工廠也會通過一些代理商的渠道做一件代發。“這樣代理商不用壓貨,我們不用自己找渠道,在拿到訂單需求之後,直接發給購買人。”

品牌平替:真香,還是陷阱?

相比專櫃的價格,威海主打的外貿原單疊加的是低價和品牌的雙重標簽。

通過在多個外貿社群裏觀察,Tech星球發現,以羽絨服爲例,專櫃售價2000元左右的産品,基本500元以內就能買到。

盡管衆多外貿産品的代理商會強調産品的“原單”特性,但在實際的對比中,依舊有消費者能夠發現差距。

一位消費者曾分別在外貿社群和旗艦店購買了同一款衣服,在收到旗艦店的衣服之前,她認爲自己購買到了一款物超所值的産品,但在拿到旗艦店産品之後,她還是對比出了差別,“面料的紋路是會有區別的。”

事實上,上述服裝工廠員工告訴Tech星球,盡管外貿原單是真實存在的貨源,但是數量極少,尺寸型號也不是批量的貨源,“很多産品可能是所謂的追單。”

據她介紹,在外貿服裝中主要有四類産品,原單、尾單、追單、仿單。

首選,質量做工最好的被稱爲原單,是工廠嚴格按照訂單生産的,版型和材質都符合正品的標准,但數量極少。其次是尾單,屬于質檢不合格的産品,數量不定。

而追單和仿單則是非品牌訂單以外的産品,追單是基于衣服的版型用相似的面料進行打版,而仿單則是質量最差的産品。

上述服裝工廠員工稱,無論是追單還是仿單,在視覺效果上,外形上與品牌産品無異,但在材質以及做工上很可能存在差異。而且她表示,“盡管有些店主會打著原單的名義銷售奢侈品牌,但奢侈品是不可能有原單的,只有假貨。”

社交平台上,有多位購買過威海外貿服裝的消費者發帖稱,單看質量不錯,但是一旦和正品去做對比,還是能發現許多細微的差異,“有的是版型存在區別,有的是面料相近但不一樣。”

如果是基于用低價購買品牌正品的心態在外貿産品中淘金,必然會踩到無數的坑。

根據Tech星球了解,不同于品牌線上購物可退換的邏輯,這些打折扣“外貿原單”旗號銷售的産品基本都不接受退換。

小雨曾淘到過不少質量不錯的衣服,以至于她對賣家的信任達到了頂峰,但近日其購買的産品中,在拿到手之後卻發現衣服上的logo出現了明顯的倒印。“我聯系了賣家退貨,對方雖然同意了,但整個退貨的流程卻很複雜。”

小雨通過賣家拿到了寄回的廠家地址,但是在對方收貨之後的一周也沒有退款的提醒,“我截圖收貨信息提醒了賣家之後,對方才進行了退款。”

在這次經曆之後,小雨開始對“品牌原單”的概念産生了懷疑。一位接近品牌的服裝設計師告訴Tech星球,現在所謂原單數量極少,“國際品牌會控貨,無論是代理商還是工廠,其實都不敢流出。”

打擦邊球的仿制山寨生意

在于洋的微信群裏,她早期只會發布威海工廠生産的“原單”貨源,據她透露,主要是會通過一些服飾集團的下屬工廠拿貨,“我常聯系的工廠就有上百個。”

但問題在于,這些原單産品的數量有限且品類較少,有的款式也相對落後。因此,爲了提高群內的活躍度和銷量,她發布的貨源也變得越來越雜,有一些來自廣州的奢侈品品牌貨源,有持續大火的Lululemon,還有一些國內火熱的原創品牌。

她告訴Tech星球,如果只做真的原單貨源,那可選的品類會極爲有限,“但消費者的購買需求是多樣的,如果要賣的更多,必須要開拓更多的品類。”

群內的一位消費者告訴Tech星球,相比自己購買過的的白牌産品,這些被打上了品牌的“假原單”其實質量大都不錯,再加上價格便宜,真假就不再重要了。

而且她表示,因爲同時加了多個外貿群,這些外貿群基本會在同一天發布同一款産品,“如果真的是原單,哪來的這麽多貨源呢?”

上述服裝工廠員工告訴Tech星球,不同于打上品牌平替的白牌産品,打上大牌標識的仿制品做的其實就是山寨産品的生意,“只不過打上了外貿原單的擦邊球。”

于洋對消費者的態度同樣了然于胸。在她看來,相比低價買到品牌正品,更多的消費者是希望用低價買到質量更好的産品,而她恰好提供了這個渠道。

據她透露,真正的原單貨源加價反而是有限的,而一些打折扣品牌名義出廠的産品,反而會有更大的加價空間。“因爲代理商多,只要有固定的客源,我可以根據自己售賣産品的標准加一個合理的利潤。”

根據Tech星球觀察,于洋在微信群中所發布的産品,會直接寫出其品牌。另外一些通過快團團等渠道銷售的商家,也絲毫不在意地標出品牌,但在其他渠道中,被標注原單産品的品牌名則會以更爲隱蔽的方式展現。

在多個電商平台以“原單”爲關鍵詞進行搜索,不少産品都會以隱去字母的方式展示其所代表的真實品牌,比如將品牌名字中的一個英文字母以星號爲代表。與此同時,在咨詢店主後,店主的回複大都是“不涉及品牌”。

在統計近幾個月的銷售額時,于洋感慨地告訴Tech星球,相比貨源較少的原單,那些仿制品的銷量其實更高。

(備注:文中皆爲匿名。)

0 阅读:1

Tech星球

簡介:聚焦互聯網前沿科技和新商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