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芯片減少600億顆,海外代工廠一片哀嚎,中芯國際逆勢崛起

科技銘程 2024-03-22 20:15:20

根據海關最新數據,今年1-11月,中國芯片進口總量爲4376億顆,同比減少600多億顆,進口總額爲3166億美元,同比減少626億美元。

這是繼2022年減少1291億顆,進口額減少了970億元的基礎上,再次大幅下調進口額。

芯片進口減少,首當其沖的就是海外芯片廠商。

芯片代工龍頭台積電,今年1-11個月,營收爲630億美元,同比下降了4.1%,但是這個成績應該是芯片制造企業中最好的了。

三星前三個季度,芯片業務虧損了700多億人民幣,SK海力士也不好過,前三季度虧了204億,美光虧損414億。

存儲三巨頭,虧成了存儲三狗熊。

英特爾前三季度虧損近百億,這還是在AI芯片熱賣的前提下,如果沒有AI盛宴,英特爾恐怕虧得更多。

高通在遭遇麒麟9000S後,果斷采取了措施,裁員1200多人,實施內部重組方案。蘋果公司也下調了iPhone 15的出貨量目標,並且A17仿生芯片也砍掉了部分訂單。

受此影響,台積電總裁魏哲家近日表示,2023年通貨膨脹、成本上漲,日子不好過。2024年仍具有不確定性,因爲面臨著手機芯片的砍單行爲。

海外芯片龍頭企業都如此了,那些不知名的小企業,估計已經因爲中國進口芯片額度的下調,已經一片哀嚎了。

那麽國內芯片企業如何呢?能不能逆勢崛起,搶占海外企業的市場份額呢?

我們都知道芯片的重要性,是經濟發展、航天軍工、工業信息乃至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商品。

算力及人工智能被稱爲第四次工業革命,更是離不開芯片,沒有芯片就沒有工業底座,沒有底座何來的高樓大廈啊?

如今,中國進口芯片持續減少,是需求下滑,市場萎縮了嗎?其實不然,中國依然是全球芯片需求第一大國,更重要的是國産芯片快速的崛起,國産替代正在加速。

2022年起,國內芯片制造商就開始大規模擴産,籌建新的生産線。

中芯國際作爲內地晶圓制造的領頭羊,2022年斥資1700億元,在北京、天津、上海、深圳新建4座晶圓廠,主要制造14nm、28nm等成熟工藝制程的芯片,涉及産能35萬片/月,

中芯國際的成熟工藝開發了多個平台,包括電源模擬、高壓驅動、微控制器、混合信號、射頻、圖像傳感器等。

這些産能70%以上提供給國內企業,20%提供給海外企業,還有部分産能是共用的。

隨著AI、物聯網、新能汽車的快速發展,芯片的需求量也會越來越大,中芯國際有望長期受益。

除了中芯國際外,國內其他晶圓代工廠也在積極擴産,這一點可以從半導體設備的進口額看出來。

芯片制造環節,最關鍵的建造晶圓廠,而晶圓廠資本開支中,設備占比高達70%~80%。所以我們可以通過設備購買情況觀察出代工廠商是否在積極擴産。

2023年1-10月,中國半導體設備進口總額達到了337億美元,同比增長了67.4%。這些設備主要來自美國的泛林集團、科磊,荷蘭ASML、日本的東京電子。

而相關數據顯示,這幾家公司在中國的營收大幅提高,占比都超過了40%。這就說明,中國正在大幅進口半導體設備,爲擴大芯片産能做准備。

未來,中國芯片制造商將吃掉越來越多的産能。

根據相關數據,今年前11個月,中國就進口了22000億的芯片,預計全年將接近25000億。如果中芯國際能夠吃下其中的一部分産能,就會“賺麻了”。

但令人尴尬的是,由于美國的打壓限制,很多芯片企業找不到代工廠,例如華爲海思、壁仞科技。

華爲海思是國內芯片設計龍頭,能夠設計世界領先的3nm SoC,但是失去台積電代工後,這些先進的芯片只能躺在研發室中。

目前,華爲能夠拿到的最先進的芯片就是麒麟9000S,多家研究機構拆解後,一致認爲麒麟9000S等效于7nm。

壁仞科技是AI芯片領域的新秀,但是研發實力強勁,設計的BR100 16位浮點算力達到1000T以上、8位定點算力達到2000T以上,僅考慮算力的話,接近了英偉達H100。

但是,由于美國的打壓限制,壁仞科技找不到代工廠商,先進的BR100只能是PPT。

那麽中芯國際爲什麽不爲這兩家企業代工呢?是沒有這個能力嗎?

