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普通家庭的學生“考公難”的5個原因,第一條就拉開了差距

琳琳教育日記 2024-05-18 16:26:03

學生都說“考公難”,家長卻很難理解:考公到底難在哪裏?再難的考試,一年考不上、兩年考不上,難道三年、四年還考不上嗎?

時至今日,大學生們曾經的豪言壯志“先去大城市打拼今年,累了再回家考公務員”,被現實狠狠打了臉,這句曾經的玩笑話也成了家長心中的“諾言”——說好的過幾年回家考公,現在卻變成了:家長一提考公,孩子就翻臉。

考公的“難”,和其他大型考試相比,的確是不太一樣,有些人從剛畢業一直考到35歲,熬過了年齡限制都沒能如願,然而卻沒有意識到,讓普通家庭的學生“考公難”的,總結下來是這5個原因。

第一條 信息差

收集信息是大學生的必修課,但卻沒有老師教,全靠學生自己去領悟。在考公這條賽道上,第一條信息差就拉開了本質的距離。

有的學生大四稀裏糊塗簽了就業協議,看到室友考公上岸自己羨慕不已,也想嘗試考公,卻發現自己連考公信息在哪裏看,崗位如何篩選都不知道。

更無奈的是,好不容易弄清楚了這些問題才發現,自己稀裏糊塗簽下的就業協議,實則是讓自己錯失了應屆畢業生的好機會,上岸公務員的難度更上一層樓。

而那些早有考公打算的同學,不僅在大三就篩選好了崗位信息,有了明確的目標,而且至少提前一年學習考試內容,最後一舉上岸,二者之間的差距,足以見得信息差對于考公的重要性。

第二條 專業的選擇

專業的選擇對考公的影響非常重要,但能懂得這些的,要麽是家長在高考前就咨詢了專業的老師,要麽就是學生的家庭中,有在職的公務員,能提供一些專業選擇的建議。

像文科專業,考公崗位最多的三大文科專業分別是漢語言文學專業、法學專業和會計學專業。

而一些選錯專業的同學,不僅就業會受到阻礙,就連考公的時候也面臨挑戰:和自身專業相符合的崗位幾乎沒有,只能報考“三不限”,少了一項篩選條件,就少了一項優勢,上岸難度也隨之提高

第三條 不重視面試

公務員考試分爲筆試和面試,每年都有不少同學筆試分數很高,最後卻止步于面試,令人惋惜,出現這種情況,就是不重視面試的原因。

一部分同學是本身性格內向,表達能力不強,又因爲不重視面試沒有加倍努力地練習,還有一部分同學則是認爲,只要自己筆試分數夠高,面試不過是走個過場,殊不知每年筆試第一面試被刷掉的學生不在少數。

第四條 缺少逆向思維

一些學生做決定是隨波逐流的,看別人報什麽自己也跟著報什麽,殊不知熱門崗位招幾個人卻有成百上千人競爭,而掌握逆向思維的同學,往往能篩選出冷門崗位,待遇差距不大,但上岸的競爭程度卻小許多。

第五條 運氣也是決定成敗的一環

不得不承認,考公是需要運氣的,其實不只是考公,任何大型考試都有運氣的成分在,就像我們家長所說的,蒙的全對,有的學生遇到不會的題,運氣好蒙對的更多,那成績就會好一些。

而考公的運氣成分,無論是選擇崗位,還是面試抽選順序,對最終的結果都會有一定的影響。歸根結底,公務員只是一項工作,考公只是人生路上的一個選擇。

因此有了目標可以努力嘗試,但大可不必爲了“上岸”執迷不悟,把自己困在上岸的漩渦中,不願工作甚至是不敢面對生活,淪落爲打著考公的名義,實則在家靠父母養的“新型啃老族”。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2 阅读:582

琳琳教育日記

簡介:別類分門,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