從CEO梁孟松說辭中,我們了解到,早在2020年,中芯國際就具備了28nm、14nm、N+1工藝的制造能力,2021年7nm風險試産,按照時間進度分析,中芯國際完全具備7nm芯片制造的能力,而且良品率不會太低。

但是,中芯國際使用的設備大部分都是進口設備,來自美國、日本、荷蘭,而根據美國的芯片規則,中芯國際是不能使用這些設備爲某些特定企業來制造芯片的。

這些特定企業就包括華爲海思和壁仞科技。

如何破解這個難題呢?加大國産設備研發力度,積極使用國産設備。

關鍵是國産光刻機。

光刻機號稱是工業皇冠上的明珠,目前被荷蘭ASML、日本尼康把控,ASML爲絕對的龍頭,掌控著100%的EUV光刻機,90%以上的浸潤式DUV光刻機。

如果我們能夠攻克浸潤式DUV光刻機,經過多次曝光後就能夠實現7nm工藝。

從目前的信息來看,浸潤式DUV光刻機(國産28nm光刻機)關鍵的四大核心技術已經攻克,即將與大家見面。

1、光源由北京科益虹源打造;

2、雙工作台由清華大學和華卓精科共同打造;

3、浸潤系統由浙江啓爾機電打造;

4、光學鏡片由中科院長春光機所制造。

5、整機系統則由上海微電子負責完成。

技術上完全可行,試驗機也已經完成,剩下的就是測試、量産、配套,這個環節大概需要1至2年左右。

只要光刻機攻克,芯片制造的九大核心設備(光刻機、蝕刻機、離子注入機、PVD、CVD、機械抛光機、金屬蒸發設備、清洗設備、檢測設備)就會全部實現。

屆時完全自主的純國産芯片生産線就會誕生,磨合、升級、叠代後,就能實現7nm國産芯片。

這樣的生産線,進入中芯國際的廠房後,就可以爲不受限制的爲全球任何一家芯片廠商代工,包括華爲海思、壁仞科技。

屆時,中芯國際的産能將會急速的釋放,進一步蠶食海外代工廠的市場份額,海外市場恐怕就是不是哀嚎了,恐怕哭都哭不出來。

我是科技銘程,喜歡就點個贊吧!

11 阅读:3374
评论列表
  • 2024-03-25 22:38

    沒光刻機那什麽來制造,用手捏???

    靜心盡力 回覆:
    又不用你捏,操那心幹嘛?!
  • 2024-03-23 01:28

    才到2024年3月。

  • 2024-03-25 01:56

    如果14納米能夠性能穩定那還可以再撐個3年,14納米相當于10400f這樣的級別,但是也最多只能再頂三年,芯片這東西裹足不前就會科技落後

  • 2024-03-29 10:04

    那麽核心東西,才知道研究

  • 2024-03-27 04:19

    肥水不流外人田國內做的好

  • 2024-03-23 11:20

    國內合資不先進的芯片也不要支持。硬幣不要建廠。

  • xici 1
    2024-03-22 22:13

    四千多億顆芯片?人均200多棵?你確定?

    老村長 回覆:
    一個電視都有14個,一個機頂盒都有兩個,電動自行車都有,熱水壺都有,我做散熱的,我知道
    用戶10xxx25 回覆:
    汽車芯片使用的數量很大,哪怕是燃油車,四年前跟今天的換代新車型,芯片使用數量能差好幾倍,主要是智能化導致的
  • 2024-03-22 20:26

    華爲要是能把台灣的芯片産業幹趴,不戰而屈人之兵,離收複台灣就不遠了。

  • 2024-03-22 21:42

    韓國要三星沒啥用,賺的錢也被美抽去了,給我們以後還許幫你們一把

  • 2024-03-23 11:16

    賺不到我的錢,他們虧損嚴重,馬上破産[doge][doge][doge]

  • 2024-03-23 10:10

    356億也挺多的,給我我都花不完

  • 2024-03-23 01:11

    把三星幹垮,韓國還能堅持多久?

  • 2024-03-22 23:35

    三星這麽大才356億利潤,格力都有300億

  • 2024-03-23 09:05

    [點贊][點贊][點贊][玫瑰][玫瑰][玫瑰]這個就是他們自己造成今天的這個局面。

  • 2024-03-23 12:27

    三星大股東早就不是韓國人了

  • 2024-03-23 06:46

    直接讓台灣回歸,台積電就是可以用了

  • 2024-03-22 21:30

    2028年完全可以自給自足,2030年攻城拔寨

  • 2024-03-23 07:18

    這個要看那些芯片廠的全球出貨量是否下降?不是産業轉移嗎?會不會是賣到其它國家了?

科技銘程

簡介:喜歡科技,喜歡聊科技,更喜歡分享科技。